携茶过智海。宋代。吴则礼。床头白羽已相亲,茗碗才尝正焙新。透出老禅三昧眼,锅醒逋客二毛身。坐闻考赴堂鼓,起觅垂垂洗钵人。稍有黄鹂来举似,似怜老子独知真。
《携茶过智海》是宋代吴则礼所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携茶过智海
床头的白羽已经相亲了,
刚品尝过的茗碗中焙制的新茶。
透过古老禅宗的三昧眼,
锅醒了途经的旅客的身心。
坐着聆听着前往庙堂的鼓声,
起身寻找着洗净钵盂的人。
稍稍举起的黄鹂的举动,
仿佛怜悯着老子独自知晓的真理。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以携带茶水过智海为题材,通过描述一系列场景和形象,表达了作者对茶道和禅宗的领悟与赞美。
诗的开头,床头的白羽已经相亲了,揭示了作者准备品尝新茶的状态。接着,描述了刚品尝过的茗碗中焙制的新茶,体现了作者对新鲜茶叶的赞赏和对制茶过程的关注。
下一句中的古老禅宗的三昧眼,意味着作者透过禅宗的修行和领悟,能够洞察事物的本质和真谛。锅醒途经的旅客的身心,表达了茶水对旅途劳累的人们的提神醒脑的作用,以及茶道对人心的滋养和启迪。
接下来的两句首先提到了座位上听到前往庙堂的鼓声,这里的庙堂可以理解为禅堂,暗示作者身处于禅修之中,而鼓声则是禅宗修行中的重要元素。随后,作者寻找洗净钵盂的人,这里的洗钵人可以理解为对自己进行心灵净化和修行的人,也可以视为对修行者的向往和追求。
最后两句,稍稍举起的黄鹂的举动,以鸟儿的形象象征茶道的精神境界,黄鹂的举动微小而敏感,仿佛在表达对茶道修行者的理解和认同。似怜老子独知真,表达了作者对老子智慧和真理的崇敬,也反映了作者对自己真知灼见的自信。
总体而言,这首诗词通过对茶道和禅宗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茶道修行和心灵追求的赞美,以及对禅宗智慧和真理的追逐。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意象的运用,诗词展示了一种富有内涵和哲理的美感。
吴则礼 公元?年至一1121年字子副,富川(一作永兴,今湖北阳新)人。生年不详,卒于宋徽宗宣和三年。以父荫入仕。会为军器监主簿,因事谪荆州。官至直秘阁,知虢州。工诗,与唐庚、曾纡、陈道诸名士唱和。晚年居豫章,自号北湖居士。则礼著有北湖集十卷,长短句一卷,《书录解题》并傅于代。...
吴则礼。吴则礼 公元?年至一1121年字子副,富川(一作永兴,今湖北阳新)人。生年不详,卒于宋徽宗宣和三年。以父荫入仕。会为军器监主簿,因事谪荆州。官至直秘阁,知虢州。工诗,与唐庚、曾纡、陈道诸名士唱和。晚年居豫章,自号北湖居士。则礼著有北湖集十卷,长短句一卷,《书录解题》并傅于代。
风。明代。韩殷。飞廉情性独何奢,尽日飘飘遍海涯。肯与雷霆袪号令,惯随霄汉逐烟霞。渡江惊起千层浪,落圃吹残万树花。任是拂云栖凤竹,却教著处也横斜。
读三生文志喜。明代。庞嵩。壮哉何黄李氏子,厉志三馀了经史。闭门对榻膝欲穿,孰为龙头孰腹尾。英华吐出胸中藏,斗牛气贯虹霓光。天马行空拟联步,青钱万选谁争长。朅来快睹醒尘目,璀璨珠玑千百斛。同人意气乐已深,旧游况是通家族。通家自昔爱后生,庆有贤嗣光前躅。愿言继孔迹伊周,谫谫尔一芥之功,名岂以为诸君足。
戏作花卿歌。唐代。杜甫。成都猛将有花卿,学语小儿知姓名。用如快鹘风火生,见贼唯多身始轻。绵州副使著柘黄,我卿扫除即日平。子章髑髅血模糊,手提掷还崔大夫。李侯重有此节度,人道我卿绝世无。既称绝世无,天子何不唤取守京都。
伏日赠徐焦二生。宋代。欧阳修。徐生纯明白玉璞,焦子皎洁寒泉冰。清光莹尔互辉映,当暑自可消炎蒸。平湖绿波涨渺渺,高榭古木阴层层。嗟哉我岂不乐此,心虽欲往身未能。俸优食饱力不用,官闲日永睡莫兴。不思高飞慕鸿鹄,反此愁卧偿蚊蝇。三年永阳子所见,山林自放乐可胜。清泉白石对斟酌,岩花野鸟为交朋。崎岖涧谷穷上下,追逐猿狖争超腾。酒美宾佳足自负,饮酣气横犹骄矜。奈何乖离才几日,苍颜非旧白发增。彊欢徒劳歌且舞,勉饮宁及合与升。行揩眼眵旋看物,坐见楼阁先愁登。头轻目明脚力健,羡子志气将飘凌。只今心意已如此,终竟事业知何称。少壮及时宜努力,老大无堪还可憎。
寄曹孚若。明代。陆深。怜予独住神仙府,忆尔清斋御史台。月近上元如有喜,赋成郊祀愧无才。香飘御辇和云度,寒勒宫花待日开。巳觉欢声连万国,更瞻佳气满三台。
送李按察十首 其三。元代。赵秉文。汉儒事章句,去道利乃倍。桓谭谓子云,此事今独乃。岱岳小天下,齐鲁复何在。会当登日观,一目了沧海。
水亭夜怀黄八粲林六敏。宋代。王偁。孤亭水云深,人境自幽绝。七弦罢鸣弹,桐阴初上月。偶酌尊中醪,高卧望云阙。荷露清角巾,松飙濯毛发。寥寥天籁寒,吟咏了未辍。志偕南阜隐,兴藉东山发。同心念离居,中夜思超忽。
挽李寺丞。宋代。吴泳。世人谈利析锱铢,汲义如君此道孤。无地起楼怜寇老,有园和契遗尧夫。西山别后常怀子,东国归来已弃予。自昔祖风高挂剑,愧无佳语润黄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