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宪送牡丹用海棠韵复走笔戏和之。宋代。张栻。报答春光须着语,年来老我不能奇。风前娟好有余态,未必此花如此诗。
《廖宪送牡丹用海棠韵复走笔戏和之》是宋代张栻所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对该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译文:
报答春光须着语,
年来老我不能奇。
风前娟好有余态,
未必此花如此诗。
诗意:
这首诗词表达了作者对廖宪所赠牡丹的感激之情。诗词以描绘花的美丽为主题,表达了作者对春光的感激之情和对自己年岁渐长、能力不再出众的感叹。作者认为风前这朵娟好的花有着超越诗词表达的余韵和美态,暗示了诗词的局限性,无法完全表达出花的美丽和内涵。
赏析:
这首诗词通过描绘花朵的美丽,表达了作者对春光的感激和自己年岁渐长、能力渐衰的感叹。诗词开头的"报答春光须着语",表明作者要以诗词来回报春光的美好,但随即便表示自己的诗词已经无法奇妙地表达出来。"风前娟好有余态"这句话描绘了花的美丽,表现出作者对花的赞叹之情。最后一句"未必此花如此诗"以一种反问的方式,表达了作者对诗词表达能力的怀疑,认为自己的诗词可能无法完全表达出花朵的美丽和韵味。
这首诗词通过对花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春光和美的赞美,同时也反思了诗词表达的局限性。作者通过对自己能力的怀疑,提醒读者诗词的局限性,暗示了诗词无法完全表达出真实的美和内涵。整首诗词以简洁明快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对美的追求和对自身能力的反思,给人以深思的启示。
张栻(1133年9月15日——1180年3月22日)字敬夫,后避讳改字钦夫,又字乐斋,号南轩,学者称南轩先生,谥曰宣,后世又称张宣公。南宋汉州绵竹(今四川绵竹市)人,右相张浚之子。南宋初期学者、教育家。南宋理宗淳祐初年(1241年)从祀孔庙,后与李宽、韩愈、李士真、周敦颐、朱熹、黄干同祀石鼓书院七贤祠,世称石鼓七贤。...
张栻。张栻(1133年9月15日——1180年3月22日)字敬夫,后避讳改字钦夫,又字乐斋,号南轩,学者称南轩先生,谥曰宣,后世又称张宣公。南宋汉州绵竹(今四川绵竹市)人,右相张浚之子。南宋初期学者、教育家。南宋理宗淳祐初年(1241年)从祀孔庙,后与李宽、韩愈、李士真、周敦颐、朱熹、黄干同祀石鼓书院七贤祠,世称石鼓七贤。
秋景 庭榴剖朱实。宋代。刘辰翁。榴压中庭坠,冰盘荐玉壶。西风吹转绿,嘉实剖来朱。摘向栏干近,安除海外无。微醺揎绛袖,一笑灿明珠。酸彻邻机齿,凉生浴锦肤。冷思当日艳,血色盛罗襦。
负暄 其二。明代。张宇初。投身寂寞滨,自谓此生足。环堵翳蓬蒿,清阴覆园绿。聊支风雨凌,宁与世缘触。息交轮鞅稀,寡虑鲜情束。蔬食不求馀,高趺惟弊服。结习尘障生,虚妄薰陶熟。苦淡视莫亲,浮萦互趋逐。孰探天地和,心境湛敦复。大哉艮始终,硕果契山木。
奉和马常侍寺中之作。唐代。苏颋。怨暑时云谢,愆阳泽暂偏。鼎陈从祀日,钥动问刑年。绛服龙雩寝,玄冠马使旋。作霖期傅说,为旱听周宣。河岳阴符启,星辰暗檄传。浮凉吹景气,飞动洒空烟。飒飒将秋近,沉沉与暝连。分湍泾水石,合颖雍州田。德施超三五,文雄赋十千。及斯何以乐,明主敬人天。
挽赵少卿。宋代。刘黻。班升金掌擢清才,苦欲归田挽不回。浙右尚思菩萨去,荆南空望使星来。苔侵书阁秋山静,竹锁吟庭夜鹤哀。路出箫台多巷祭,几人和泪折寒梅。
游荆门上泉寺。宋代。刘光祖。上泉山下石丛丛,小似飞来天竺峰。草木自腴岩自秀,幽姿不肯入廛中。
秋热二首。宋代。杨万里。年年极暑与秋期,日日秋阳在暮时。我自愁吟无意思,蝉声移近入檐枝。
己亥杂诗 其五。清代。黄遵宪。云中水火界相争,相触相磨便作声。此是寻常推阻力,人间浪作震雷惊。
徙居横山口号。元代。谢应芳。为爱横山山水清,山前筑室小溪萦。老夫枕石看云卧,儿辈求田候雨耕。古井寒泉龙有宅,孤村夜月犬无声。廿年两眼风尘暗,犹喜如今见太平。
陪侯戎院何方伯张都阃东巡避暑铅山观音洞 其一。明代。霍与瑕。骢马出东郊,缘溪剪草茅。地分闽越界,天在夏秋交。古洞鸣泉籁,晴烟隐树梢。纳凉无此胜,吾欲结新巢。
梁明堂登歌 歌赤帝辞。南北朝。沈约。炎光在离。火为威德。执礼昭训。持衡受则。靡草既凋。温风以至。嘉荐惟旅。时羞孔备。齐缇在堂。笙镛在下。匪惟七百。无绝终始。
赵路分挽词三首。宋代。林亦之。苦学声名闻搢绅,传家况复有麒麟。汉廷玉牒先多士,数尽慈恩只一人。
枕上作。宋代。范成大。绕枕蚊相聒,翻釭鼠自忙。早衰秋梦乱,不寝晓更长。赋拟骚人屈,吟成病客庄。安心无可觅,随处且为乡。
食荀。宋代。释慧空。机泉捣粳炊明玑,竹根烧笋然竹枝。锦绷稚子犊献角,玉版阿师囊颖锥。同槃苦觉风味好,对客不知寒涕垂。古来山林例穷饿,藜苋诳腹蕨充饥。我今一饱万想灭,老马释羁牛脱縻。南山苍苍入箕踞,凉月囧囧生谈犀。公无说与市朝予,啄腐吞腥渠得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