夔门驿。宋代。汪元量。宿酲未解据胡床,亭午披衣望麝香。三峡夜来天似水,百蛮秋后月如霜。洲前橘柚垂垂实,石上藤萝细细长。又欲拿舟过滟澦,黄牛白狗接高唐。
《夔门驿》是宋代诗人汪元量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该诗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宿酲未解据胡床,
酒醒之后,我依然躺在胡床上,
亭午披衣望麝香。
快到中午时,我穿上衣服望向远方的麝香山。
三峡夜来天似水,
夜晚来临时,天空如同水面一般广阔,
百蛮秋后月如霜。
百族蛮夷的地方,秋天过后的月亮如同霜一般明亮。
洲前橘柚垂垂实,
洲前的橘树和柚树结满了果实,
石上藤萝细细长。
石头上的藤蔓长而细腻。
又欲拿舟过滟澦,
我又想乘船穿过滟澦河,
黄牛白狗接高唐。
黄牛和白狗在高唐一带相互追逐嬉戏。
《夔门驿》这首诗词通过描绘作者的宿醉之后的清晨景色,展示了自然山水与人文风物的和谐之美。诗中以简洁而生动的语言,勾勒出清晨的宁静和大自然的生机勃勃。作者通过描写胡床、麝香山、三峡、洲前的景物,以及黄牛和白狗的情景,将读者带入一幅宁静而美丽的画面中。
诗词以景写情,通过描绘具体的自然景物和动物,表达了作者对宁静和自然的向往。这首诗以清新的笔触展示了自然和人文的和谐共存,表达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美的追求。
整首诗意融洽,意境深远,通过简洁的语言和生动的描写,展示了宋代文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它既描绘了景色和情感,又融入了对人文风物的描写,给人以美的享受和思考的空间。
汪元量(1241~1317年后)南宋末诗人、词人、宫廷琴师。字大有,号水云,亦自号水云子、楚狂、江南倦客,钱塘(今浙江杭州)人。琳第三子。度宗时以善琴供奉宫掖。恭宗德祐二年(1276)临安陷,随三宫入燕。尝谒文天祥于狱中。元世祖至元二十五年(1288)出家为道士,获南归,次年抵钱塘。后往来江西、湖北、四川等地,终老湖山。诗多纪国亡前后事,时人比之杜甫,有“诗史”之目,有《水云集》、《湖山类稿》。...
汪元量。汪元量(1241~1317年后)南宋末诗人、词人、宫廷琴师。字大有,号水云,亦自号水云子、楚狂、江南倦客,钱塘(今浙江杭州)人。琳第三子。度宗时以善琴供奉宫掖。恭宗德祐二年(1276)临安陷,随三宫入燕。尝谒文天祥于狱中。元世祖至元二十五年(1288)出家为道士,获南归,次年抵钱塘。后往来江西、湖北、四川等地,终老湖山。诗多纪国亡前后事,时人比之杜甫,有“诗史”之目,有《水云集》、《湖山类稿》。
泰山高。明代。卢若腾。泰山高,群岳之长帝所褒;眷来烟雾相亏蔽,丛薄时闻狐虎嗥。风景一至朱明盛,碧空澄霁妖兽逃;五十馀盘天孙座,俯临万象见秋毫。十洲三岛在咫尺,召集仙人奏云璈;仙人手酌流霞杯,荐以三千度索桃。桃花桃子开又结,泰山之高高莫埒。
禅人并化主写真求赞。宋代。释正觉。画者不相出脱。转见面皮丑恶。蜂採百华春不饥,兔饮长河夜不渴。无事而禅,待缘而作。一机一警谁与知,百发百中弦衔筈。
相和歌辞·三妇艳诗。唐代。董思恭。大妇裁纨素,中妇弄明珰。小妇多姿态,登楼红粉妆。丈人且安坐,初日渐流光。
俗礼歌五首 其五 莫传彩。明代。郑文康。莫传彩,莫传彩,两席相传礼安在。媒婆前引伴婆随,传入洞房齐喝采。人家娶妇在传家,不在容颜如舜华。前席舒开后席卷,呼作龙须徒尔夸。呜呼新郎有彩莫铺地,留制斑衣老来戏。
煎茶坪题壁 其一。清代。张问陶。子规不作去年声,猿鸟都萦故国情。清浊泉流如有意,高低山色总无名。人从虎豹丛中健,天在峰峦缺处明。一笑云林归便得,向来烟景又谁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