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重光行

日重光行朗读
日重光,今日西没明日上榑桑
日重光,日复日,上榑桑。
人长往,不返故室堂
日重光,身后西目谁短长
日重光,言果果,神伥伥。

《日重光行》是元代杨维桢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译文:
太阳再次升起,今天西方的太阳已经落下,明天它将再次升起。太阳再次升起,日复一日,升起又落下。人们长久地离开,不再回到故室堂。太阳再次升起,身后的西方,有谁短暂或漫长地注视着?太阳再次升起,言语明晰,精神迷糊。

诗意:
《日重光行》通过对太阳升起和落下的描绘,表达了时间的流逝和人生的无常。诗人用太阳升起和落下的变化,隐喻了人们的离别和归来,以及生命的起伏和转变。诗词中的太阳重复升起,象征着时间的不断流转,而人们则在时间的推移中离去,不再回到过去的地方。诗人还思考了身后的人们,他们对西方的眺望会是短暂的还是漫长的,暗示了人生的不确定性和无法预测的未来。最后,诗人以言语明晰和精神迷糊来形容太阳的光芒,突显了人们对于事物的感知和理解的主观差异。

赏析:
《日重光行》以简练的语言表达了人生与时间的关系,通过太阳的升起和落下,寄托了诗人对人生的思考和感慨。诗词以太阳的运行为线索,展示了时间的不可逆转和人生的变迁。人们在时间的推移中离开,无法回到过去的故室堂,这呈现了生命的无常和不可逆转的现实。诗人对身后的人们的思考,揭示了人生的未知和不确定性,每个人在面对未来时都有不同的选择和注视。最后,诗人运用言果果、神伥伥来形容太阳的光芒,表达了人们对事物感知的主观性和多样性。整首诗词通过简洁的句式和寥寥数语,展现了对时间和生命的深刻思考,使读者在品味中能感受到时间的流转和生命的脆弱。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杨维桢

杨维桢(1296—1370)元末明初著名诗人、文学家、书画家和戏曲家。字廉夫,号铁崖、铁笛道人,又号铁心道人、铁冠道人、铁龙道人、梅花道人等,晚年自号老铁、抱遗老人、东维子,会稽(浙江诸暨)枫桥全堂人。与陆居仁、钱惟善合称为“元末三高士”。杨维祯的诗,最富特色的是他的古乐府诗,既婉丽动人,又雄迈自然,史称“铁崖体”,极为历代文人所推崇。有称其为“一代诗宗”、“标新领异”的,也有誉其“以横绝一世之才,乘其弊而力矫之”的,当代学者杨镰更称其为“元末江南诗坛泰斗”。有《东维子文集》、《铁崖先生古乐府》行世。...

杨维桢朗读
()

猜你喜欢

潇洒青林际,夤缘碧潭隈。
淙流冒石下,轻波触砌回。
香风逼人度,幽花覆水开。
故令无四壁,晴夜月光来。
()

丹诏曾沾锡虎符,一官如隐卧三吴。闲寻春色来黄岭,细咏周诗到白驹。

何必蛟龙终得雨,须知鸾凤已能雏。不堪玉树埋秋草,欲吊无因致束刍。

()

千庐徼道发传呼,帝宇沉沉璧月孤。
重橑祇闻喧斗鼠,危枝谁见绕惊乌。
石螭霜重连钩盾,玉虎冰消下辘轳。

()

方塘收雨脚,落日半遥岑。
芙蕖净娟娟,丽服抚翠衾。
无言意自远,欲渡秋水深。

()
前代何人画山水,长安关仝营丘李。
华原特起范中立,三子相望古莫比。
亦有北苑与河阳,后来作者谁能当。
米家小虎出逸品,力挽元气归苍茫。
()

倾盖相逢惜别离,等閒谈笑尽心期。它年终解如今日,此念常应寄异时。

馀事不妨多蜡屐,放怀赢得盛留诗。早携桃叶寻归路,准拟花间倒接䍦。

()
病骨清於鹤,临风直欲飞。
閒多酬病债,吟若费心机。
带缓腰围减,囊空药裹稀。
未能全谢客,扶杖扫林扉。
()

生绡半幅吴霜冷,拂尽微尘秋水净。展向高堂骤骇神,忽睹青天堕飞镜。

䀜霍瑶光初出奁,四壁澄莹摇不定。辗轮乍见海中行,濯魄真看地底迸。

()

蜀师当日戍黄金,此地由来险阻深。
漾水东流自纡直,泰山北望正嵚崯。
凉风肃物初秋意,膏泽愆期旦书阴。

()

妾家住邯郸,少小矜容颜。七岁画娥眉,十岁垂髻鬟。

十三刺绣人前坐,十五秦筝架上弹。红粉楼高临大路,自恃芳华立门户。

()

千岩万壑拥层云,持节南来日正曛。关塞有兵严号令,屯营无事乐耕耘。

人家多在城中住,流水还从涧里分。共喜华夷今一统,万方咸戴圣明君。

()

盛节簪绅宴玉京,红云深护赭袍明。
宝花合座天香满,仙羽分陈御斝行。
原隰有光交信睦,庙堂无事乐和平。

()

忆遂楼船后,朝天上赤墀。衣冠同拜舞,殿陛借光仪。

击楫春江稳,投壶夜漏迟。往来行乐意,披豁慰支离。

()

壁垒壮西塞,形势古州来。九重庙算经远,边隙肯轻开。整顿金城千仞,遮护风寒数处,蛇豕敢当哉。惆怅倚长剑,扫未尽烟埃。
骑连营,桥列栅,木成排。老酋鱼釜视我,孰与障吾淮。横槊冲围四出,北府牢之何勇,新进喜多才。老子可归矣,击坏乐春台。

()
年去贫来不自由,暗伤颜面向交游。
他乡且斗孤身健,此日徒悬西壁愁。
纸裹已空难爱惜,瓶储欲罄未知谋。
何缘忽致监河粟,莫是枯鳞尚有求。
()

衣襟成墨色,面目带煤尘。尽爱炉中兽,谁怜窑下人。

()

槐陌蝉声柳市风,驿楼高倚夕阳东。往来千里路长在,

聚散十年人不同。但见时光流似箭,岂知天道曲如弓。

()

扁舟夜入江潭泊,露白风高气萧索。富春渚上潮未还,

天姥岑边月初落。烟水茫茫多苦辛,更闻江上越人吟。

()

当年倾盖识君初,烂饮天山驻使车。秋去安仁空有赋,雁来公瑾又无书。

林峦红叶知人老,篱落黄花亦我疏。为向天涯道岑寂,强吟新句附双鱼。

()

樵云千仞,兀插苍旻。云木森森,云石棱棱。是宜乐只,以游我心。

游心则那,温泉下沸。匪云鲁沂,匪云川逝。雩坛之松,可游以憩。

()

天迷迷,地密密,海漫漫。身若仓中鼠,迟回出门难。

大道冥冥不知处,小人心里藏崩湍。我亦为君长叹息,炊沙作饭岂堪吃。

()

挂冠神武思飞扬,挥手浮云八座傍。剑拥霜华辞碣石,帆飞风色过浔阳。

天高自鉴葵心赤,地近初逢菊蕊黄。漫逐羡门瀛海去,宗臣劳绩在明堂。

()
阳动黄宫,日旋南极。
天门荡荡,百神受职。
爰熙紫坛,熉黄殊色。
神哉沛来,盖亲有德。
()
小隐依陵薮,山南良可家。
一洲环橘柚,十里荫桑麻。
白帻欹深酝,青鞋猎远沙。
倘逢李都尉,射虎亦生涯。
()
冷暖旧雨今雨,是非一波万波。
壁下禅枯达磨,室中病著维摩。
()

草木无情亦可嗟,重开明镜照无涯。菊英空折罗含宅,

榆荚不生原宪家。天命岂凭医药石,世途还要辟虫沙。

()

我马将北驰,子车亦南挽。
车马无留行,相去即相远。
风林秋声乾,落日孤峰晚。

()
渐老良多感,悲秋强自宽。
鬓惊潘掾白,衣怯范生寒。
迳合荒苔碧,窗明落叶丹。
浇愁须暂醉,忍放酒杯乾。
()

()

客行无常期,远适亦有归。
家人具膏沐,垢发幸一晞。
可怜儿时面,坐受塞色欺。

()
六年绝域梦刀头,判得南还万事休。
谁谓石渠刘校尉,来依绛帐马荆州。
霜髭雪鬓共看镜,茱糁菊英同送秋。
他日江梅腊前破,还从天际望归舟。
()

谢公见我多愁疾,为我开门对碧山。

君若欲来看猿鸟,不须争把桂枝攀。

()

七十已衰仍苦病,自怜无力任驱驰。明当告老乞骸骨,孝子忠臣两得之。

()

东明九芝盖,北烛五云车。飘遥入倒景,出没上烟霞。

春泉下玉溜,青鸟向金华。汉帝看桃核,齐侯问枣花。

()

振威驰突过天山,擒敌如神指顾间。底事战尘收不起,陈云西下望阳关。

()

迢递乡关隔益州,归途雨沛更云油。重看周雅歌祁父,又听阳关唱杜秋。

明月迥临天左界,寒霄回梦浪西楼。五纹丝履休劳寄,好看生儿似阿侯。

()

乘时迎气正璿衡,灞浐烟氛向晚清。剪绮裁红妙春色,

宫梅殿柳识天情。瑶筐彩燕先呈瑞,金缕晨鸡未学鸣。

()
白羽青丝手自持,双鞬锦领步兵随。
几番欲到伊吾北,笑杀曹儿行路迷。
()
世间佳丽每专房,一顾多应万事荒。
梦里若无真宝处,不妨频为赋高唐。
()
案头萤火散,惆怅夜吟魂。
路蝉重泉迥,堂空半影存。
命无藜藿富。
书独鬼神尊。
()

真乐不在酒,高吟岂为狂。谁能采菊似陶令,篱东若待江州王。

陈仙紫霞客,脱洒吾所识。天瓢不染人世香,曾向瑶台醉春色。

()

茶选修仁方破碾,簦分吴洞忽当筵。君谟远矣知难作,试取一瓢江水煎。

()

湖上桃花坞,扁舟信往还。
浦中浮乳鸭,木抄屾平山。

()

风从水上过,文成风不知。水亦不自文,观者乃文之。

()

人物骎寻迫暮迟,秋风万里来如期。幽虫切切竟何道,羁燕匆匆将安之。

洛下微吟聊拥鼻,西山爽气为支颐。肯将翰墨悲流落,寄语三闾彼一时。

()

月近天河白,秋深夜气清。蛛丝时隐见,兔杵正分明。

欹帽中宵落,孤舟几处行。清风殊未发,树稳鹊休惊。

()
道岂与身穷,相逢两秃翁。
高怀真悃悃,薄艺愧空空。
同谷吟山雪,愚溪感候虫。
斯人何可作,尚获见余风。
()
挥泪送回人,将书报所亲。
晚年多疾病,中路有风尘。
王粲频征楚,君恩许入秦。
还同星火去,马上别江春。
()

梅花今正发,失路复何如。旧国云山在,新年风景馀。

春饶汉阳梦,日寄武陵书。可即明时老,临川莫羡鱼。

()

()

()

四月春归夏火新,中流疏雨冷纶巾。潇潇乍似秋江上,只怪前山绿半匀。

()

昨日江上沙,东头涨起西头倒。今日江上沙,西头渐高东头少。

子少我方壮,子壮我衰老,气义还如旧时好。我昔南回凌瘴烟,恶风掀

()
高士例须怜曲糵,此语尝闻退之说。
我今有说殆不然,曲糵未必高士怜。
醉者坠车庄生言,全酒未若全于天。
达人本自不亏缺,何暇更求全处全。
()

嶙峋海上青芙蓉,白云翠霭浮空濛。野桥断岸问津处,松根潇洒苍苔封。

郊原霏露湿芳草,烨烨紫芝春未老。洲中结屋岁月长,江边放棹风光好。

()

黄山昔云与天通,三十六峰常冥濛。晨昏日月转地中,下连沧海沃焦东。

嘄阳一足啼远松,天鸡野岸巢高风。中有灵迹世难穷,洞门水帘捲郁葱。

()

摩尽青云到紫微,玉城风露冷霏霏。政令同落生绡上,亦胜空梁一燕飞。

()
客从王家来,示我王家物。
云是彼樵者,垦山之所得。
升沉有时节,至宝不浪出。
祖先暨儿息,嗜好俱第一。
()

荆宣王问群臣曰:“吾闻北方之畏昭奚恤也,果诚何如?”群臣莫对。

江乙对曰:“虎求百兽而食之,得狐。狐曰:‘子无敢食我也!天帝使我长百兽。今子食我,是逆天帝命也!子以我为不信,吾为子先行,子随我后,观百兽之见我而敢不走乎?”虎以为然,故遂与之行。兽见之,皆走。虎不知兽畏己而走也,以为畏狐也。

()
七闽天南陬,实惟文明方。
风气一以开,文治何其昌。
我思常公化,迪我真无疆。
开端固匪易,再造伊谁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