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子瞻宿南山蟠龙寺

次韵子瞻宿南山蟠龙寺朗读

诗词:《次韵子瞻宿南山蟠龙寺》
朝代:宋代
作者:苏辙

谷中夜行不见月,
上下不辨山与谷。
前呼后应行相従,
山头谁家有遗烛。

跫跫深径马蹄响,
落落稀星著疏木。
行投野寺僧已眠,
叩门无人狗出缩。

号呼從者久嗔骂,
老僧下床揉两目。
问知官吏冒夜来,
扫床延客卧华屋。

釜中无羹甑实尽,
愧客满盎惟脱粟。
客来已远睡忘觉,
僧起开堂劝晨粥。

自嗟奔走闵僧闲,
偶然来过何年复。
留诗满壁待重游,
但恐尘埃难再读。

中文译文:
在谷中夜行看不见月亮,
上下无法分辨山和谷。
前面呼喊得到回应,随行而动,
山顶上有人家留下的残烛。

马蹄声在幽深的小径上回响,
星星稀疏地点缀在稀疏的树枝上。
到了野寺,僧人已经入眠,
敲门无人,只有狗缩在里面。

随从久等不耐烦,开始嗔骂,
老僧下床揉了揉双眼。
问知官吏冒着夜来,
打扫床铺,邀请客人卧于华丽的屋子。

锅中没有菜羹,甑里的米已经用尽,
惭愧地给客人端上空盎,只有些许粗粮。
客人来时已经很远,睡意忘却,
僧人起身开堂,劝人们喝晨粥。

自叹奔波劳累,怀念闲逸的僧人生活,
偶然来过,不知过去了多少年。
留下诗作满壁,等待着重游的时刻,
但担忧尘埃会让诗作难以再次阅读。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夜晚的行程,描述了作者在南山蟠龙寺的一次夜行经历。整首诗以寂静、幽暗的夜晚为背景,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示了山野寺院的冷落和僧人的清贫生活。

诗的开头,作者夜行于谷中,但月亮被云遮挡,无法照亮周围的山和谷,给人以沉寂与迷茫的感觉。接着,作者描述了行进的队伍,前呼后应,彼此相随,显露出夜行的寂静与孤独。

在山顶上,作者发现有人家的遗留物,一支烛火,暗示着人世间的痕迹,以及他们曾经的存在。这个画面与前文的寂静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接下来,作者通过描写马蹄声和星星的分布,增加了诗的音乐性和视觉感。马蹄声在深邃的小径上回响,星星稀疏地点缀在稀疏的树枝上,营造出一种幽静的夜晚氛围。

当作者到达野寺时,发现僧人已经入眠,叩门无人回应,只有狗缩在里面,凸显了这座寺院的荒凉和冷清。

随从久等不耐烦,开始嗔骂,而老僧听到声音后下床揉眼,表现出僧人们平素的宁静与清净生活被打扰的情景。

诗的后半部分,作者询问官吏为何在深夜前来,官吏解释是为了扫床并邀请客人入住华丽的屋子。然而,由于时间太晚,官吏只能给客人端上空盎而不是丰盛的羹汤,体现了僧寺的贫困和朴素。

最后,诗人自怜自叹,感慨奔波劳累的生活,思念闲逸的僧人生活。他偶尔来到这里,但不知过去了多少年。他留下的诗作已经满满地写满墙壁,等待着他再次重游,但他担心尘埃会使这些诗作难以阅读。

整首诗以寂静、幽暗的夜晚为背景,通过描写山野寺院的景象和僧人的生活状态,表达了对闲逸生活的向往和对现实世俗的烦恼之情。通过对细节的描写,诗中营造出了一种深沉而寂寥的意境,使读者感受到了宁静与孤寂的氛围。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苏辙

苏辙(1039—1112年),字子由,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嘉祐二年(1057)与其兄苏轼同登进士科。神宗朝,为制置三司条例司属官。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出为河南推官。哲宗时,召为秘书省校书郎。元祐元年为右司谏,历官御史中丞、尚书右丞、门下侍郎因事忤哲宗及元丰诸臣,出知汝州,贬筠州、再谪雷州安置,移循州。徽宗立,徙永州、岳州复太中大夫,又降居许州,致仕。自号颍滨遗老。卒,谥文定。唐宋八大家之一,与父洵、兄轼齐名,合称三苏。...

苏辙朗读
()

猜你喜欢

物外日月忙,人閒忧患长。休谈梦中梦,万古一黄粱。

()

对月怜今夕,看云忆往年。秋光连武姥,诗兴在禾川。

花底吹箫坐,松根枕石眠。如何继清好,高咏赏团圆。

()

百官朝下五门西。尘起春风过玉堤。

黄帕盖鞍呈了马,红罗系项斗回鸡。

()
斜阳渺渺下前陂,牛自安眠儿得嬉。
行过中林却回顾,眼边依约有新诗。
()

旧径莓苔合,儿童独闭门。
踏霜归远店,凉月照空尊。
雁响蒹葭浦,风惊橘柚村。

()
汉规群玉府,东观近宸居。
诏许无双士,来观未见书。
皇文开万卷,家学陋三馀。
竹帛森延阁,星辰绕直庐。
()

有道归真主,无心恋旧房。一灯长不灭,分付水云乡。

()

汲水足饮马,索钱还济贫。可怜一掬地,于物复于人。

()

我家九峰下,跬步临胜境。循除环佩声,满庭松桂影。

宦游阻幽寻,每若龟引颈。十年旅京华,万里走闽岭。

()

笑时眼迷青意贴,行时鞋露绣旁相。

()

鸡本惮犠先断尾,燕粗能巢聊葺壘。
漫郎无用却归来,得熟道傍真苦李。
谁家买田绿当户,何人种花红照水。

()

碧玉壶天白玉尘,十分添起月精神。从今休作轻盈态,学杀杨花不是春。

()
诗家冷淡作生涯,有客相过旋煮茶。
斫去梅花除去柳,绕隄只合种桑麻。
()

忆谯都风物,飞一梦,过千年。羡百里溪程,两行堤柳,数万人烟。

伤心旧家遗迹,谩斜阳,流水接长天。冷落故祠香火,白云泪眼潸然。

()
张陈贫时交,干戈忽相逐。
范蔡憎嫌人,卒自归鼎轴。
害夺怨为欣,利驱爱成戮。
世间不可料,人事常反覆。
()

石上翛翛翠两竿,含风泛雪拂云端。时平讼简文书静,最好秋官署里看。

()

绿水逶迤城两面,清风摇动稻千畦。
独乘幽兴携樽酒,小艇归时月已低。

()

窣地湘帘夜气清,映阶碧草雨初晴。裁成白纻翻新曲,思与红莲订旧盟。

明月入怀摇绮扇,露华如雨湿桃笙。曲阑倚遍浑无语,照见幽情只短檠。

()

初闻衡汉来,移住斗城隈。锦帐迎风转,琼筵拂雾开。

马香遗旧埒,风吹绕新台。为问沈冥子,仙槎何处回。

()

寝扉临胜绝,春竹琐檀栾。凝翠栖经幌,分青度药栏。

粉飘风际晓,箨解雨中寒。檐外云三径,墙阴玉万竿。

()

溪童饮牛渡溪水,牛遇水深行复止。人知水深牛不行,谁识回头顾其子。

桃林之野春雨晴,烧痕回绿春草青。太守劝农当二月,土膏肥煖牛可耕。

()

郢曲弥高和转难,酒酣拔剑气如山。谁怜骐骥盐车下,不在君王十二闲。

()

白白江南一信霜。过都字不到衡阳。老嘉破帽并吹却,未省西风似此狂。
攀北斗,酌天浆。月香满似菊花黄。神仙暗度龙山劫,鸡犬人间百战场。

()

贱买鱼虾换酒尝,溧阳风物似丹阳。疏林细雨开精舍,古岸惊飙迟短航。

满饤盘餐逢野老,久张衾枕住他乡。搴帷远忆西溪叟,愁见春鸿有断行。

()
十年袖里梅花句,梦绕江南烟雨村。
今日相看更愁绝,天低云淡月黄昏。
()

秋水涓涓。人正远、鱼雁待拂吟笺。也知游意,多在第二桥边。花底鸳鸯深处影,柳阴淡隔里湖船。路绵绵。梦吹旧笛,如此山川。
平生几两谢屐,任放歌自得,直上风烟。峭壁谁家,长啸竟落松前。十年孤剑万里,又何以、畦分抱瓮泉。山中酒,且醉餐石髓,白眼青天。

()

芦湾风带雁声愁,苹蓼花开水国秋。

望到钱唐门外路,晚凉人倚小红楼。

()

气候逢秋晏,蛩鸣入户闱。檐空看雀斗,天阔暮鸦归。

风急飘庭叶,寒光著客衣。重阳故人境,应念赏心违。

()
多情潘佑羡杨花,出入千家复万家。
少日壮心都失去,老年新事不知佗。
诗中罪过人多恕,酒里功劳我自夸。
犹有一般牢落处,交亲太半在天涯。
()

身倚南屏隐,心将宗镜传。
杖藜过净寺,开藏惜残编。
幸得多人写,欣看万卷全。

()

会稽南镇夏王封,蔽日腾空紫翠重。阴洞烟霞辉草木,古祠风雨出蛟龙。

玄夷此日归何处,玉简他年岂再逢。安得普夫休战伐,不令竹箭困输供。

()
君家将军本缝掖,叱◇西摧贺兰石。
一时成败何足论,要仗英名垂竹帛。
到君奇骨尚虎头,白须千骑守边州。
插架万签供记览,探囊五字擅风流。
()

高堂梧与竹,叆叆排空青。凉飙忽飞来,落我生色屏。

为君燕坐列绮席,吴歌赵舞双娉婷。莼香翠缕雪齿齿,蔗浆玉碗冰泠泠。

()

翛翛竹色蘸清尊,更借阴风荡午暄。博得亲颜开一笑,佳名须记寿星轩。

()
我爱他山石,中含绝代珍。
烟披寒落落,沙浅静磷磷。
翠色辞文陛,清声出泗滨。
扁舟载归去,知是泛槎人。
()
少年健如虎,不信发齿落。
风雨凄其秋,众叶失所托。
深潜泉自滋,猛锻石亦铄。
细思陶元亮,大胜王镇恶。
()

双蝴蝶,画里见些些。好梦作成三个月,痴情闹了一生花。

风怎肯饶它。

()

自来不作长安字,一纸惊看寄塞垣。父子弟兄同友谊,冰霜雨露总君恩。

十年尚忆三山月,七椀还浇五岭魂。大雁欲飞寒逾好,时时传语慰田园。

()

挥手从兹去。更那堪凄然相向,苦情重诉。眼角眉梢都似恨,热泪欲零还住。知误会前番书语。过眼滔滔云共雾,算人间知己吾和汝。人有病,天知否?

今朝霜重东门路,照横塘半天残月,凄清如许。汽笛一声肠已断,从此天涯孤旅。凭割断愁丝恨缕。要似昆仑崩绝壁,又恰像台风扫寰宇。重比翼,和云翥。

()
狡窟空来四十年,沼江犹自少炊烟。
茫茫旷土无人问,芦荻春深绿满川。
()
风雨经时忆对眠,秋声愁绝雁横天。
未应放却西楼月,得酒宁须问圣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