祈雨而应范簿有诗次韵四首。宋代。陈造。苍黄日日冒黄尘,敢意诚通主雨神。晓起遽听沾足报,天心政尔念疲民。
《祈雨而应范簿有诗次韵四首》是宋代陈造创作的一组诗词。以下是对该组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诗词中的"苍黄日日冒黄尘"表达了长时间没有雨水的干旱景象,黄色的尘土弥漫在空中,给人们带来了烦躁和焦虑的情绪。诗人敢于表达自己的意愿,真诚地向主宰雨水的神祈求。
"敢意诚通主雨神"表明诗人坚信自己的祈祷和诚意能够传达给主宰雨水的神明。他希望神明能够听到自己的祈求,给予大地急需的雨水,解除人们的干渴和困扰。
"晓起遽听沾足报"表明诗人在清晨醒来时,急切地倾听着是否有雨水降临的消息。他期待着神明的回应,希望雨水能够降临,滋润大地,满足人们的需求。
"天心政尔念疲民"表达了诗人对上天的期望。他希望上天能够关怀疲惫的人民,体察民众的辛劳和困苦,给予他们所需的雨水,以缓解他们的困境和疲惫。
这组诗词表达了诗人对干旱时期的期盼与祈求,展现了他真诚的心声和对人民疾苦的关怀。诗人希望通过自己的祈祷,能够感动主宰雨水的神明,带来及时的雨水,滋润大地,恢复生机。
这组诗词以简练的语言表达了诗人的思想情感,通过对干旱景象和人们期待雨水的描绘,展现了对自然力量的敬畏和对人民福祉的关心。同时,诗词中的抒情语言和意境使得读者能够共情诗人的情感,感受到干旱困境下的焦虑与渴望。整体而言,这组诗词既展示了宋代人们对自然的敬畏和对神明的信仰,也反映了诗人对人民疾苦的关怀和对幸福生活的向往。
陈造(1133年~1203年)字唐卿,高邮(今属江苏)人。生于宋高宗绍兴三年,孝宗淳熙二年(1175年)进士,以词赋闻名艺苑,撰《芹宫讲古》,阐明经义,人称“淮南夫子”。范成大见其诗文谓“使遇欧、苏,盛名当不在少游下。”尤袤、罗点得其骚词、杂著,爱之手不释卷。郑兴裔荐其“问学闳深,艺文优赡”。调太平州繁昌尉,改平江府教授,寻知明州定海县,通判房州权知州事。房州秩满,为浙西路安抚司参议,改淮南西路安抚司参议。自以转辗州县幕僚,无补於世,置江湖乃宜,遂自号江湖长翁。宁宗嘉泰三年卒,年七十一。...
陈造。陈造(1133年~1203年)字唐卿,高邮(今属江苏)人。生于宋高宗绍兴三年,孝宗淳熙二年(1175年)进士,以词赋闻名艺苑,撰《芹宫讲古》,阐明经义,人称“淮南夫子”。范成大见其诗文谓“使遇欧、苏,盛名当不在少游下。”尤袤、罗点得其骚词、杂著,爱之手不释卷。郑兴裔荐其“问学闳深,艺文优赡”。调太平州繁昌尉,改平江府教授,寻知明州定海县,通判房州权知州事。房州秩满,为浙西路安抚司参议,改淮南西路安抚司参议。自以转辗州县幕僚,无补於世,置江湖乃宜,遂自号江湖长翁。宁宗嘉泰三年卒,年七十一。
跋秦得真墨。金朝。段成己。晴窗不用辨犀纹,墨妙秦郎已饫闻。翠饼莹如鸦背净,玉图香鄙麝脐薰。永宁赐弟今犹少,易水无良古亦云。老我愧非挥翰手,两丸投赠负伊勤。
獐谷涧。元代。陈樵。清流拂石下岩隈,涧底菖蒲曳绿苔。野鹿避人悬树宿,溪鱼乘水上山来。翠连春草谁能拾,风触石崖彊半回。自入夏来凉意足,更移脩竹涧边栽。
军中曲。清代。宋泽元。将军饮美酒,红炉锦绣围。士卒栖毳幕,寒霜拥铁衣。铁衣相对泪如雨,眼前哀乐是谁主。将军二十便封侯,那识人间征战苦。
题史院壁。宋代。陆游。槁木忘荣谢,闲云任卷舒。慵为绕枝鹊,宁作蠹书鱼。羁旅心常折,亲朋梦亦疏。溪头钓船在,恐负此心初。
和太原山亭怀古诗。唐代。张贾。中庭起崖谷,漱玉下涟漪。丹丘谁云远,寓象得心期。岂不贵钟鼎,至怀在希夷。唯当蓬莱阁,灵凤复来仪。
又和八首。宋代。刘克庄。白首还乡铁铸关,云泥不复计飞蟠。原田高下雨三日,庵屋中分云半间。麻麦芃芃回秀色,茅柴薄薄暂酡颜。若非铃合诗筒至,身在华胥的未还。
屠兵来。明代。李东阳。儿勿啼,屠兵来,赵宗一线何危哉。千金卖儿儿不死,真儿却在深山里,妾今有夫夫有子。死兵易,立孤难,九原下报无惭颜。赵家此客还此友,穿何故亡盾何走。谁言赵客非晋臣,当时婴杵为何人?
采石李翰林墓。清代。程文正。苍苍松柏绕层岑,谢朓青山葬翰林。天子呼来犹得谤,世人欲杀亦知音。烟迷墓杳渔樵路,月照楼空江海心。鹦鹉鸬鹚杯杓好,死生有约酒星沉。
题文发叔所藏潘子真水墨江湖八境小轴灵隐冷。宋代。杨万里。小潘诗家子,解作无声诗。八境俱妙绝,冷泉天下奇。
谢胡帅饷酥。宋代。曾几。虎头骨相生来无,谈天吻燥斋肠枯。欲从底处觅膏润,凝香燕寝烹牛酥。鹅儿黄拂冰肌肤,关中穰下远不如。已令炊饼作十字,今晨盛馔非伊蒲。
赠直行大师。宋代。陆轸。语录传来久,所明机妙深。霜天七实月,禅夕一真心。祇有道为证,更无尘可侵。前溪鸥出没,谁自感浮沉。
送郑太史廷纲赴浙江提学宪副。明代。程敏政。长身玉立旧词臣,喜服牙绯拜命新。一舸溯风惊远别,诸生悬日候分巡。谱通夹漈归闽产,学数康成重汉人。知子政閒应念阙,吴山高处见枫宸。
送张端明 其六。宋代。周必大。心正能教笔不攲,古来书法独公知。颜筋柳骨留萧寺,总是甘棠去后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