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炉次韵

竹炉次韵朗读

《竹炉次韵》是宋代吴则礼的一首诗词。下面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竹炉好神奇,不是我所求之物,
古铜鼎器令人怜爱,三足独特。
手中的一片香料非同凡响,
将之传达给这位令世俗惊讶的朋友。
快点点燃火炭,放置在床上,
整夜枕上闻到浓郁的香气。
仿佛马曹还未领悟其中奥妙,
不叫这位朋友闻到这美妙的香气。

诗意和赏析:
《竹炉次韵》描述了作者对于一种炉具的赞美和对于香气的表达。诗中的竹炉被描绘为一种神奇的物品,作者并不寻求它,却发现它的独特之处。与普通的炉具不同,古铜鼎器有三足,给人一种古朴而珍贵的感觉。作者手中的香料也非同寻常,持之以传达给一位令世俗惊讶的朋友。诗人快速点燃火炭,将炉具放置在床上,整夜枕上闻到浓郁的香气,享受其中的美妙。最后,诗人提到了马曹,表示这位朋友还未领悟其中的奥妙,作者也没有告诉他这美妙的香气。

这首诗词通过对竹炉和香气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于生活中细微而美好事物的赞美和欣赏。竹炉和古铜鼎器代表了传统的美学价值,而手中的香料则象征着诗人对于独特和珍贵的追求。通过点燃竹炉,诗人创造了一种令人陶醉的氛围,枕上的香气给他带来愉悦和鼓舞。诗词最后提到的马曹可能是指一位朋友,他还未领悟其中的奥妙,作者也没有跟他分享这美妙的香气,这可能暗示了作者对于这种美好的珍藏和独特体验的珍惜,以及对于个人体验的重视。

整首诗词以简洁明了的语言描绘了作者对于细节和美好事物的敏感和赞美,展示了宋代文人对于生活中琐碎之物的独特感悟和热爱。这首诗词给人以平和宁静的感觉,读者可以从中感受到诗人对于美的追求和对于生活的热爱。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吴则礼

吴则礼 公元?年至一1121年字子副,富川(一作永兴,今湖北阳新)人。生年不详,卒于宋徽宗宣和三年。以父荫入仕。会为军器监主簿,因事谪荆州。官至直秘阁,知虢州。工诗,与唐庚、曾纡、陈道诸名士唱和。晚年居豫章,自号北湖居士。则礼著有北湖集十卷,长短句一卷,《书录解题》并傅于代。...

吴则礼朗读
()

猜你喜欢

西北有高楼,偃蹇轶千门。绮栊纳飞月,璧珰碍翔云。

上有弦歌女,哀声启莺唇。谁能为此曲,无乃返香人。

()

古有《南方草木状》,谁从北地考芳芜。西村博物应难及,何异亲披《尔雅》图。

()
位虽奎阁贵,独处一斋空。
还以经纶事,全归著述中。
闲心同野水,煦物尽春风。
掩面将何向,西楹奠已终。
()
东窗坐爱枝间雪,大似酴醾压架花。
天气更晴宜有月,夜深来看玉交加。
()

凤阙西冈,郎亭东乳。惟竹猗猗,诚台有楚。苔痕春绿,玉李晚风。

屏山坐对,青葱数峰。颓墙色弄,文杏新红。争鲜竞秀,芳随意远。

()
百里平湖一夜舟,跂予东望渺离愁。
可能无意山阴雪,空复相思楚泽秋。
宣待君今即召,草堂移我欲归休。
诗来已拜千工诺,得得开帆莫转头。
()
原原而来,白日跳丸莫可留。
混混而去,青春过隙不能返。
谁怜生者长自欢,不念死者日益远。
吁嗟此理从古然,世事浮云共舒卷。
()

土花斑剥锦模糊,一片寒冰出锻炉。
致向书中称折角,捉来石上稳跏趺。
提携起舞旋长袖,慷慨酣歌缺唾壶。

()

满头短发自离披,正好团圞又别之。莫讶一挑霜雪重,袈裟还裹故人诗。

()
长剑许烈士,寸心报知己。
死者岂必知,我心元不死。
平生让国心,耿耿方在此。
()

寒月如利戟,棱棱不可干。愁人如秋蝉,嘒嘒皆哀酸。

新泪迸故眼,后噫续前叹。谁言一寸心,中有虑万端。

()

十日春风隔翠岑,只应繁朵自成阴。樽前可要人颓玉,

树底遥知地侧金。花界三千春渺渺,铜槃十二夜沈沈。

()
闲来便是日侵阶,窗下棋枰林下林。
晓解扁舟又南去,百年还得几回来。
()
亿万饥民久籲天,天开上瑞岂徒然。
深潭龟拆寒莎底,浅土蝗遗宿麦边。
厉气已消除日后,祥霙飞堕晓风前。
醉吟楼上瀛洲客,为记三登第一年。
()
六凿森剑戟,一枕寄华胥。
睡觉既殊辙,睡兮真乐欤。
达人蕴大观,方寸包太虚。
忧乐两不知,寤寐常如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