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名碑石琢之已成求章伯益先生篆额

题名碑石琢之已成求章伯益先生篆额朗读

《题名碑石琢之已成求章伯益先生篆额》是宋代郑獬创作的一首诗词。这首诗描述了一个老匠人隐居山中,以高超的技艺雕琢一块苍石,最终完成了一块巨大的篆额。诗中表现了匠人的艰辛努力和技艺精湛,以及篆刻艺术的美妙。

这首诗词的译文如下:
老匠隳山斩苍石,
偃然巨璞长於席。
锐凿飞椎日鑱击,
金錞嘲轰满虚室。
白沙礲就大禹圭,
绀滑自同青玉色。
两螭攫拿相闹立,
欲求大篆冠其额。
先生绝妙不须言,
引墨为我一落笔,
蟠屈玉箸入石壁。
吾曹名氏遂辉赫,
异物不复容侵蚀。

这首诗词通过描写一个老匠人雕琢苍石的过程,展现了匠人的技艺和创作精神。他以锐凿和金錞的力量,击打苍石,使之逐渐成形,最终呈现出一块巨大的篆额。诗中提到的白沙礲和绀滑,是指用来磨石材的研磨工具,它们的作用是使石材光滑。两螭攫拿相闹立,形象地描绘了篆额上的龙纹。

这首诗词的诗意在于展示了匠人的技艺和艺术追求。匠人通过精湛的技艺和毅力,将一块粗糙的苍石打磨成一块完美的篆额,展现了他对艺术的执着和追求。诗中的"先生"指的是刻石的匠人,他的技艺非常高超,无需言语即可表达出他的绝妙之处。最后两句诗表达了匠人的成就和篆刻作品的卓越之处,他的名气将因此而辉煌,而这块篆额也不会受到外界的侵蚀。

整首诗词以刻石过程为主线,通过细腻的描写和形象的比喻,展现了匠人的技艺和作品的价值。同时,诗中也蕴含了对艺术追求和创作精神的赞美,以及对艺术作品的保护和珍视之情。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郑獬

郑獬(1022——1072)字毅夫,号云谷,虔化人,江西宁都梅江镇西门人,因他的祖父前往湖北安陆经商,便寄居于此。商籍人安陆,详载宁都州志,少负售才词章豪伟,宋皇祐壬辰科举人,癸巳状元及第,初试国子监谢启曰,李广才气自谓无双。...

郑獬朗读
()

猜你喜欢

炯炯练千尺,苍苍玉万个。
客来魂一清,四顾不敢唾。
()

出门便为客,惘然悲徒御。四海维一身,茫茫欲何去。

经山复历水,百恨将千虑。剑阁望梁州,是君断肠处。

()

晋人爱书学野鹜,庾家诸郎真不俗。迢迢青昼图画开,此鸟依然在人目。

良工手握五色毫,写出江南秋一幅。羽毛绚日殊分明,蜀锦新裁仍细簇。

()

成公全朴,称谓不传。途遭玉辇,峻峙幅边。□归方外,克免帝愆。

书郎乃遣,茅户乞言。

()

临邛犊鼻裈,环堵长萧然。千金贱卖赋,忍为俗子妍。

安知有名胜,文采明相鲜。环堵不相下,危行仍危言。

()
往在秦淮问六朝,江楼只有女吹箫。
昭阳太极无行路,岁岁鹅黄上柳条。
()

淑气欲迎年,朔风将送腊。征衫费增减,渐觉寒暄杂。

()

佛子苇麻众,槩能蚕食人。庸奴买师名,纳赀不计缗。

普济释苑秀,类同行佛均。往岁东阳饥,愁声聒苍旻。

()

小院闲窗春已深,重帘未卷影沉沉。倚楼无语理瑶琴。(春已深 一作:春色深)

远岫出云催薄暮,细风吹雨弄轻阴。梨花欲谢恐难禁。

()
湖上山林画不如,霜天时候属园庐。
梯斜晚树收红柿,筒直寒流得白鱼。
石上琴尊苔野净,篱阴鸡犬竹丛疏。
一关兼是和云掩,敢道门无聊相车。
()

丛篁偏映寒云色,古石犹凝碧藓痕。曾是碧澜堂上月,独临苕水照王孙。

()

禾黍离离半野蒿,昔人城此岂知劳?

水声东去市朝变,山势北来宫殿高。

()

莺声寂。鸠声急。柳烟一片梨云湿。惊人困。教人恨。

待到平明,海棠应尽。

()

最忆梨花白雪香,春深千树锁昭阳。画图惊见东风面,独拥红绡试浅妆。

()

阖庐创城郭,俄徙傍湖山。酒旆千家室,今犹作市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