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韵奉和司徒侍中辛亥三月十八日游御河二首。宋代。强至。玉勒牙旌驻水湄,万人齐看柁开时。此朝河伯想增气,去岁国公还赋诗。岸蝶偶然穿翠箔,沙禽曾不避红旗。旬馀即报行春足,可厌归轩暮雨随。
《依韵奉和司徒侍中辛亥三月十八日游御河二首》是宋代诗人强至所作,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玉勒牙旌驻水湄,
万人齐看柁开时。
此朝河伯想增气,
去岁国公还赋诗。
岸蝶偶然穿翠箔,
沙禽曾不避红旗。
旬馀即报行春足,
可厌归轩暮雨随。
诗意:
这首诗描述的是诗人在辛亥三月十八日游览御河时的情景。诗中以生动的画面描绘了玉勒牙旌驻扎在水边,成千上万的人齐聚一堂观看柁船开行的场景。这一幕让诗人联想到河伯神灵,似乎增添了一份神秘而庄严的气氛。诗人还提到,去年的国公已经在此地赋诗,显得文人雅士们对这个地方格外重视。诗中还描绘了一些细节,如岸边的蝴蝶偶然穿过翠绿的帷幕,沙地上的禽鸟竟然不惧红旗的飘扬。诗人在最后表达了对春天行程的满足,但也感叹归途中的雨水不断,希望能够尽快回到自己的轩舍。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描绘了游览御河的景色和情感。诗人运用生动的意象和细腻的描写,使读者仿佛身临其境,感受到诗人游览御河时的喜悦和思考。诗人通过描述柁船开行、河伯想象等元素,营造出一种神秘而庄严的氛围,使整首诗充满了仪式感。此外,诗中的细节描写,如岸蝶穿翠箔、沙禽不避红旗,展示了诗人敏锐的观察力和对自然的热爱。最后两句表达了对春天行程的满足,但又暗示了归途中的雨水不断,彰显了诗人对逝去时光的怀念和对未来的期许。
总体而言,这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通过描绘细腻的画面和独特的情感表达,展现了诗人眼中御河的壮丽景色和诗人对自然、对时光流转的感慨之情。读者在阅读时,可以感受到诗人的情绪和思考,同时也可以体会到宋代文人对自然景物的热爱和对传统文化的追溯。
强至(1022年~1076年),字几圣,杭州(今属浙江)人。仁宗庆历六年(1046年)进士,充泗州司理参军,历官浦江、东阳、元城令。英宗治平四年(1067年),韩琦聘为主管机宜文字,后在韩幕府六年。熙宁五年(1072年),召判户部勾院、群牧判官。熙宁九年(1076年),迁祠部郎中、三司户部判官。不久卒。其子强浚明收集其遗文,编《祠部集》四十卷,曾巩为之序,已佚。清代强汝询《求益斋文集》卷八《祠部公家传》有传。...
强至。强至(1022年~1076年),字几圣,杭州(今属浙江)人。仁宗庆历六年(1046年)进士,充泗州司理参军,历官浦江、东阳、元城令。英宗治平四年(1067年),韩琦聘为主管机宜文字,后在韩幕府六年。熙宁五年(1072年),召判户部勾院、群牧判官。熙宁九年(1076年),迁祠部郎中、三司户部判官。不久卒。其子强浚明收集其遗文,编《祠部集》四十卷,曾巩为之序,已佚。清代强汝询《求益斋文集》卷八《祠部公家传》有传。
金刚随机无尽颂·不受不贪分第二十八。宋代。释印肃。心心忍最玄,无中绝二边。南山烧起火,北山得翠烟。
送药与青门二首 其一。明代。王慎中。灵草孤生万仞山,辛勤采掇出云烟。为怜词客经时病,倒与囊空不用钱。
遇安阁。宋代。邓林。荣辱本外物,穷达听于天。君子随所遇,此心恒泰然。落落风尘者,旧是登瀛仙。昔时裘马荣,今日尘纠缠。惟有松柏操,岁寒守逾坚。一榻卧清风,心安梦亦便。时人靡定志,安危随物迁。得利若奠枕,失势如殒渊。因登遇安阁,重为斯人怜。
五言述德抒情诗一首四十韵献上杜七兄仆射相公(杜悰)。唐代。李商隐。帝作黄金阙,仙开白玉京。有人扶太极,惟岳降元精。耿贾官勋大,荀陈地望清。旂常悬祖德,甲令著嘉声。经出宣尼壁,书留晏子楹。武乡传阵法,践土主文盟。自昔流王泽,由来仗国桢。九河分合沓,一柱忽峥嵘。得主劳三顾,惊人肯再鸣。碧虚天共转,黄道日同行。后饮曹参酒,先和傅说羹。即时贤路辟,此夜泰阶平。愿保无疆福,将图不朽名。率身期济世,叩额虑兴兵。感念殽尸露,咨嗟赵卒坑。傥令安隐忍,何以赞贞明。恶草虽当路,寒松实挺生。人言真可畏,公意本无争。故事留台阁,前驱且旆旌。芙蓉王俭府,杨柳亚夫营。清啸频疏俗,高谈屡析酲。过庭多令子,乞墅有名甥。南诏应闻命,西山莫敢惊。寄辞收的博,端坐扫欃枪。雅宴初无倦,长歌底有情。槛危春水暖,楼迥雪峰晴。移席牵缃蔓,回桡扑绛英。谁知杜武库,只见谢宣城。有客趋高义,于今滞下卿。登门惭后至,置驿恐虚迎。自是依刘表,安能比老彭。雕龙心已切,画虎意何成。岂有曾黔突,徒劳不倚衡。乘时乖巧宦,占象合艰贞。废忘淹中学,迟回谷口耕。悼伤潘岳重,树立马迁轻。陇鸟悲丹觜,湘兰怨紫茎。归期过旧岁,旅梦绕残更。弱植叨华族,衰门倚外兄。欲陈劳者曲,未唱泪先横。
访梅二首。宋代。周文璞。幽花堕在石根傍,几欲移将近草堂。草草一尊聊尔尔,跨驴归去月荒凉。
新念别。宋代。贺铸。湖上兰舟暮发。扬州梦断灯明灭。想见琼花开似雪。帽檐香,玉纤纤,曾为折。渔管吹还咽。问何意、煎人愁绝。江北江南新念别。掩芳尊,与谁同,今夜月。
毗陵别省溪司训叔。明代。邱云霄。竹林怀往事,宦旅近清秋。别意俱萧索,浮缘感去留。桥门斜结缆,灯火更停舟。京口明宵月,偏来照驿楼。
杂兴。宋代。张镃。天一即生水,语性何洁清。未尝使人贪,酌之失廉称。夷齐素高蹈,想非常饮冰。仁鄙成自取,处默先内明。
奉和圣制送张说巡边。唐代。徐坚。至德抚遐荒,神兵赴朔方。帝思元帅重,爰择股肱良。累相承安世,深筹协子房。寄崇专斧钺,礼备设坛场。鼙鼓喧雷电,戈剑凛风霜。四騑将戒道,十乘启先行。圣锡加恒数,天文耀宠光。出郊开帐饮,寅饯盛离章。雨濯梅林润,风清麦野凉。燕山应勒颂,麟阁伫名扬。
约同舍蜀人王德修三首。宋代。陈傅良。远莫远关塞,鸿雁来年年。我尝按舆图,嶓汉在眼前。胡为与君别,壮齿今华颠。下峡君有期,会吴我何缘。令人愧不如,鸿雁得自便。
舟发旧县雨泊复行。明代。李寄。二月淮水绿,兹游喜再逢。半帆风力稳,群树雨声浓。鱼贱倾篮买,舟行起碇从。沧波相对浴,白鸟巧仪容。
舟抵南康望庐山。明代。杨基。春山如春草,春来无不好。况是香炉峰百叠,屏风围五老。嘤嘤历历谷鸟哀,朱朱粉粉山花开。芙蓉削出紫雾上,瀑布倒泻青天来。船头春山重回首,世上虚名一杯酒。李白雄豪妙绝诗,同与徐凝传不朽。明日移舟过洞庭,兰花斑竹绕沙汀。摩挲老子双愁眼,细看君山一点青。
又次李佥事素韵。明代。王守仁。省灾行近郊,探幽指层麓。回飙振玄冈,颓阳薄西陆。茎田收积雨,禾稼泛平菉。取径历村墟,停车问耕牧。清溪厉月行,暝洞披云宿。淅米石涧溜,斧薪涧底木。田翁来聚观,中宵尚驰逐。将迎愧深情,疮痍惭抚掬。幽枕静无寐,风泉朗鸣玉。虽缪真诀传,颇苦尘缘熟。终当遁名山,练药洗凡骨。缄辞谢亲交,流光易超忽。
和月泉咏金山寺诗韵四首 其二。明代。曹义。一山四面水云高,胜境从来夐不同。千古鸡园峰顶上,万年鳌极浪花中。海门月上初钟动,渡口僧归晚棹通。半点红尘飞不到,禅房花木自春风。
赠郭将军。唐代。李白。将军少年出武威,入掌银台护紫微。平明拂剑朝天去,薄暮垂鞭醉酒归。爱子临风吹玉笛,美人向月舞罗衣。畴昔雄豪如梦里,相逢且欲醉春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