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陵台。宋代。汪元量。伊昔李少卿,筑台望汉月。月落泪纵横,凄然肠断裂。当时不受死,心怀归汉阙。岂谓壮士身,中道有摧折。我行到寰州,悠然见突兀。下马登斯台,台荒草如雪。妖氛霭冥蒙,六合何恍惚。伤彼古豪雄,清泪泫不歇。吟君五言诗,朔风共呜咽。
《李陵台》是宋代汪元量创作的一首诗词。诗中描绘了李少卿筑台望月的情景,表达了对故国的思念和壮志未酬的悲凉之情。
诗词的中文译文如下:
伊昔李少卿,筑台望汉月。
月落泪纵横,凄然肠断裂。
当时不受死,心怀归汉阙。
岂谓壮士身,中道有摧折。
我行到寰州,悠然见突兀。
下马登斯台,台荒草如雪。
妖氛霭冥蒙,六合何恍惚。
伤彼古豪雄,清泪泫不歇。
吟君五言诗,朔风共呜咽。
这首诗词通过描绘李少卿筑台望月的情景,表达了作者对故国的思念之情以及对壮志未酬的悲凉感受。
诗词的赏析:
诗词以望月的场景为背景,通过描绘月落泪纵横的景象,表达了主人公内心的悲凉与伤感。李少卿心怀归国之情,却未能实现壮志,中途遭遇挫折。作者通过描写李少卿登上李陵台的景象,展现了台上的荒凉景象和周围迷雾弥漫的氛围,进一步烘托了主人公的孤独悲凉。诗的最后,作者以朔风共呜咽的形象,表达了自己对李少卿的同情之情。
整首诗词情感凄凉而悲怆,通过景物的描写和主人公的内心表达,展现了作者对历史上的英雄人物的敬仰和怀念之情。诗词以简练的语言表达了作者的情感,朴素而真挚,读来令人感受到一种忧伤和思索的情绪。
汪元量(1241~1317年后)南宋末诗人、词人、宫廷琴师。字大有,号水云,亦自号水云子、楚狂、江南倦客,钱塘(今浙江杭州)人。琳第三子。度宗时以善琴供奉宫掖。恭宗德祐二年(1276)临安陷,随三宫入燕。尝谒文天祥于狱中。元世祖至元二十五年(1288)出家为道士,获南归,次年抵钱塘。后往来江西、湖北、四川等地,终老湖山。诗多纪国亡前后事,时人比之杜甫,有“诗史”之目,有《水云集》、《湖山类稿》。...
汪元量。汪元量(1241~1317年后)南宋末诗人、词人、宫廷琴师。字大有,号水云,亦自号水云子、楚狂、江南倦客,钱塘(今浙江杭州)人。琳第三子。度宗时以善琴供奉宫掖。恭宗德祐二年(1276)临安陷,随三宫入燕。尝谒文天祥于狱中。元世祖至元二十五年(1288)出家为道士,获南归,次年抵钱塘。后往来江西、湖北、四川等地,终老湖山。诗多纪国亡前后事,时人比之杜甫,有“诗史”之目,有《水云集》、《湖山类稿》。
蜀山图。元代。贝琼。连峰接岫写秦州,雨洗蛾眉积翠浮。石出剑门皆北向,水通盐泽自西流。松头一片秋云湿,鸟背千盘细路幽。策马匆匆度关客,何如渔父一扁舟。
玉清乐 其六。宋代。赵佶。远昌台下海扬波,得道高真始得过。下格小仙追莫及,邕邕遥听八鸾和。
明郑贵妃金书观音普门品经 其四。明代。赵昱。弥戾消除一卷携,名香三沐写恩私。隃麋清谨堂恭进,呵手绵绫裹笔时。
寄泾北都运待制施正臣。宋代。宋祁。我作东南守,君为河朔行。旌旂向江步,笳鼓入边声。共结光华遇,难禁离索情。惟应指羊酪,未肯下蒪羹。
东山赌墅图有双鬟侍侧。明代。徐渭。闻道东山赌墅年,胭红粉白两婵娟。主人出画催题急,愁擦金钗打翠钿。
病中遣怀二首 其一。元代。陈高。卧病玄冬半,羁栖碧海边。风尘方满野,戎马已经年。下邑供军食,何时发漕船。薄才无寸补,自合赋归田。
送王璋长官赴真定孙和甫辟书。宋代。苏辙。昔年旅南服,始识王荆州。威动千里肃,恩宽行客留。従容见少子,风采倾凡俦。温然吐词气,已觉清且修。不见十五年,相逢话百忧。青衫走尘土,白发各满头。新弃东海邑,愿従北诸侯。北鄙事方夥,饥馑连戈矛。盟好未可轻,念当事怀柔。主将今老成,勉尽良计筹。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伤仲永。宋代。王安石。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