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居劝农三首

净居劝农三首朗读

《净居劝农三首》是宋代诗人陈造创作的一首诗词。这首诗词以净居为背景,表达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赞美和劝导农民勤劳耕种的心声。以下是对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净居庭前摘下小梅,
门外踏着枯萎的苔。
白天烦忧禅师羞饮茶,
亲爱的田翁共举杯。

这首诗词通过描绘净居的景象,展现了一幅宁静而美丽的田园景象。诗人折下小梅,意味着他身处在一个美好的环境中,而踏着枯萎的苔则暗示着岁月的流转和生命的消逝。禅师白天的烦忧使他不愿意喝茶,这里可以理解为禅师对物质享受的淡漠态度,而田翁则表示了亲密友人的关系,二人共举杯,共同品味生活的美好。

整首诗词透露出诗人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和推崇。净居代表了宁静祥和的生活环境,小梅的摘取象征着对美好事物的珍视和欣赏。踏着枯苔,折梅而行,表达了诗人对过去时光的回忆和对生命短暂的思考。禅师羞于享受物质世界,体现了一种超脱尘俗的境界。而与田翁共举杯,则表达了诗人对友情和人际关系的重视。

这首诗词饱含着田园诗的特点,表达了对自然、人情和生活的赞美。通过描绘净居、小梅、枯苔、禅师和田翁等元素,将读者带入一个宁静美好的乡村景象中,让人感受到诗人对田园生活的热爱和向往。同时,诗人对禅师与田翁的对比,也展示了一种超脱尘世的精神和对真正的快乐的追求。

总之,陈造的《净居劝农三首》通过描绘田园景象和反思人生,以及对禅师和田翁的对比,表达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对超脱尘世的追求和对友情的珍视。这首诗词以简洁的语言和生动的意象,展示了诗人对自然、人情和人生的深刻思考和感悟。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陈造

陈造(1133年~1203年)字唐卿,高邮(今属江苏)人。生于宋高宗绍兴三年,孝宗淳熙二年(1175年)进士,以词赋闻名艺苑,撰《芹宫讲古》,阐明经义,人称“淮南夫子”。范成大见其诗文谓“使遇欧、苏,盛名当不在少游下。”尤袤、罗点得其骚词、杂著,爱之手不释卷。郑兴裔荐其“问学闳深,艺文优赡”。调太平州繁昌尉,改平江府教授,寻知明州定海县,通判房州权知州事。房州秩满,为浙西路安抚司参议,改淮南西路安抚司参议。自以转辗州县幕僚,无补於世,置江湖乃宜,遂自号江湖长翁。宁宗嘉泰三年卒,年七十一。...

陈造朗读
()

猜你喜欢

皇帝八载,四海归一。普率王臣,义无自逸。举目新亭,兴言纬恤。

驾牡瞻乌,敢歌蟋蟀。爰击中流,稍休暴膝。高山峨峨,琼海沕沕。

()
出户褰裳揽子裾,绝甘分少肯留余。
未烦马汗曾充栋,不及牛腰免借车。
包裹旧毡怀半砚,簏藏退笔挈中书。
年来种豆南山下,草长苗稀计已疏。
()

马下头颅马上身,参军归帐血痕新。彭郎拍手孙郎笑,同命书生大有人。

()
长才自昔恨平时,三入修门两鬓丝。
瓮下可能长夜饮,花间却学晚唐词。
潸然北顾关河水,简在西清日月迟。
乘雁双凫沧海上,与君从此恐差池。
()
莫倚危栏学冻吟,英雄到此泪沾襟。
纷纷只解毛锥子,毕竟何人办赤心。
()
年年塞草欲秋时,左右红旗说战机。
介胄粗官应有语,而今宰相好吟诗。
()

王孙疑是李长吉,诗句兼如孟浩然。乱后相逢初识面,便当倾廪与谈天。

()

曾向慈山久借眠,虎跑之水水之贤。还移杖屦来尝此,一饮烟云便洒然。

品第人多尊陆子,秤评吾欲遍周天。香茶白饭逢僧话,丁酉中秋月渐圆。

()

虽向钟峰数寺连,就中奇胜出其间。不教幽树妨闲地,

别著高窗向远山。莲沼水从双涧入,客堂僧自九华还。

()

春来少嬉游,俗事日相耗。
南园只城外,累月不一到。
花香雨后歇,树色风中老。

()

说着池阳旧岁时,星郎事业世皆知,
淮人自在于堪用,天下如今尚可为。
江南烽高黄塞近,街头箭急赤囊驰。

()
几年无字学,宋代出王钟。
钩锁全遗力,锥沙不露锋。
神明还旧观,时辈获稀逢。
点曳连烟雾,崩腾动凤龙。
()

江南金粟地,家诧郤诜枝。世法聊成美,天心或见私。

门秋驷马结,龛夜一灯随。空有吾何敢,宠惊聊所师。

()
北山山下一渔翁,形解心凝骨已融。
支枕睡余人寂寂,一轩明月满窗风。
()
衰病无悰日日加,喜君来自帝王家。
素娥正驾一轮玉,老桂方开双树花。
置酒虽欣陪重客,侑樽还愧乏名娃。
莫辞今夕如泥醉,须念明朝各一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