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杪吟。宋代。邵雍。一日去一日,一年添一年。饶教成大器,其那已华颠。志意虽依旧,聪明不及前。若非心有得,亦恐学神仙。
《岁杪吟》是宋代哲学家邵雍的一首诗词。这首诗词表达了时光流逝的感慨,以及人生经历带来的变化和沧桑。
以下是《岁杪吟》的中文译文:
一日去一日,一年添一年。
饶教成大器,其那已华颠。
志意虽依旧,聪明不及前。
若非心有得,亦恐学神仙。
诗词的意境表达了岁月的无情流转。每一天过去,又一天消失;每一年增加,又一年堆积。这种无法阻止的时间推移使人感到无力和无奈。
作者邵雍希望能够取得大的成就,实现自己的志向,但尽管他的心智依然保持着过去的意志和思想,他的智慧却不如从前。这种变化的不可避免让他感到担忧。诗中的"华颠"一词表示华丽的风采已经衰落。
最后两句表达了作者的愿望和思考。他认为,如果心灵没有真正得到满足,即使学习再多,也难以达到神仙般的境界。这里的"学神仙"可以理解为追求超脱尘世的境界和智慧。
这首诗词通过表达对时间流逝的感叹和对人生变化的思考,展示了作者对于追求真善美和智慧的追求,以及对人生无常的深刻认识。它呈现了一种深沉的哲学意味,引发读者对生命和时间的思考。
邵雍(1011年—1077年),字尧夫,生于范阳(今河北涿州大邵村),幼年随父邵古迁往衡漳(今河南林县康节村),天圣四年(1026年),邵雍16岁,随其父到共城苏门山,卜居于此地。后师从李之才学《河图》、《洛书》与伏羲八卦,学有大成,并著有《皇极经世》、《观物内外篇》、《先天图》、《渔樵问对》、《伊川击壤集》、《梅花诗》等。嘉祐七年(1062年),移居洛阳天宫寺西天津桥南,自号安乐先生。出游时必坐一小车,由一人牵拉。宋仁宗嘉祐与宋神宗熙宁初,两度被举,均称疾不赴。熙宁十年(1077年)病卒,终年六十七岁。宋哲宗元祐中赐谥康节。...
邵雍。邵雍(1011年—1077年),字尧夫,生于范阳(今河北涿州大邵村),幼年随父邵古迁往衡漳(今河南林县康节村),天圣四年(1026年),邵雍16岁,随其父到共城苏门山,卜居于此地。后师从李之才学《河图》、《洛书》与伏羲八卦,学有大成,并著有《皇极经世》、《观物内外篇》、《先天图》、《渔樵问对》、《伊川击壤集》、《梅花诗》等。嘉祐七年(1062年),移居洛阳天宫寺西天津桥南,自号安乐先生。出游时必坐一小车,由一人牵拉。宋仁宗嘉祐与宋神宗熙宁初,两度被举,均称疾不赴。熙宁十年(1077年)病卒,终年六十七岁。宋哲宗元祐中赐谥康节。
杂诗 其七。明代。刘基。速成非良器,骤得难久好。桃李望春舒,亦复迎秋槁。蕣英耀朝日,未夕委蔓草。饥农种植禾,自庆得食早。岁暮寒凛冽,衡门净如扫。瀛洲对方壶,弱水为池沼。不有千年花,安得如瓜枣。徐市驾楼船,轻帆迅如鸟。仙人倘可见,常恐三光老。寄书附文鳐,碧云空缥缈。
学庄即事。清代。牛焘。掘井深无水,疏泉远隔溪。堰潴余雨积,碾石压苗低。酒熟倾桑落,桥成盼柳堤。斜阳花一路,香草衬归蹄。
青县夜泊。清代。朱文心。尊前初对沧州酒,有客重为此地游。风起惊涛在空树,夜深凉月入虚舟。长河浩荡通瀛海,大野苍茫接蓟丘。明发津门重回首,南飞一雁楚天秋。
次韵周彦章寒食偶成。明代。顾亮。杏子花残燕子忙,佳辰百五媚春光。万家庖舍胶觞冷,几处坟茔麦饭香。幽鸟送声多杜宇,野林抽叶半吴桑。闲边剩有登临兴,都付吟笺与酒觞。
乐成殿。明代。马汝骥。金堤回北拱,宝殿乐西城。舂急奔湍上,梁危架石行。池龙蟠九岛,苑鸟下层城。帝豫因民事,长杨愧颂声。
郫县春日吟。宋代。吴泳。旧谷才登幼妇场,新蚕复出小姑忙。书生却弄閒针线,枉学明河织女襄。
附书与钟郎中因寄京妓越宾。宋代。徐铉。暮春桥下手封书,寄向江南问越姑。不道诸郎少欢笑,经年相别忆侬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