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子瞻宿南山蟠龙寺。宋代。苏辙。谷中夜行不见月,上下不辨山与谷。前呼后应行相従,山头谁家有遗烛。跫跫深径马蹄响,落落稀星著疏木。行投野寺僧已眠,叩门无人狗出缩。号呼従者久嗔骂,老僧下床揉两目。问知官吏冒夜来,扫床延客卧华屋。釜中无羹甑实尽,愧客满盎惟脱粟。客来已远睡忘觉,僧起开堂劝晨粥。自嗟奔走闵僧闲,偶然来过何年复。留诗满壁待重游,但恐尘埃难再读。
诗词:《次韵子瞻宿南山蟠龙寺》
朝代:宋代
作者:苏辙
谷中夜行不见月,
上下不辨山与谷。
前呼后应行相従,
山头谁家有遗烛。
跫跫深径马蹄响,
落落稀星著疏木。
行投野寺僧已眠,
叩门无人狗出缩。
号呼從者久嗔骂,
老僧下床揉两目。
问知官吏冒夜来,
扫床延客卧华屋。
釜中无羹甑实尽,
愧客满盎惟脱粟。
客来已远睡忘觉,
僧起开堂劝晨粥。
自嗟奔走闵僧闲,
偶然来过何年复。
留诗满壁待重游,
但恐尘埃难再读。
中文译文:
在谷中夜行看不见月亮,
上下无法分辨山和谷。
前面呼喊得到回应,随行而动,
山顶上有人家留下的残烛。
马蹄声在幽深的小径上回响,
星星稀疏地点缀在稀疏的树枝上。
到了野寺,僧人已经入眠,
敲门无人,只有狗缩在里面。
随从久等不耐烦,开始嗔骂,
老僧下床揉了揉双眼。
问知官吏冒着夜来,
打扫床铺,邀请客人卧于华丽的屋子。
锅中没有菜羹,甑里的米已经用尽,
惭愧地给客人端上空盎,只有些许粗粮。
客人来时已经很远,睡意忘却,
僧人起身开堂,劝人们喝晨粥。
自叹奔波劳累,怀念闲逸的僧人生活,
偶然来过,不知过去了多少年。
留下诗作满壁,等待着重游的时刻,
但担忧尘埃会让诗作难以再次阅读。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夜晚的行程,描述了作者在南山蟠龙寺的一次夜行经历。整首诗以寂静、幽暗的夜晚为背景,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示了山野寺院的冷落和僧人的清贫生活。
诗的开头,作者夜行于谷中,但月亮被云遮挡,无法照亮周围的山和谷,给人以沉寂与迷茫的感觉。接着,作者描述了行进的队伍,前呼后应,彼此相随,显露出夜行的寂静与孤独。
在山顶上,作者发现有人家的遗留物,一支烛火,暗示着人世间的痕迹,以及他们曾经的存在。这个画面与前文的寂静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接下来,作者通过描写马蹄声和星星的分布,增加了诗的音乐性和视觉感。马蹄声在深邃的小径上回响,星星稀疏地点缀在稀疏的树枝上,营造出一种幽静的夜晚氛围。
当作者到达野寺时,发现僧人已经入眠,叩门无人回应,只有狗缩在里面,凸显了这座寺院的荒凉和冷清。
随从久等不耐烦,开始嗔骂,而老僧听到声音后下床揉眼,表现出僧人们平素的宁静与清净生活被打扰的情景。
诗的后半部分,作者询问官吏为何在深夜前来,官吏解释是为了扫床并邀请客人入住华丽的屋子。然而,由于时间太晚,官吏只能给客人端上空盎而不是丰盛的羹汤,体现了僧寺的贫困和朴素。
最后,诗人自怜自叹,感慨奔波劳累的生活,思念闲逸的僧人生活。他偶尔来到这里,但不知过去了多少年。他留下的诗作已经满满地写满墙壁,等待着他再次重游,但他担心尘埃会使这些诗作难以阅读。
整首诗以寂静、幽暗的夜晚为背景,通过描写山野寺院的景象和僧人的生活状态,表达了对闲逸生活的向往和对现实世俗的烦恼之情。通过对细节的描写,诗中营造出了一种深沉而寂寥的意境,使读者感受到了宁静与孤寂的氛围。
苏辙(1039—1112年),字子由,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嘉祐二年(1057)与其兄苏轼同登进士科。神宗朝,为制置三司条例司属官。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出为河南推官。哲宗时,召为秘书省校书郎。元祐元年为右司谏,历官御史中丞、尚书右丞、门下侍郎因事忤哲宗及元丰诸臣,出知汝州,贬筠州、再谪雷州安置,移循州。徽宗立,徙永州、岳州复太中大夫,又降居许州,致仕。自号颍滨遗老。卒,谥文定。唐宋八大家之一,与父洵、兄轼齐名,合称三苏。...
苏辙。苏辙(1039—1112年),字子由,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嘉祐二年(1057)与其兄苏轼同登进士科。神宗朝,为制置三司条例司属官。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出为河南推官。哲宗时,召为秘书省校书郎。元祐元年为右司谏,历官御史中丞、尚书右丞、门下侍郎因事忤哲宗及元丰诸臣,出知汝州,贬筠州、再谪雷州安置,移循州。徽宗立,徙永州、岳州复太中大夫,又降居许州,致仕。自号颍滨遗老。卒,谥文定。唐宋八大家之一,与父洵、兄轼齐名,合称三苏。
一字百题示商君祥 其八十四 梦。金朝。李俊民。物外日月忙,人閒忧患长。休谈梦中梦,万古一黄粱。
和子与王徵君中秋律诗一首。元代。刘崧。对月怜今夕,看云忆往年。秋光连武姥,诗兴在禾川。花底吹箫坐,松根枕石眠。如何继清好,高咏赏团圆。
春日五门西望。唐代。王建。百官朝下五门西。尘起春风过玉堤。黄帕盖鞍呈了马,红罗系项斗回鸡。馆松枝重墙头出,御柳条长水面齐。唯有教坊南草绿,古苔阴地冷凄凄。
郊居晚行呈章令四首。宋代。赵蕃。斜阳渺渺下前陂,牛自安眠儿得嬉。行过中林却回顾,眼边依约有新诗。
访人不遇。宋代。张咏。旧径莓苔合,儿童独闭门。踏霜归远店,凉月照空尊。雁响蒹葭浦,风惊橘柚村。知音在何处,凝寂欲销魂。
东观读未见书。宋代。黄庭坚。汉规群玉府,东观近宸居。诏许无双士,来观未见书。皇文开万卷,家学陋三馀。竹帛森延阁,星辰绕直庐。诸生起孤贱,天子自吹嘘。愿以多闻力,论思补帝裾。
和杨公济钱塘西湖百题 其十九 赞宁僧录房。宋代。郭祥正。有道归真主,无心恋旧房。一灯长不灭,分付水云乡。
西涯杂题十二首为李宾之 其五 饮马池。明代。倪岳。汲水足饮马,索钱还济贫。可怜一掬地,于物复于人。
次韵仲弟独游惠山古风。宋代。李纲。我家九峰下,跬步临胜境。循除环佩声,满庭松桂影。宦游阻幽寻,每若龟引颈。十年旅京华,万里走闽岭。归怀寄清梦,投檄期子请。向来兵火作,此地偶无警。馀生集百忧,负郭耕二顷。新交浸已疏,旧学谋复整。功名一灰灺,毁誉两蛙黾。抱拙与世违,退缩甘远屏。杜关绝外游,但欲俗缘省。兹山乃故人,雅契相与永。登临富泉石,采掇足芹荇。下瓢酌甘芳,日汲谢瓶绠。胡为久不到,有愧稚川井。仲弟绝俗姿,好勇先我骋。新诗纪清赏,得句颇彪炳。艰难见鸰原,岁月侵晚景。相期老丘壑,不复叹土梗。梁溪寒可渔,蓑笠同舴艋。宁如六一翁,终日思汝颍。方兹筑吾庐,跧伏念前眚。面山开小阁,制度阒深靓。山气日夕佳,爽致当共领。夜久霜露寒,星月光囧囧。冷然欲御风,岂惮广寒冷。邻钟韵更幽,皓鹤唳方儆。深炷一炉烟,宴坐得三省。
次韵蔡元简麒湖庄之句。宋代。曹彦约。鸡本惮犠先断尾,燕粗能巢聊葺壘。漫郎无用却归来,得熟道傍真苦李。谁家买田绿当户,何人种花红照水。君诗读罢已忘机,扑漉沙鸥随处起。
咏雪。宋代。耶律铸。碧玉壶天白玉尘,十分添起月精神。从今休作轻盈态,学杀杨花不是春。
题汪水云诗卷十首。宋代。胡斗南。诗家冷淡作生涯,有客相过旋煮茶。斫去梅花除去柳,绕隄只合种桑麻。
木兰花慢 题亳州武津关。元代。张弘范。忆谯都风物,飞一梦,过千年。羡百里溪程,两行堤柳,数万人烟。伤心旧家遗迹,谩斜阳,流水接长天。冷落故祠香火,白云泪眼潸然。行藏好向故人传,椽笔舞蛮笺。总纠纠貔貅,秋风江上,高卧南边。功名笑谈尊俎,问锦江何必上楼船。他日武津关下,春风骄马金鞭。
杂诗四首。宋代。曾巩。张陈贫时交,干戈忽相逐。范蔡憎嫌人,卒自归鼎轴。害夺怨为欣,利驱爱成戮。世间不可料,人事常反覆。
题曾翚主事竹石图。明代。杨士奇。石上翛翛翠两竿,含风泛雪拂云端。时平讼简文书静,最好秋官署里看。
晚过湖上登城楼泛小舟归。宋代。韩维。绿水逶迤城两面,清风摇动稻千畦。独乘幽兴携樽酒,小艇归时月已低。
夏夜偶成。清代。王淑。窣地湘帘夜气清,映阶碧草雨初晴。裁成白纻翻新曲,思与红莲订旧盟。明月入怀摇绮扇,露华如雨湿桃笙。曲阑倚遍浑无语,照见幽情只短檠。
安乐公主移入新宅。唐代。沈佺期。初闻衡汉来,移住斗城隈。锦帐迎风转,琼筵拂雾开。马香遗旧埒,风吹绕新台。为问沈冥子,仙槎何处回。
青翠轩。明代。王汝玉。寝扉临胜绝,春竹琐檀栾。凝翠栖经幌,分青度药栏。粉飘风际晓,箨解雨中寒。檐外云三径,墙阴玉万竿。悬知禅讲罢,鸣凤下瑶坛。
牧牛图。元代。贡性之。溪童饮牛渡溪水,牛遇水深行复止。人知水深牛不行,谁识回头顾其子。桃林之野春雨晴,烧痕回绿春草青。太守劝农当二月,土膏肥煖牛可耕。邯郸城头征战息,宁戚徒劳吟《白石》。一声笛里《太平歌》,牛背溪童自朝夕。
饮酒沔县市中走笔次刘忠江韵。明代。程本立。郢曲弥高和转难,酒酣拔剑气如山。谁怜骐骥盐车下,不在君王十二闲。
鹧鸪天(九日)。宋代。刘辰翁。白白江南一信霜。过都字不到衡阳。老嘉破帽并吹却,未省西风似此狂。攀北斗,酌天浆。月香满似菊花黄。神仙暗度龙山劫,鸡犬人间百战场。
春日道中。明代。刘麟。贱买鱼虾换酒尝,溧阳风物似丹阳。疏林细雨开精舍,古岸惊飙迟短航。满饤盘餐逢野老,久张衾枕住他乡。搴帷远忆西溪叟,愁见春鸿有断行。
诗僧常不轻以梅花句得名于时雪后踏月相过论。宋代。杨冠卿。十年袖里梅花句,梦绕江南烟雨村。今日相看更愁绝,天低云淡月黄昏。
秋水涓涓。人正远、鱼雁待拂吟笺。也知游意,多在第二桥边。花底鸳鸯深处影,柳阴淡隔里湖船。路绵绵。梦吹旧笛,如此山川。
平生几两谢屐,任放歌自得,直上风烟。峭壁谁家,长啸竟落松前。十年孤剑万里,又何以、畦分抱瓮泉。山中酒,且醉餐石髓,白眼青天。
瑶台聚八仙(杭友寄声,以词答意)。宋代。张炎。秋水涓涓。人正远、鱼雁待拂吟笺。也知游意,多在第二桥边。花底鸳鸯深处影,柳阴淡隔里湖船。路绵绵。梦吹旧笛,如此山川。平生几两谢屐,任放歌自得,直上风烟。峭壁谁家,长啸竟落松前。十年孤剑万里,又何以、畦分抱瓮泉。山中酒,且醉餐石髓,白眼青天。
芦门归雁。宋代。王镃。 芦湾风带雁声愁,苹蓼花开水国秋。望到钱唐门外路,晚凉人倚小红楼。
和慎思未试即事杂书率用秋日同文馆为首句 其一。宋代。商倚。气候逢秋晏,蛩鸣入户闱。檐空看雀斗,天阔暮鸦归。风急飘庭叶,寒光著客衣。重阳故人境,应念赏心违。
暮春吟。宋代。邵雍。多情潘佑羡杨花,出入千家复万家。少日壮心都失去,老年新事不知佗。诗中罪过人多恕,酒里功劳我自夸。犹有一般牢落处,交亲太半在天涯。
万历乙未正月十五日莲池大师受缁白之请诣南。明代。虞淳熙。身倚南屏隐,心将宗镜传。杖藜过净寺,开藏惜残编。幸得多人写,欣看万卷全。阐扬须大士,弘演忆先贤。谁继永明日,遥赡回耀天。如公甘让席,杨尹肯辞筵。同谒云栖祖,期闻《圆觉》诠。沿江入山拜,投地掩泥虔。交口勤三请,陈辞具十缘。逗机如有待,应供岂虚延。方丈都生草,圆袍见性莲。他山并芜秽,此地绝腥膻。但值狮扬麈,何愁鸠化鹯。况师渝六十,应早利三千。近赴王城请,新安佛国禅。赤栏荣树覆,金榜杂花鲜。门外貂珰侍,床前缨纟委连。藩司作屏翰,关令望神仙。广护伽蓝大,深居兰若坚。师来上元节,人庆下生年。顿启神通藏,俄倾吴市廛。城东老母出,贫里病儿前。戢戢鱼头密,纷纷猿臂牵。旧僧仍落发,故友愿齐肩。共趁山钟晓,争观慧日悬。莫须疑看杀,耐可厌胡缠。立雪僧腰没,瞻风客履穿。贞明釜犹小,香积突常烟。剥落黄妃木,干枯圆照泉。龙归偏坐蜕,蛇去敢留涎。张果乘驴至,天王入梦怜。虎除不净肉,宫购放生渊。既阐诸经旨,还滋众福田。孰参裴相侣,我听伯牙弦。返棹辞余粟,临行散衬钱。白云披坏衲,明月照空船。推费天人力,高同佛祖眠。铜轮元誓取,宝地向争先。他日新笺就,重宣净土篇。知为不请友,转觉一音圆。
春兴七首 其四。明代。刘基。会稽南镇夏王封,蔽日腾空紫翠重。阴洞烟霞辉草木,古祠风雨出蛟龙。玄夷此日归何处,玉简他年岂再逢。安得普夫休战伐,不令竹箭困输供。
送刘季孙栽隰州。宋代。张耒。君家将军本缝掖,叱◇西摧贺兰石。一时成败何足论,要仗英名垂竹帛。到君奇骨尚虎头,白须千骑守边州。插架万签供记览,探囊五字擅风流。大河之东士精勇,日饮不妨飞猎鞚。五更吹角建牙旗,万马合围行酒瓮。朝裘风劲黑貂暖,夜帷雪满青毡重。乐哉闭口莫言兵,虽有颇牧谁能用。
碧梧翠竹堂以暗水流花径春星带草堂分韵得星字。元代。顾瑛。高堂梧与竹,叆叆排空青。凉飙忽飞来,落我生色屏。为君燕坐列绮席,吴歌赵舞双娉婷。莼香翠缕雪齿齿,蔗浆玉碗冰泠泠。人生良会不可遇,况复聚散如浮萍。分明感此眼前事,鬓边白发皆星星。华亭夜鹤怨明月,何如荷锸随刘伶。中山有酒十日醉,汨罗羁人千古醒。蒲萄酒,玻璃瓶,可以驻君之色延君龄。脱吾帽,忘吾形,美人听我重丁宁。更借白玉手,进酒且莫停。酒中之趣通仙灵,玉笙吹月声泠泠,与尔同蹑双凤翎。
清 其四。宋代。程公许。翛翛竹色蘸清尊,更借阴风荡午暄。博得亲颜开一笑,佳名须记寿星轩。
赋石奉送钟德林少尹员外。宋代。徐铉。我爱他山石,中含绝代珍。烟披寒落落,沙浅静磷磷。翠色辞文陛,清声出泗滨。扁舟载归去,知是泛槎人。
次韵康庆之秋雨喜凉书怀五首。元代。方回。少年健如虎,不信发齿落。风雨凄其秋,众叶失所托。深潜泉自滋,猛锻石亦铄。细思陶元亮,大胜王镇恶。
梦江口 题自绘落花蝴蝶箑子。清代。汪淑娟。双蝴蝶,画里见些些。好梦作成三个月,痴情闹了一生花。风怎肯饶它。
季三公书来并寄茶。明代。释函可。自来不作长安字,一纸惊看寄塞垣。父子弟兄同友谊,冰霜雨露总君恩。十年尚忆三山月,七椀还浇五岭魂。大雁欲飞寒逾好,时时传语慰田园。
挥手从兹去。更那堪凄然相向,苦情重诉。眼角眉梢都似恨,热泪欲零还住。知误会前番书语。过眼滔滔云共雾,算人间知己吾和汝。人有病,天知否?
今朝霜重东门路,照横塘半天残月,凄清如许。汽笛一声肠已断,从此天涯孤旅。凭割断愁丝恨缕。要似昆仑崩绝壁,又恰像台风扫寰宇。重比翼,和云翥。
贺新郎·别友。近现代。毛泽东。挥手从兹去。更那堪凄然相向,苦情重诉。眼角眉梢都似恨,热泪欲零还住。知误会前番书语。过眼滔滔云共雾,算人间知己吾和汝。人有病,天知否?今朝霜重东门路,照横塘半天残月,凄清如许。汽笛一声肠已断,从此天涯孤旅。凭割断愁丝恨缕。要似昆仑崩绝壁,又恰像台风扫寰宇。重比翼,和云翥。
沣江渔舍。宋代。范成大。狡窟空来四十年,沼江犹自少炊烟。茫茫旷土无人问,芦荻春深绿满川。
次韵子云中秋见寄二首。宋代。韩元吉。风雨经时忆对眠,秋声愁绝雁横天。未应放却西楼月,得酒宁须问圣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