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江西省看花次韵(四首)

到江西省看花次韵(四首)朗读

杨基的《到江西省看花次韵(四首)》是一首明代的诗词。通过分析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其内涵。

中文译文:
小小旗亭曲曲阑,
禁烟时节未莺残。
便须连夜烧银烛,
莫待他年雾里看。

诗意: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来到江西省赏花的情景。诗人在江西的一个小旗亭中,远离尘嚣。虽然禁止燃放烟花爆竹的时节已经过去,但春天的鸟儿并未全部离开,依然存在于这里。诗人希望能够在夜晚燃起银烛,借助烛光洞察迷雾中的景色,而不是等待到未来的时候。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描绘了江西的花景,并透露出诗人对美的追求和期待。首句中的"小小旗亭曲曲阑"刻画了一个小巧精致的亭子,使读者产生了一种安静、幽雅的感觉。接下来,诗人提到禁烟时节未莺残,表达了春天的气息仍然存在,鸟儿依然在这里歌唱。这种反差营造了一种清新、宁静的氛围。

诗的下半部分,作者表达了自己的心愿,希望能在夜晚点燃银烛,穿透迷雾,来观赏花景。这种意象使人联想到诗人追求真实、清晰的美的态度。他不愿意等待未来,而是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和智慧,及时把握眼前的美好。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简洁的语言和生动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对江西花景的向往和追求。诗中蕴含的对美的追求以及对现实世界的反思,使得这首诗具有一定的诗意和思考价值。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杨基

杨基(1326~1378)元末明初诗人。字孟载,号眉庵。原籍嘉州(今四川乐山),大父仕江左,遂家吴中(今浙江湖州),“吴中四杰”之一。元末,曾入张士诚幕府,为丞相府记室,后辞去。明初为荥阳知县,累官至山西按察使,后被谗夺官,罚服劳役。死于工所。  杨基诗风清俊纤巧,其中五言律诗《岳阳楼》境界开阔,时人称杨基为“五言射雕手”。少时曾著《论鉴》十万余言。又于杨维桢席上赋《铁笛》诗,当时维桢已成名流,对杨基倍加称赏:“吾意诗境荒矣,今当让子一头地。”杨基与高启、张羽、徐贲为诗友,时人称为“吴中四杰”。...

杨基朗读
()

猜你喜欢

严城夜出鼓冬冬,画鷁三更不见踪。
何必披云寻乐广,真成避雨识茅容。
藓花似雪玲珑白,腊酒如春琥珀浓。

()

庐山三百里,巨浸压宫亭。
势接九江汇,峰连万古青。
渊源开道术,哤幻杂仙灵。

()
清胜堂前花万重,玉堂署里两芳丛。
应怜寓直清无侣,聊伴衰翁宿禁中。
()

折得幽花见似人。

沉吟无语不胜春。

()
自古称浮玉,更名为得金。
一山藏寺腹,双塔立江心。
淮浙中流断,风烟四岸侵。
梦回禅榻悄,月午听龙吟。
()

蓝溪水,清而蓄,中有双鸳鸯,旁有连理木。上多贤者居,吾丘世聚族。

岁在蛇,贤人嗟,秋风吹折连理花。文鸳一夜死,鸯殉其雄死自矢。

()
绿橘阴虽改,青山色自新。
偷闲时挟册,来访续书人。
()

扬雄莽大夫,陶潜晋处士。校书天禄阁,归耕柴桑里。

陶情绿酒倾,准易太玄拟。文章既雄世,出处多殊轨。

()

凌霄失高树,体弱无所依。幽禽辞其巢,万里将雏飞。

故园霜雪繁,野水稻粱微。孤根幸不死,会有重芳菲。

()

老去宜安分,年来强竞辰。
功名虽自许,心腹欲谁陈。
赖有金谿彦,相从锦水滨。

()
政足廉平诗更佳,铁肠还解赋梅花。
律传和靖未多叶,名接水曹今几家。
丹粉讵须烦巧妙,清新止为写横斜。
拟携卷轴江东去,乞与诗仙作意夸。
()

八月八日溪上别,溪上彩旗红猎猎。离情已逐渡江云,边草连天剪秋色。

玉骢金虎诸大夫,欲别不别留斯须。沙明浅渚白鸟下,酒尽落日青山孤。

()

君名讵要书黄纸,儿曹安能相汝尔。
平生胸中著丘壑,何曾辄作数日恶。
看渠老死争名场,肩摩毂击非侬乡。

()
长虹舞涧石磷磷,胜践还怜雨送春。
云木千章森翠幄,洞天九锁绝红尘。
丹藏仙谷生奇箬,香到龙祠泽旱民。
山有旧盟来更好,斋心恭对玉晨真。
()

()

买山长说欲栖身,画得图成隐始真。
半枕虚堂生草梦,一溪流水种桃人。
但知樵客当辞汉,莫与渔郎说避秦。

()
一拳也是打爷来,未有输赢莫放开。
割舍拍盲穷性命,觜喎鼻塌见全材。
()

消摇朱雀桁,栖托乌龙宫。下有百顷筠,上有千尺桐。

彩翮西北来,丹霞蔽长空。宁非希世瑞,阿阁不见容。

()
贞履无素期,劳生意恒窘。
谁云戒戎路,曾是返初隐。
水宿淹长晷,山行阻修畛。
缥缈对雄标,巑岏发奇蕴。
()

珠宫万姝丽,缤纷朝紫皇。月明瑶珥冷,风细缟衣香。

()

韶阳太守赋归与,重理江头宅一区。门外不教来俗客,座间只许著鸿儒。

芸香落蠹书千卷,烟翠侵窗柳数株。想见晚凉佔毕暇,行看流水浴飞凫。

()
秋阳沈山西,委照藩落下。
雾连云气平,蒙蒙翳中野。
空村晚无人,一二小蜗舍。
老翁止客宿,乔木縻我马。
()

梧叶飘翻,花阴转、露华明月。风正起、深闺乍冷,罗衣寒怯。

络纬啼寒催短梦,怨蛩声咽悲长别。叹可怜、回首又关情,新鶗鴃。

()
乡人谊概如公少,彭泽辞归过永兴。
合向校雠争地步,屈于监当负声称。
故家吴苑频回首,新治淮山任曲肱。
见说冱寒移足懒,只凭红粉胜扶藤。
()

船傍垂杨别绪生,烟蒙春树雁归声。群公缟带遗吴锦,幕府青丝唱渭城。

几树乌啼趋夏口,何时马首望西京。江南江北如相忆,千里高楼待月明。

()
溪流怪石碍通津,一一操舟若有神。
自是世间无妙手,古来何事不由人。
()

夕阳花木丹青活,烟月山林水墨昏。
碧缕倦飞萦宝鼎,红波惊涨溢金樽。
掀髯醉接君谟笔,击缶吟招子美魂。

()
抗疏鸣阳易,翻身出昼难。
无家归蜀道,有敕管严滩。
席藁臣言戆,分茅圣度宽。
空令同馆士,极目认帆竿。
()

清朝柱下史,邱索独钻研。书自山中著,名从海内传。

宁论刘向博,不数子云玄。为语词林客,休论月露篇。

()

才落先明牖,无多未压檐。
得时虽较浅,着物始知严。
报岁三登速,裁花六出尖。

()
为僧应胜我,可惜堕禅林。
铸错剪须发,书痴雕肺心。
闻名梅止渴,晤语旱逢霖。
一句诗传世,猿边几夜吟。
()
南望诸湖波映空,扬舲东逐芰荷风。
垂杨乱覆茅檐绿,好着鱼梁山照中。
()

金粟花开非等閒,月宫分种到人间。幽禽莫占高枝立,留待吾家士子攀。

()

叠壑重岩百状呈,淡、兰于此判疆城。山深路自云中出,岭峻人从树杪行。

夹道花从风里馥,悬空水带石头鸣。嵯峨几欲登天似,浓霭还多扑面生。

()

邓禹有书才寄到,李膺垂白往京城。自从宛水桥南别,谁共开元寺里行。

海渚晓潮催桂楫,燕山秋露湿金茎。故人同沐恩波去,我独天涯愧此情。

()
晚上危亭一凭栏,青青最爱谢家山。
谢公陈迹虽磨灭,余韵遗风尚可攀。
()

长沙事可悲,普掾罪谁知。千载人空尽,一家冤不移。

吟寒应齿落,才峭自名垂。地远山重叠,难传相忆词。

()

云冻鸟飞灭,春意著林峦。姮娥何事,醉撼瑞叶落人间。斜入酒楼歌处,微褪茅檐烟际,窗户漾光寒。西帝游何许,翳凤更骖鸾。玉楼耸,银海眩,倚阑干。渔蓑江上归去,浑胜画图看。三嗅疏枝冷蕊,索共梅花一笑,相对两无言。月影黄昏里,清兴绕吴山。

()

船住堤边同采薪,船行炊饭日初晨。众喜涌沙船得脱,烹鹅酾酒赛江神。

()

秋风为谁急,秋草为谁深。吾道通天地,人心自古今。

误疑梅是雪,不道菊成金。昨日东篱下,山樽满满斟。

()

未晓雨先骤,过朝风更鲜。
谁知初伏日,全是早秋天。
洗盏尝新酒,临池摘嫩莲。

()
山雨酿春寒,晓湿梅花重。
结实较迟迟,且听香浮动。
化工有意待重来。
永为鼎鼐调羹用。
()

德履无遗恨,弦歌有去思。
养亲三釜乐,作郡十年迟。
壮志沈黄壤,英游闭赤墀。

()
年来六十增三岁。
却忆去年趋盛会。
风流人物胜斜川,灼灼有同前日事。
不知弦管催新水。
()
东风游约近,积雪闭门深。
兴或有时到,春应无处寻。
柳藏初活眼,草没未灰心。
寂寞南山下,茶烟出树林。
()

弹指楼台现,飞来何处峰?
为谁刘黎藋,遍地出芜蓉。
方丈三神地,诸侯百里封。

()

楚天空阔楚山青,秀出奇才属地灵。艺苑争传鹦鹉赋,云霄齐振凤凰翎。

笔端造化移衡岳,胸次波涛小洞庭。珍重难兄贤太守,好将科甲继芳声。

()
待阙南风欲炷香,东风打并住西堂。
石榴已著乾红蕾,却问春归有底忙。
()
平生讨经论,苦行峻廉隅。
伪契已无分,买山云自俱。
身为郎庙宰,梦作种田夫。
欲辨身兼梦,还如鼓与桴。
()

四百撑天柱,孤高是此峰。霄中红日绚,崦半白云封。

控引沧溟阔,衡分岱岳宗。微茫归路晚,应听定禅钟。

()

杏梁归燕双回首。黄蜀葵花开应候。画堂元是降生辰,玉盏更斟长命酒。
炉中百和添香兽。帘外青蛾回舞袖。此时红粉感恩人,拜向月宫千岁寿。

()

人心具天德,气禀有昏明。
学以致其知,善恶义乃陈。
恶既在必去,善即在持循。

()

年年此地驻吟鞍,十万人家指掌宽。
天上星辰依旧远,山中松桂不知寒。
月生沧海一轮静,云泊阑千片影残。

()
早禾未熟晚尤迟,卖菜归来始得炊。
谷者本从田户出,未滋反取市人嗤。
()
大江西去,郁孤台八境,人间图画。
地涌千峰摇翠浪,两派玉虹如泻。
弹压江山,品题风月,四海今王谢。
风流人物,如公一世雄也。
()

观山如走马,倏忽千群过。水从云际来,舟疑天上坐。

羁孤猿失群,往复蚁旋磨。五韵写中肠,悲词成楚些。

()
忆昔玉雪时,最感邻媪嫂。
翦罗作发鬌,添玑缀纹褓。
今回遇孙枝,面墨体枯槁。
念彼旧宅凶,灾衅失依保。
()

学省初兼禁直稀,故人同署却相违。食馀苜蓿承朝日,坐候棠梨过夕晖。

预喜奉祠秋寺烛,定知催襆早朝衣。今晨瘦马经门巷,想拥青绫尚掩扉。

()

点点新愁,星星旧恨,鱼书封罢还思。依稀记得,河桥握别之时。

细语殷勤曾有约,遥遥两地一心知。梅花放、全凭驿使,仔细维持。

()

飞泉如玉帘,直下数千尺。新月横帘钩,遥遥挂空碧。

()

门隔花深梦旧游。夕阳无语燕归愁。玉纤香动小帘钩。

落絮无声春堕泪,行云有影月含羞。东风临夜冷于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