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山水图》
朝代:明代
作者:唐寅
诗意:
《山水图》以描绘山水景色为主题,展现了作者对大自然的触动和感悟。诗中以简洁而细致的笔触,描绘了泉水清澈潺潺,但却带有一丝涩意;秋天的天空高远,树影稀疏;远方的旅行的候鸟飞向天涯,江上的鲈鱼悠然自得。通过这些画面,诗人唐寅展示了他对山水之美的敏感和对自然景观的独特感受。
赏析:
这首诗以简练的语言勾勒出了一幅山水画卷,通过对景物的描写,展现了作者细腻的观察力和对自然的深情。首句“潦凈泉声涩”,以“潦净”形容泉水的流动,表达了清澈而不深沉的感觉,而“涩”则传达了一种微妙的难以言喻的情绪,使人产生一种意犹未尽的感受。接着,以简洁而富有节奏感的描写,描述了秋天的高远天空和稀疏的树影,给人以宁静和开阔的感觉。
接下来的两句,诗人唐寅通过候鸟和鲈鱼的形象,表达了旅行和宁静的对比。候鸟是天涯的旅行者,象征着远方的归乡之情;而江上的鲈鱼则是安居在故土的家园之象征,它们在这样的环境中自得其乐。这种对比在诗中形成了一种平衡和和谐的意境,传达了作者对宁静和自然的思考。
整首诗以简练的语言,运用细腻的描写和对比的手法,将山水景色与人物形象相结合,展示了唐寅对大自然的感悟和对人生的思考。诗意清新自然,意境深远,给人一种宁静和舒适的感受,使读者在欣赏诗词的同时,也能感受到大自然的美妙与力量。
唐寅(1470—1523),字伯虎,一字子畏,号六如居士、桃花庵主、鲁国唐生、逃禅仙吏等,汉族,南直隶苏州吴县人。明代著名画家、文学家。据传他于明宪宗成化六年庚寅年寅月寅日寅时生。他玩世不恭而又才气横溢,诗文擅名,与祝允明、文征明、徐祯卿并称“江南四大才子(吴门四才子)”,画名更著,与沈周、文征明、仇英并称“吴门四家”。...
唐寅。唐寅(1470—1523),字伯虎,一字子畏,号六如居士、桃花庵主、鲁国唐生、逃禅仙吏等,汉族,南直隶苏州吴县人。明代著名画家、文学家。据传他于明宪宗成化六年庚寅年寅月寅日寅时生。他玩世不恭而又才气横溢,诗文擅名,与祝允明、文征明、徐祯卿并称“江南四大才子(吴门四才子)”,画名更著,与沈周、文征明、仇英并称“吴门四家”。
住山。清代。郑孝胥。住山意良静,自尔去人远。惟贪养怀抱,何用惜朝晚。等之逝不舍,所得未为浅。处逸而待劳,欣然乃善遣。
次韵林泉留宿草堂感旧。明代。董纪。时光物色易推迁,虚度青春五十年。昼夜本无閒日月,古今同是此风烟。伯鸾幸喜妻能敬,世绩惟忧子不贤。若问庞公身后事,遗安空有鹿门田。
移棕榈次蓬山兄韵。宋代。释居简。丛拍苍柄顶春寒,诗史题名胜得仙。剪出鳞皴仍节节,何曾拥肿到便便。更无曲处连黄壤,只欠横枝架老禅。来岁子鱼分树艺,檐前清影赋联绵。
游大涤。宋代。李廷忠。清溪路入武陵源,鸡犬人家隔近村。拔地一峰危作柱,栖云五洞窄开门。空庭有客扫松影,古径无人踏藓痕。我欲白云岩畔宿,月明一夜听啼猿。
美玉。宋代。王安石。美玉小瑕疵,国工犹珍之。大贤小玷缺,良交岂其绝。小缺可以补,小瑕可以磨。不补亦不磨,人为奈尔何。
挽霍元方处士七首 其三。明代。宋讷。伾山英气降鸿儒,一病光阴隙过驹。医俗主人辞劲竹,吊亡高士致生刍。牙签架上遗经史,宝墨床头卷画图。莫怪挽诗多惨切,白杨风雨夜台孤。
五溪曲六首 其六。明代。顾璘。孤戍高山颠,鸣角夜呜呜。月明尚苦颜,况临风雨途。主将位日贵,重帷锦模糊。李牧今去久,谁闻捐市租。哀哉古人言,一功万骨枯。
赏中秋月用砀山诸生分韵。元代。曹伯启。平分秋气散晴空,坐待银盘上海东。美酒清歌诚外物,满怀佳致与人同。
城上。宋代。洪朋。杖策城上头,初日破冥晦。颇知春意还,早觉寒事退。风前识西岑,烟处认东汇。人如旋磨蚁,舟似覆杯芥。鹳鹤掠水涯,箫鼓杂天籁。便当杭清浅,底事返阛阓。
纪德陈情上致政太傅杜相公二首 其二。宋代。欧阳修。事国一心勤以瘁,还家五福寿而康。风波已出凭忠信,松柏难凋耐雪霜。昔日青衫遇知己,今来白首再升堂。里门每入从千骑,宾主俱荣道路光。
忆江南 病中哭母。清代。周翼椿。秋意尽,风雨更愁浓。此日伤心徒饮泣,攀号莫逐恨难穷。望断楚山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