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庐山山阳七咏其二漱玉亭

游庐山山阳七咏其二漱玉亭朗读

《游庐山山阳七咏其二漱玉亭》是苏辙在宋代创作的一首诗词。下面是对该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山回不见落银潢,
余溜喧豗响石塘。
目乱珠玑测空谷,
足寒雷电绕飞梁。
入瓶铜鼎春茶白,
接竹斋厨午饭香。
从此出山都不弃,
满田粳稻插新秧。

诗意:
这首诗描绘了苏辙游览庐山山阳时的景象,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表达了作者的感受和心境。诗中展现了山水之间的变化和生命的永恒。

赏析:
首句“山回不见落银潢”,描绘了山间回声回荡,但却无法看到银光的情景,给人以神秘和遥远之感。接着,“余溜喧豗响石塘”,形容水流声喧哗,回响在石塘中,增添了山水的生动和活力。

第三句“目乱珠玑测空谷”,以目眩心乱的形象,描绘了山谷的深邃和空灵。诗中的珠玑是指宝石,通过目眩的感觉,传达出作者在山中感受到的美丽和壮观。

接下来的一句“足寒雷电绕飞梁”,以寒冷的足感,描绘了雷电在山林间穿梭的景象。这一句中的雷电形容了山间的气象变化,给人以震撼和惊艳之感。

下半首诗以饮食之物展开描写,通过对茶和午饭的描绘,表达了安逸和满足的情感。“入瓶铜鼎春茶白”,描绘了清新的春茶,给人以品味和养神之感。“接竹斋厨午饭香”,描绘了竹斋中午饭的香气扑鼻,给人以舒适和满足的感受。

最后两句“从此出山都不弃,满田粳稻插新秧”,表达了作者对山水生活的热爱和珍惜,并表示自己将不离开这片土地,继续从事农田劳作。通过这两句,表达了对自然的依赖和对生活的执着。

总体而言,这首诗词通过对自然景物和日常生活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自然之美的追求和对平凡生活的热爱。同时,也展现了作者对山水和农田的深深眷恋,表达了对乡土情怀的赞美和珍视。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苏辙

苏辙(1039—1112年),字子由,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嘉祐二年(1057)与其兄苏轼同登进士科。神宗朝,为制置三司条例司属官。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出为河南推官。哲宗时,召为秘书省校书郎。元祐元年为右司谏,历官御史中丞、尚书右丞、门下侍郎因事忤哲宗及元丰诸臣,出知汝州,贬筠州、再谪雷州安置,移循州。徽宗立,徙永州、岳州复太中大夫,又降居许州,致仕。自号颍滨遗老。卒,谥文定。唐宋八大家之一,与父洵、兄轼齐名,合称三苏。...

苏辙朗读
()

猜你喜欢

盘根玉岭气形全,擢秀霜林雨露偏。

倾国笑容斜媚日,恼人香气上薰天。

()
沙砾不堪炊。
华表高歌乞食诗。
不为啄腥甘趁逐,群鸡。
为伴书痴老窦威。
()

闲吹玉殿昭华管,醉折梨园缥蒂花。

十年一梦归人世,绛缕犹封系臂纱。

()

酒滟珍珠白玉缸,多情蛱蝶小红窗。深深各出穿花去,还复飞来各一双。

()

日日苦思春,春来何处。积雪层冰正无路。春风吹面,万里故人相遇。隔年离别恨,从头诉。鬓发清霜,形容枯树。渐觉人生不如故。唯春最好,底用一年一度。有心当不放,春归去。

()

窗开自真宰,四达见苍涯。苔染浑成绮,云漫便当纱。

棂中空吐月,扉际不扃霞。未会通何处,应怜玉女家。

()

踏雪一登城上亭,山川草木亦精神。
不知四面孰为水,但般俱是春风绿。
此际全然许和气,於中何处有纤尘。

()
抱病经清暑,空庭扫紫苔。
花篱妨蝶过,桐井引禽来。
徒有文园渴,更有漳浦才。
可怜余滞骨,无复动心灰。
()

黄昏明月上朱楼,帘旌射月香雾浮。画栏垂手楼中女,对月低眉不举头。

人似长干桥下水,一去悠悠几千里。谩道嫁鸡逐鸡飞,长干夫婿那得知。

()

感恩积恨两难酬,杖策当年忆未收。先生鹤发兰台客,能似龙门破高格。

时危将相同漏舟,济川无术犹相阨。君乃低徊重草茅,为梁尽欲鞭顽石。

()

大雅开元际,高风正始前。几人操白雪,四海和朱弦。

磊落陈王调,凄凉杜甫编。馀波空绮丽,哲匠几雕镌。

()
蜀人诧蜀不能休,花作江山锦作州。
老我无缘更行脚,羡君来岁领遨头。
碧鸡金马端谁见,酒肆琴台访昔游。
收入西征诗集里,忆侬还解寄侬不。
()

绿鬓铜章吏。籍甚东阳才子。柘西传乐府,满燕市。

合唤罗裙,鹅管调银字。忽漫牵丝去,乱水荒山,迢迢六七千里。

()

驱车临广陌,驾言归故乡。天空木叶下,百草凄以黄。

万物有衰歇,人命安得长。骎骎西日颓,桑榆留夕阳。

()

不知游子意,正切故乡情。飘飖自南北,飒飁乱噌吰。

撼树动地轴,飞沙迷日晶。急流江故逆,去棹布频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