都梁八首。宋代。陈造。关塞凄凉处,青徐指顾边。如何汉正朔,不尽禹山川。将略轻三捷,天威重万全。诸公不愒日,老子判留年。
《都梁八首》是宋代诗人陈造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它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译文:
关塞凄凉处,青徐指顾边。
如何汉正朔,不尽禹山川。
将略轻三捷,天威重万全。
诸公不愒日,老子判留年。
诗意:
这首诗词描绘了关塞的凄凉景象,表达了作者对国家疆界的关切和忧虑之情。在诗中,作者提到了青徐,指的是关中和徐州,这些地方是宋代北方边境的重要区域。他通过这些地方的指点,表达了自己对边疆防线的关注和关心。
诗中还提到了汉正朔,指的是汉代的正朔历法,作者借此暗示自己对于国家政权的关注和担忧。他认为,无论怎样描述汉代的历法和历史,都无法尽情描绘禹山和川流,表达了他对国家山川壮丽景色的无限向往。
作者还提到了将略轻三捷,天威重万全,这是对军事将领的评价。将略指的是军事才能出众,而轻三捷则表示将领轻视自己曾经取得的三次胜利。天威重万全则是对上天的力量和保佑的赞扬,认为上天的力量胜过万事。
最后两句表达了作者对于时代的不满和自己的日渐衰老之感。他认为众人对于时事的理解和判断都不够准确,而自己则感到岁月的流逝,意味着自己的智慧和才能逐渐荒废。
赏析:
《都梁八首》通过对边疆凄凉景象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国家安危的关切和对边塞将士的赞美。诗中的意象丰富,通过提及禹山川、汉正朔等历史和地理的元素,增强了对国家历史和山河壮丽景色的向往。
诗中展现了作者对军事将领的评价,将略轻三捷与天威重万全,凸显了对将领的军事才能和上天保佑力量的推崇。这种对军事和神圣力量的称赞,体现了作者对国家安定和繁荣的期望。
最后两句表达了作者对时代和自身境遇的不满和感慨。他认为众人对时事的判断不够准确,而自己则感到岁月的流逝,年华不再。这种个人的无奈和自省,使整首诗增添了一丝忧伤和深意。
《都梁八首》以其独特的表达方式,展示了作者对国家和时代的关切,以及对边塞将士和山河壮丽景色的向往。它通过对历史、地理和军事的描绘,展现了作者的才华和对国家安危的担忧,使人在阅读中感受到一种深沉的情感和思考。
陈造(1133年~1203年)字唐卿,高邮(今属江苏)人。生于宋高宗绍兴三年,孝宗淳熙二年(1175年)进士,以词赋闻名艺苑,撰《芹宫讲古》,阐明经义,人称“淮南夫子”。范成大见其诗文谓“使遇欧、苏,盛名当不在少游下。”尤袤、罗点得其骚词、杂著,爱之手不释卷。郑兴裔荐其“问学闳深,艺文优赡”。调太平州繁昌尉,改平江府教授,寻知明州定海县,通判房州权知州事。房州秩满,为浙西路安抚司参议,改淮南西路安抚司参议。自以转辗州县幕僚,无补於世,置江湖乃宜,遂自号江湖长翁。宁宗嘉泰三年卒,年七十一。...
陈造。陈造(1133年~1203年)字唐卿,高邮(今属江苏)人。生于宋高宗绍兴三年,孝宗淳熙二年(1175年)进士,以词赋闻名艺苑,撰《芹宫讲古》,阐明经义,人称“淮南夫子”。范成大见其诗文谓“使遇欧、苏,盛名当不在少游下。”尤袤、罗点得其骚词、杂著,爱之手不释卷。郑兴裔荐其“问学闳深,艺文优赡”。调太平州繁昌尉,改平江府教授,寻知明州定海县,通判房州权知州事。房州秩满,为浙西路安抚司参议,改淮南西路安抚司参议。自以转辗州县幕僚,无补於世,置江湖乃宜,遂自号江湖长翁。宁宗嘉泰三年卒,年七十一。
通州道中奉柬费湖东石熊峰贾南坞三阁老。明代。郑岳。出昼经三宿,吾行未厌迟。群公期出祖,满卷重贻诗。天地开晴旭,山川耀远姿。去途净如洗,尘土岂容缁。
赠姚复庄燮。清代。刘彦冲。洪垆降飞冶,至柔出真坚。澄怀百代心,大匠非私偏。凛哉视领要,寓言惊天全。神鹰下梦泽,巨鱼伏潜渊。一朝盼九万,势欲思腾鶱。予方御元礼,望之若升仙。慨然聆颂音,颇似黄虞前。翱翔持内朗,冥心割尘缘。何惭竹林下,金石多殊宣。今君将高驾,正复值英年。怀奇恨莫从,折麻私自怜。白露洗天末,清风扫长川。岂徒紫霞想,抱朴烦精专。苍苍三珠树,振羽息层颠。君其窥秘书,来会示丹诠。
崇禧寺前风日清,銮舆遥迓定钟鸣。山林有道裨王化,天地无私荷圣情。
娄约入梁终应诏,惠琳居宋岂贪名。金山重感千年梦,愿济幽灵答治平。
车驾临蒋山于崇祷寺赐高僧斋议设无遮会谩成口号 其一。明代。来复。崇禧寺前风日清,銮舆遥迓定钟鸣。山林有道裨王化,天地无私荷圣情。娄约入梁终应诏,惠琳居宋岂贪名。金山重感千年梦,愿济幽灵答治平。
介子英英起若耶,元龙湖海气应华。补天先鍊娲皇石,汛月何誇博望槎。
行部诸洲宏远略,编成新语整归车。故人僻处湘江上,为赋杨荂当鼓笳。
送柚岑出游俄国,兼寄傅茂原库部陈卿水部二首 其二。清代。缪葆忠。介子英英起若耶,元龙湖海气应华。补天先鍊娲皇石,汛月何誇博望槎。行部诸洲宏远略,编成新语整归车。故人僻处湘江上,为赋杨荂当鼓笳。
晓过州桥。宋代。孔武仲。晓过苍凉宿雾东,蓬莱金碧起浮空。沧溟万里排天去,人物纷纷海市中。
晚晴远眺。明代。高启。楚天无物不堪诗,登眺唯愁动远思。秋树江山人别后,夕阳楼阁雨晴时。
秋日陪姚郎中登郡中南亭。唐代。郑巢。云水生寒色,高亭发远心。雁来疏角韵,槐落减秋阴。隔石尝茶坐,当山抱瑟吟。谁知潇洒意,不似有朝簪。
漫兴十一首。宋代。赵蕃。望极平湖不得山,水长山远画图间。赋诗不似王摩诘,湖北湖南空往还。
送王昭祖国史吏部归丹阳七绝。宋代。史尧弼。秋毫得失肯悲欢,北固山边更一看。龙虎四雄那复见,今馀铁镬两团团。
促织鸣。元代。陈高。促织鸣,鸣唧唧。懒妇不惊,客心悽恻。秋夜月明露如雨,西风吹凉透絺苧。懒妇无裳终懒织,远客衣单恨砧杵。促织促织,无复悲鸣。客心良苦,懒妇不惊。
送钱文季佥判。宋代。杨万里。东海珠胎清庙珍,壁水季孝第一人。胡为俯首莲泛渌,如有用我试治民。古来幕中要婉画,君乃不肯作此客。囊箧细碎吾不能,玉壶清冰朱丝直。梅花雪片迎新年,送君搏风上九天。凤池鸡树只咫尺,致君尧舜更努力。
题或尼院壁。宋代。萧澥。剪剪香云以影寒,更无红粉旧时痕。只因曾悟桃花偈,閒却春风梦几番。
题孔坛四景 其三。明代。顾允成。閒来当暑起清风,乾巽相逢自化工。兀兀端居洵适适,羲皇何必北窗翁。
荣昭德妃挽歌 其三。明代。黎民表。素车遵广陌,丹旐转坟园。爵秩三宫贵,威仪九御存。苔阶凝古色,松隧锁黄昏。秪有齐纨扇,犹馀箧笥恩。
满庭芳。宋代。江南雨。瑞雪遥期,时风未起,嫩寒犹似春华。岁乖芳乱,生意住千家。韶乐弦歌莫奏,恐迟误、驿寄梅花。凭谁问,阳和几许,还带一城沙。休嗟。尘外事,登临倦眼,总被愁遮。忆烟里平湖,月下仙槎。昔日俊游若梦,人何处、春在天涯。江城好,重赓宿约,杨柳破初芽。
登白石塘高峰三首 其三。元代。刘崧。金华金华相望高,城中秋树见毫毛。武山云气长来往,只驾仙人皮与陶。
题紫箨寺。宋代。王戬。竹山绝顶古招提,境异相将竺国齐。灵鹫雄吞台岳小,瑞峰高压斗牛低。云深石怪宜猿隐,水静林幽乐鸟啼。是说当年封紫箨,只因丹凤此中栖。
除夕独饮七章。清代。姚燮。万物皆暇,一人独劳。谓我无劳,而心慅慅。引酒一石,不能酕醄。或沽也咎,未醇其醪。言履我闼,仰视天高。嗟我不翼,曷羡雁翱?亦复有人,乐此今夕。持其心根,造化何役?咀云为餐,空山无辟。梅华正春,不竞肥瘠。抱月自嬉,芳苔如箦。溪流一泓,愧尔明婳。烛云跋矣,晨钟未鸣。九道更始,整其玉绳。坦舆万里,视吾掌平。元有所复,意亦与迎。似逢春女,姣焉目成。玉叶可采,俟我太清。以河朝海,呼吸气通。室家之乐,形以神逢。耆年引几,酒清肉丰。拊鼓而笑,膝孙正童。远念羁旅,亦喜亦忡。飘之得系,幸不为蓬。岂无良朋,远道莫致。天之寥寥,孰闻所欬?蓄有石心,曾不来遗。非尔云忘,或惮其勚。孤松在庭,如见风谊。酹以一尊,尚同吾醉。有友不食,釜甑欲尘。如虹之气,积为郁湮。往亦可告,裹足逡巡。惜我裘敝,不能赠君。笙歌满耳,方宴东邻。筚门在井,朱门自云。自春徂冬,一瞬同速。物乇将荣,而我仍辱。来曷有涯,为斯娽娽。在面已黴,在发何绿?古人不存,嗟其命促。慎吾之生,与天地复。
雉子斑。明代。宗臣。雉子斑斑,方游水湍。朝游水北,暮游水南。五色其羽,文何翩翩。嗟彼王孙,来游江干。须臾盻之,忽焉见残。雉子向言,有鸟在天,尔胡我残。有鸿在沼,尔胡我殃。嗟雉子,尔无言。尔惧我残,尔惧我殃,谁令尔斑。
即事。宋代。陈宓。黠鼠同奸吏,贪狡胜勇兵。盆翻施计巧,血战视身轻。拙笑龟怡患,饥怜萤独清。貂蝉何物者,冠晚得光荣。
半山。元代。方回。力引豺狼噬九州,獾郎于世果何仇。青苗法令初为崇,玉斧封疆半已休。绍圣南行多不返,靖康北狞欲谁尤。儿时曾读前朝史,几夜寒灯见泪流。
题苦竹寺海棠洞三首 其三。宋代。王之道。一径封苔知雨足,贰车行县昔时迁。对花啜茗思春日,拂拭新诗益怅然。
西江月 其九。宋代。张抡。独坐闲观瑞雪,方知造化无偏。不论林木与山川。白玉一时装遍。梁苑休寻赋客,山阴莫上溪船。三杯醉□意陶然。梦后瑶台阆苑。
荷叶龟。宋代。李之仪。翠盖相扶两不攲,多情独许见阳窥。千年自有逃形处,聊与清香暂约时。
绿野亭 其三。宋代。郑伯玉。吾爱高秋亭上望,水风凉澹惬幽情。山形左右互拱揖,海气旦暮多阴晴。西畴农歌罢亚熟,北埭渔唱沧浪清。人生得酒且自适,何必身后立空名。
将游漆塘山汎五里湖作。明代。王世贞。放舟信所适,爱此湖中春。春风剪澄眸,流光如盼人。轻讴起閒羽,柔橹潜修鳞。白云何方来,英英间青蘋。四壁千芙蓉,回波散嶙峋。寓目了无涉,适已中自亲。顾彼微阴移,慨然眷芳晨。
次韵刘景文登介亭。宋代。苏轼。泽国梅雨馀,衰年困蒸溽。高堂磨新砖,颇觉利腰足。松根百尺井,两绠飞净渌。流觞聚儿童,一笑为捧腹。清风信可御,刚气在岩麓。始知共此世,物外无三伏。长歌入云去,不待弦管逐。西湖真西子,烟树点眉目。涛江少酝藉,高浪翻雪屋。俯仰拊四海,百世飞鸟速。远追钱氏馀,近吊祖侯躅。吾生如寄耳,寸晷轻尺玉。谁似刘将军,逸韵谢边幅。千言一挥手,五车不再读。春岩彩鸡舞,月峡哀猿哭。朝先啼鴃起,暮与寒螀续。我老废吟哦,赖君时击触。从今事远览,发轫此幽谷。清游得三昧,至乐谢五欲。莫作狂道士,气压刘师服。
翠微堂。宋代。陆游。万顷青山只一溪,此中聊欲效真栖。寻深巧被闲云到,破静时闻幽鸟啼。羞有卑功追管晏,惭无高节比夷齐。困眠饥食真吾事,宝篆香残日又西。
送邓器先赴罗田尉五首。宋代。曾协。古郡有奇观,祖祖灯相传。子来后往哲,青山古依然。纷纷簿领中,深观常安然。但内外尽,饥餐困须眠。
黄塘江上逢立春寄同社诸子。明代。邓云霄。有客伤春感慨多,裁诗江上寄羊何。怀人一夜生芳草,叹世千川怨逝波。去住厌随都市卜,风云须借鲁阳戈。长安衣马花如锦,莫向春江制芰荷。
登钱山望菰城慨然而赋。元代。黄溍。吴兴水为州,诸山若浮萍。况此一培塿,琐屑世未名。所欣渔樵居,乃与缁锡并。种竹有万竿,结茅无十楹。老僧解人意,踪履能相迎。芳草被行径,朱藤暗岩扃。萧条空阶暮,日照莓苔青。犹嫌所历卑,未极游眺情。耸身白云上,始见春申城。想当高会时,楼观飞青冥。竭海荐罍勺,穷山羞鼎铏。安知千载后,寂寞无人行。煌煌冠盖区,壤壤狐兔茔。归来朱门客,听此松风声。
哭王仆射相公(名播,时兼盐铁,暴薨)。唐代。刘禹锡。子侯一日病,滕公千载归。门庭怆已变,风物澹无辉。群吏谒新府,旧宾沾素衣。歌堂忽暮哭,贺雀尽惊飞。
题张山人幽居。宋代。赵庚夫。昔隐君平卜,今闻事又非。肘犹悬蠹简,身止挂鹑衣。芒屦沿山去,茅檐讲易归。先儒皆若此,切莫叹时违。
感兴其六。唐代。李白。嘉谷隐丰草。草深苗且稀。农夫既不异。孤穗将安归。常恐委畴陇。忽与秋蓬飞。鸟得荐宗庙。为君生光辉。
郑国太挽词四首 其三。宋代。张纲。兰桂秋风一夜催,衮衣何处望南陔。堂垂斗帐销香篆,鉴掩飞鸾下玉台。汉使从天虚卤簿,胡笳和月助悲哀。东门咫尺佳城在,双鹤飞空日几回。
元夜。宋代。朱淑真。火树银花触目红,揭天鼓吹闹春风。新欢入手愁忙里,旧事惊心忆梦中。但愿暂成人缱绻,不妨常任月朦胧。赏灯那得工夫醉,未必明年此会同。
望江南 柳枝曲五首 其一。清代。熊琏。池上柳,风袅早春时。向晓烟拖花外绿,美人临水折轻丝。红袖打莺儿。
阴漫漫行。宋代。王安石。愁云怒风相追逐,青山灭没沧江覆。少留灯火就空床,更听波涛围野屋。忆昨踏雪度长安,夜宿木瘤还苦寒。谁云当春便妍暖,十日九八阴漫漫。
苏台竹枝词 一十首。元代。杨维桢。洞庭余柑三寸黄,笠泽银鱼一尺长。东南佳味人知少,玉食无由进上方。
次韵黄晋卿清明游北山二首 其二。元代。吴师道。一壑风烟自可留,十年湖海漫狂游。短衣射虎真堪乐,莫恨将军老不侯。
次韵子瞻系御史狱赋狱中榆槐竹柏·榆。宋代。苏辙。秋风一何厉,吹尽山中绿。可怜凌云条,化为樵夫束。凛然造物意,岂复私一木。置身有得地,不问直与曲。青松未必贵,枯榆还自足。纷然落叶下,萧条愧华屋。
庚戍生日再拟去拟去岁挽歌辞。宋代。叶茵。忆昨岁莫止,慷慨生死机。拟韵追先哲,持为自寿诗。成篇示叔季,心然口交非。讵知不一霜,季兮先露晞。兴思发永叹,载言涕肆颐。万化同于尽,鼓铿空厖眉。日月不我与,去去气力衰。且进尊中醁,勿作儿女悲。殷勤晋鼎心,趋前舞莱衣。
呈潘文叔二首。宋代。赵蕃。岳寺分携后,邮亭邂逅时。鸣鞭萍实驿,分韵木犀诗。契阔书忘素,飘零鬓益丝。我归宁偶尔,君至忽于斯。
道间池亭小酌。宋代。刘学箕。一曲芳池万柄荷,游鯈潜躣水扬波。竹孙楹风偏细,梅子江湖雨正多。凡物寓进俱意得,谓予不饮柰愁何。暂来徒又还去,猛拍栏杆浩浩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