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主庙

后主庙朗读

《后主庙》是宋代文学家汪元量的作品。诗词表达了作者对当时乱世的忧虑和对国家复兴的期望。

诗意和赏析:
《后主庙》通过对历史人物的描绘,传达了作者对当时社会动荡和政治腐败的不满之情。首先,诗句"汉贼不两立,英雄恨不平"直接表达了作者对贼寇的憎恨和对英雄不能为国家正义而战的遗憾。这句话呼应了中国古代文化中"贼子不两立"的观念,强调了国家需要正直的人来拯救和统一。

接下来,诗中提及了两位历史人物,孔明和仲达。孔明被称为"孔明劳已死",表明了他在病重和逝世时的辛劳和牺牲。仲达则被描述为"走还生",暗示了他的英勇和坚持。这两位人物代表了良知和忠诚,他们的存在和行动都是对当时社会不公和混乱的抗议。

诗中还通过"双剑鹰鹯急,三秦虎豹横"的描述,展现了战乱时期的紧张和危险。这里的"双剑"可能暗示着双方的对峙和冲突,而"鹰鹯"、"虎豹"则象征着凶猛和威严。这种形象描绘了乱世的残酷和动荡。

最后两句"东南无霸气,恢复恐难行"则表达了作者对于国家复兴的担忧。"东南"指的是宋朝的地域,"霸气"暗示了当时国家的强盛和威严。然而,作者认为国家的复兴并不容易,可能会面临很大的困难和阻碍。

总的来说,汪元量的《后主庙》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乱世中英雄无处立足的困境,并通过历史人物的形象,表达了对社会不义和政治腐败的不满,以及对国家复兴的渴望和担忧。这首诗词在表达情感的同时,也反映了当时宋代社会的动荡和不安。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汪元量

汪元量(1241~1317年后)南宋末诗人、词人、宫廷琴师。字大有,号水云,亦自号水云子、楚狂、江南倦客,钱塘(今浙江杭州)人。琳第三子。度宗时以善琴供奉宫掖。恭宗德祐二年(1276)临安陷,随三宫入燕。尝谒文天祥于狱中。元世祖至元二十五年(1288)出家为道士,获南归,次年抵钱塘。后往来江西、湖北、四川等地,终老湖山。诗多纪国亡前后事,时人比之杜甫,有“诗史”之目,有《水云集》、《湖山类稿》。...

汪元量朗读
()

猜你喜欢

膻秽初闻颍水清,东君更复过蒙城。应须鄂渚兵同入,贼垒聊烦尽刬平。

()

戍也归何处,清风满郡楼。大阿初出匣,小邑有全牛。

别意惊秋雨,孤怀忆剡舟。鷡朋翮未铩,肯被楚云留。

()
脱屐名场蕴壮图,君方举逸待嘉谟。
即期鹤版临岩室,万叠云山恋得无。
()

偶尔拈来语更工,景随天出爱唐风。白云红叶寒山句,早被人传入画中。

()

雪满群山万类沉,幽人闭户寂无心。
轻舟冲冷肯乘兴,情与剡溪寒意深。

()
远水连山碧四围,烟波时有鹭鸶飞。
馀姚江上中秋月,自买扁舟一个归。
()

滑澾岭上十年前,黄泥白石故依然。
旧时茅舍无寻处,一我能消几十年。

()

一雨一番晴,山林冷落青。莫侵残日噪,正在异乡听。

孤馆宿漳浦,扁舟离洞庭。年年当此际,那免鬓凋零。

()

潇水漫南来,湘川趣东下。二水始相会,清豪不相藉。

山回石濑出,木老脩烟嫁。泛泛白蘋洲,林风媚如画。

()

岂谓长安别,飘蓬各远哉。君方怀魏阙,予亦下燕台。

河内褰帷过,江东鼓柂来。秋鸿应早度,好寄八行裁。

()

绝塞萧条迹已空,霆轰电扫大荒中。磨厓须勒燕然石,万世神功继太宗。

()

湿生础汗暮云屯,夜雨丁丁已浃旬。素沫乍流疑洗月,寒丝不断似留云。

频敲碧瓦鹃声杂,细渍青苔鹤迹匀。绕砌落英香泪注,一庭星影白如银。

()
矮帽长条紫縠衫,朱门深静似重岩。
莫言永日浑无事,种药移花一一监。
()
瑞雪峨峨宫严明,千秋佳节会公卿。
香飘彩雾萦天仗,酒浥流霞满寿觥。
密勿华封多好语,锵洋钧奏尽和声。
自邻初预称觞乐,江海飘萍已半生。
()
初闻一犬两犬声,次第远近鸡都鸣。
今夕明朝何日了,南村北巷几人行。
匆思春雨宿茅店,最苦仆夫催去程。
是时懒起惜残睡,如今不眠愁独醒。
()
野虞雉为媒,谷谷雌召雄。
阴机发翳绿,碎迸锦缬红。
耳目诱於物,颠倒不有躬。
窒慾当如泽,涵渟清镜空。
()
万瓦新霜白,一窗朝日晴。
破裘身亦暖,细字眼犹明。
耄喜谵谆语,衰常踸踔行。
登封书不草,力穑报时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