携茶过智海

携茶过智海朗读

《携茶过智海》是宋代吴则礼所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携茶过智海

床头的白羽已经相亲了,
刚品尝过的茗碗中焙制的新茶。
透过古老禅宗的三昧眼,
锅醒了途经的旅客的身心。

坐着聆听着前往庙堂的鼓声,
起身寻找着洗净钵盂的人。
稍稍举起的黄鹂的举动,
仿佛怜悯着老子独自知晓的真理。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以携带茶水过智海为题材,通过描述一系列场景和形象,表达了作者对茶道和禅宗的领悟与赞美。

诗的开头,床头的白羽已经相亲了,揭示了作者准备品尝新茶的状态。接着,描述了刚品尝过的茗碗中焙制的新茶,体现了作者对新鲜茶叶的赞赏和对制茶过程的关注。

下一句中的古老禅宗的三昧眼,意味着作者透过禅宗的修行和领悟,能够洞察事物的本质和真谛。锅醒途经的旅客的身心,表达了茶水对旅途劳累的人们的提神醒脑的作用,以及茶道对人心的滋养和启迪。

接下来的两句首先提到了座位上听到前往庙堂的鼓声,这里的庙堂可以理解为禅堂,暗示作者身处于禅修之中,而鼓声则是禅宗修行中的重要元素。随后,作者寻找洗净钵盂的人,这里的洗钵人可以理解为对自己进行心灵净化和修行的人,也可以视为对修行者的向往和追求。

最后两句,稍稍举起的黄鹂的举动,以鸟儿的形象象征茶道的精神境界,黄鹂的举动微小而敏感,仿佛在表达对茶道修行者的理解和认同。似怜老子独知真,表达了作者对老子智慧和真理的崇敬,也反映了作者对自己真知灼见的自信。

总体而言,这首诗词通过对茶道和禅宗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茶道修行和心灵追求的赞美,以及对禅宗智慧和真理的追逐。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意象的运用,诗词展示了一种富有内涵和哲理的美感。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吴则礼

吴则礼 公元?年至一1121年字子副,富川(一作永兴,今湖北阳新)人。生年不详,卒于宋徽宗宣和三年。以父荫入仕。会为军器监主簿,因事谪荆州。官至直秘阁,知虢州。工诗,与唐庚、曾纡、陈道诸名士唱和。晚年居豫章,自号北湖居士。则礼著有北湖集十卷,长短句一卷,《书录解题》并傅于代。...

吴则礼朗读
()

猜你喜欢

飞廉情性独何奢,尽日飘飘遍海涯。肯与雷霆袪号令,惯随霄汉逐烟霞。

渡江惊起千层浪,落圃吹残万树花。任是拂云栖凤竹,却教著处也横斜。

()

壮哉何黄李氏子,厉志三馀了经史。闭门对榻膝欲穿,孰为龙头孰腹尾。

英华吐出胸中藏,斗牛气贯虹霓光。天马行空拟联步,青钱万选谁争长。

()

成都猛将有花卿,学语小儿知姓名。用如快鹘风火生,

见贼唯多身始轻。绵州副使著柘黄,我卿扫除即日平。

()

晚过三江口,江空水急流。船头灯火起,只尺是黄州。

()

徐生纯明白玉璞,焦子皎洁寒泉冰。清光莹尔互辉映,当暑自可消炎蒸。

平湖绿波涨渺渺,高榭古木阴层层。嗟哉我岂不乐此,心虽欲往身未能。

()

怜予独住神仙府,忆尔清斋御史台。月近上元如有喜,赋成郊祀愧无才。

香飘御辇和云度,寒勒宫花待日开。巳觉欢声连万国,更瞻佳气满三台。

()

汉儒事章句,去道利乃倍。桓谭谓子云,此事今独乃。

岱岳小天下,齐鲁复何在。会当登日观,一目了沧海。

()
孤亭水云深,人境自幽绝。
七弦罢鸣弹,桐阴初上月。
偶酌尊中醪,高卧望云阙。
荷露清角巾,松飙濯毛发。
()
人家四散占荒丘,晓夜悲鸣涧水流。
点点寒鸦来不尽,昏云颓日古猷州。
()
风和日永饱食已,雨急天寒户不开。
遇此佳时无一事,搘床高枕听咍台。
()
世人谈利析锱铢,汲义如君此道孤。
无地起楼怜寇老,有园和契遗尧夫。
西山别后常怀子,东国归来已弃予。
自昔祖风高挂剑,愧无佳语润黄垆。
()
新绿园林微雨后,落红庭院夕阳时。
一声杜宇催春去,贪睡棠妃未必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