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次赠张学录韵十诗。宋代。陈造。再说可双璧,斗酒或西凉。索饭仰屋梁,付子瘿木床。
诗词:《再次赠张学录韵十诗》
朝代:宋代
作者:陈造
中文译文:
再次赠送给张学录的十首韵诗
诗意:
这首诗是陈造写给张学录的十首韵诗之一。诗中表达了友谊的情感和对友人的赞赏。诗人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一系列场景,表达了他与张学录的深厚情谊。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风格展示了陈造对张学录的深情厚谊。诗人通过四个场景的描绘,向读者传达了他与张学录的友谊之深。
首先,诗中提到了"可双璧","斗酒或西凉",表达了他们之间的默契与共鸣。"双璧"是指两块玉石,象征着珍贵和完美。"斗酒"和"西凉"则暗示了他们之间畅快淋漓的饮酒欢乐,以及他们共同经历的艰辛与挑战。
其次,诗中提到"索饭仰屋梁",表达了陈造对张学录在困难时期的帮助和关心。"索饭"意味着张学录在生活上需要帮助,而"仰屋梁"则指陈造为他提供了食物和庇护之处。这表明他们之间的友谊超越了物质利益,是真诚和无私的。
最后,诗中提到"付子瘿木床",揭示了诗人对张学录的关心和关爱。"付子瘿木床"指的是陈造为张学录提供的床铺,"瘿木"是指有疾病的木材。这里表达了诗人对张学录身体健康的关切,愿意为他提供舒适的休息环境。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简洁而形象的语言,展示了陈造与张学录之间深厚的友情和彼此间的支持与关爱。通过描绘不同场景,诗人成功地传达了他对张学录的赞赏和祝福。
陈造(1133年~1203年)字唐卿,高邮(今属江苏)人。生于宋高宗绍兴三年,孝宗淳熙二年(1175年)进士,以词赋闻名艺苑,撰《芹宫讲古》,阐明经义,人称“淮南夫子”。范成大见其诗文谓“使遇欧、苏,盛名当不在少游下。”尤袤、罗点得其骚词、杂著,爱之手不释卷。郑兴裔荐其“问学闳深,艺文优赡”。调太平州繁昌尉,改平江府教授,寻知明州定海县,通判房州权知州事。房州秩满,为浙西路安抚司参议,改淮南西路安抚司参议。自以转辗州县幕僚,无补於世,置江湖乃宜,遂自号江湖长翁。宁宗嘉泰三年卒,年七十一。...
陈造。陈造(1133年~1203年)字唐卿,高邮(今属江苏)人。生于宋高宗绍兴三年,孝宗淳熙二年(1175年)进士,以词赋闻名艺苑,撰《芹宫讲古》,阐明经义,人称“淮南夫子”。范成大见其诗文谓“使遇欧、苏,盛名当不在少游下。”尤袤、罗点得其骚词、杂著,爱之手不释卷。郑兴裔荐其“问学闳深,艺文优赡”。调太平州繁昌尉,改平江府教授,寻知明州定海县,通判房州权知州事。房州秩满,为浙西路安抚司参议,改淮南西路安抚司参议。自以转辗州县幕僚,无补於世,置江湖乃宜,遂自号江湖长翁。宁宗嘉泰三年卒,年七十一。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论语十则。清代。佚名。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为政》)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里仁》)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泰伯》)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子罕》)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卫灵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