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韵奉和司徒侍中辛亥三月十八日游御河二首

依韵奉和司徒侍中辛亥三月十八日游御河二首朗读

《依韵奉和司徒侍中辛亥三月十八日游御河二首》是宋代诗人强至所作,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玉勒牙旌驻水湄,
万人齐看柁开时。
此朝河伯想增气,
去岁国公还赋诗。
岸蝶偶然穿翠箔,
沙禽曾不避红旗。
旬馀即报行春足,
可厌归轩暮雨随。

诗意:
这首诗描述的是诗人在辛亥三月十八日游览御河时的情景。诗中以生动的画面描绘了玉勒牙旌驻扎在水边,成千上万的人齐聚一堂观看柁船开行的场景。这一幕让诗人联想到河伯神灵,似乎增添了一份神秘而庄严的气氛。诗人还提到,去年的国公已经在此地赋诗,显得文人雅士们对这个地方格外重视。诗中还描绘了一些细节,如岸边的蝴蝶偶然穿过翠绿的帷幕,沙地上的禽鸟竟然不惧红旗的飘扬。诗人在最后表达了对春天行程的满足,但也感叹归途中的雨水不断,希望能够尽快回到自己的轩舍。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描绘了游览御河的景色和情感。诗人运用生动的意象和细腻的描写,使读者仿佛身临其境,感受到诗人游览御河时的喜悦和思考。诗人通过描述柁船开行、河伯想象等元素,营造出一种神秘而庄严的氛围,使整首诗充满了仪式感。此外,诗中的细节描写,如岸蝶穿翠箔、沙禽不避红旗,展示了诗人敏锐的观察力和对自然的热爱。最后两句表达了对春天行程的满足,但又暗示了归途中的雨水不断,彰显了诗人对逝去时光的怀念和对未来的期许。

总体而言,这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通过描绘细腻的画面和独特的情感表达,展现了诗人眼中御河的壮丽景色和诗人对自然、对时光流转的感慨之情。读者在阅读时,可以感受到诗人的情绪和思考,同时也可以体会到宋代文人对自然景物的热爱和对传统文化的追溯。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强至

强至(1022年~1076年),字几圣,杭州(今属浙江)人。仁宗庆历六年(1046年)进士,充泗州司理参军,历官浦江、东阳、元城令。英宗治平四年(1067年),韩琦聘为主管机宜文字,后在韩幕府六年。熙宁五年(1072年),召判户部勾院、群牧判官。熙宁九年(1076年),迁祠部郎中、三司户部判官。不久卒。其子强浚明收集其遗文,编《祠部集》四十卷,曾巩为之序,已佚。清代强汝询《求益斋文集》卷八《祠部公家传》有传。...

强至朗读
()

猜你喜欢

心心忍最玄,无中绝二边。
南山烧起火,北山得翠烟。
()

灵草孤生万仞山,辛勤采掇出云烟。为怜词客经时病,倒与囊空不用钱。

()

荣辱本外物,穷达听于天。君子随所遇,此心恒泰然。

落落风尘者,旧是登瀛仙。昔时裘马荣,今日尘纠缠。

()

帝作黄金阙,仙开白玉京。有人扶太极,惟岳降元精。

耿贾官勋大,荀陈地望清。旂常悬祖德,甲令著嘉声。

()
幽花堕在石根傍,几欲移将近草堂。
草草一尊聊尔尔,跨驴归去月荒凉。
()
湖上兰舟暮发。
扬州梦断灯明灭。
想见琼花开似雪。
帽檐香,玉纤纤,曾为折。
()

文字读来倦,心情放去閒。梦回无一事,只有看西山。

()

竹林怀往事,宦旅近清秋。别意俱萧索,浮缘感去留。

桥门斜结缆,灯火更停舟。京口明宵月,偏来照驿楼。

()
天一即生水,语性何洁清。
未尝使人贪,酌之失廉称。
夷齐素高蹈,想非常饮冰。
仁鄙成自取,处默先内明。
()

至德抚遐荒,神兵赴朔方。帝思元帅重,爰择股肱良。

累相承安世,深筹协子房。寄崇专斧钺,礼备设坛场。

()
远莫远关塞,鸿雁来年年。
我尝按舆图,嶓汉在眼前。
胡为与君别,壮齿今华颠。
下峡君有期,会吴我何缘。
()

二月淮水绿,兹游喜再逢。半帆风力稳,群树雨声浓。

鱼贱倾篮买,舟行起碇从。沧波相对浴,白鸟巧仪容。

()
春山如春草,春来无不好。
况是香炉峰百叠,屏风围五老。
嘤嘤历历谷鸟哀,朱朱粉粉山花开。
芙蓉削出紫雾上,瀑布倒泻青天来。
()

省灾行近郊,探幽指层麓。回飙振玄冈,颓阳薄西陆。

茎田收积雨,禾稼泛平菉。取径历村墟,停车问耕牧。

()
灵照羁魂章水西,冷风残雪古招提。
老怀已作空花看,更把楞严晓病妻。
()
尝闻汉武帝,偶问东方朔。
臣拟作龙呼,惭无头上角。
()

一山四面水云高,胜境从来夐不同。千古鸡园峰顶上,万年鳌极浪花中。

海门月上初钟动,渡口僧归晚棹通。半点红尘飞不到,禅房花木自春风。

()

将军少年出武威,入掌银台护紫微。

平明拂剑朝天去,薄暮垂鞭醉酒归。

()
九里溪头晚雨晴,松风瑟瑟水泠泠。
绝无过客问奇字,只有闲云到野亭。
每笑盛名传坎壈,岂陈虚语说零丁?老年恰喜精神爽,合得仙人相鹤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