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答人槛竹。宋代。苏辙。猗猗元自直,落落不须扶。密节风吹展,清阴月共铺。丛长傲霜雪,根瘦耻泥涂。更种愁无地,应须煎碧芦。
《次韵答人槛竹》是一首宋代诗词,作者是苏辙。以下是这首诗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猗猗元自直,落落不须扶。
密节风吹展,清阴月共铺。
丛长傲霜雪,根瘦耻泥涂。
更种愁无地,应须煎碧芦。
诗意:
这首诗以描写竹子为主题,表达了竹子的高洁和坚韧的品质,以及诗人内心的忧愁和无奈之情。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竹子的描写,展示了竹子的特点和品质。首先,诗人用"猗猗"和"落落"来形容竹子的姿态,表达了竹子生长的挺拔和坚定。"密节风吹展,清阴月共铺"这两句描绘了竹子的枝叶在微风中摇曳生姿,月光下投射出清晰的阴影,展示了竹子的清幽和雅致。
接着,诗中表达了竹子的坚韧不拔。"丛长傲霜雪,根瘦耻泥涂"这两句描述了竹子即使在严寒的冬天,依然高傲地挺立,不畏寒雪,根部瘦小却不愿沾染泥泞。这种形象描写表达了竹子高洁的品格和坚强的生命力。
最后两句"更种愁无地,应须煎碧芦"则抒发了诗人内心的忧愁和无奈之情。诗人表示自己的忧愁无处寄托,只能以竹子的形象来表达。"煎碧芦"意味着煎熬,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痛苦和纠结。
整首诗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竹子的形象和品质,通过对竹子的赞美和借喻,诗人间接地表达了自己内心的情感。这首诗以其深邃的意境和情感的抒发,展现了苏辙独特的诗性和情感表达能力。
苏辙(1039—1112年),字子由,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嘉祐二年(1057)与其兄苏轼同登进士科。神宗朝,为制置三司条例司属官。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出为河南推官。哲宗时,召为秘书省校书郎。元祐元年为右司谏,历官御史中丞、尚书右丞、门下侍郎因事忤哲宗及元丰诸臣,出知汝州,贬筠州、再谪雷州安置,移循州。徽宗立,徙永州、岳州复太中大夫,又降居许州,致仕。自号颍滨遗老。卒,谥文定。唐宋八大家之一,与父洵、兄轼齐名,合称三苏。...
苏辙。苏辙(1039—1112年),字子由,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嘉祐二年(1057)与其兄苏轼同登进士科。神宗朝,为制置三司条例司属官。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出为河南推官。哲宗时,召为秘书省校书郎。元祐元年为右司谏,历官御史中丞、尚书右丞、门下侍郎因事忤哲宗及元丰诸臣,出知汝州,贬筠州、再谪雷州安置,移循州。徽宗立,徙永州、岳州复太中大夫,又降居许州,致仕。自号颍滨遗老。卒,谥文定。唐宋八大家之一,与父洵、兄轼齐名,合称三苏。
望平山堂。宋代。许及之。霏微晚雨湿疏钟,彷佛浮图出半空。回首江南山色远,平山却在有无中。
伤近者不见。唐代。王建。离人隔中庭,幸不为远征。雕梁下有壁,闻语亦闻行。天涯尚寄信,此处不传情。君能并照水,形影自分明。
蔡中丞平黎次韵二首 其一。明代。翁万达。将校桓桓出戍城,中丞按剑自提兵。天戈直指欃枪落,汉垒遥连云电生。琼海天开鲸浪静,雷阳秋听凯歌清。丈夫许国报天子,不数燕然空勒名。
次韵周畏知问讯城东梅坞七首。宋代。张栻。人情自尔变迁,此道不渝燥湿。未妨静处闲观,要知二五即十。
寄曾复初先生。明代。庄昶。草草当年启一音,洞庭东下笑鱼沉。瘦筇拄破郴山雪,兴绕梅花独不禁。
送孟和卿平阳寻母。宋代。龚孟夔。杜羔念母心最苦,岂意一朝逢泽潞。母惊儿貌似乃翁,儿抱母啼泪如雨。五十孺慕朱寿昌,刺血写经毛发苍。间关同州晚相见,迎侍亲舆归故乡。人生百年一弹指,母恩未报情曷已。团圞尊前舞彩衣,大胜世间朱与紫。子行万里涉风沙,誓不见母不还家。儿今发落母应老,道旁看者还咨嗟。临川孟氏号雍睦,家世来此澶渊族。婆娑老慕紫荆花,料想春风依旧绿。
奉陪武相公西亭夜宴陆郎中。唐代。王良士。芳气袭猗兰,青云展旧欢。仙来红烛下,花发彩毫端。海岳期方远,松筠岁正寒。仍闻言赠处,一字重琅玕.
夏日书事。宋代。吴龙翰。东林数间屋,长掩竹笆篱。槛柳拂棋局,瓶花落砚池。蝶狂如被酒,蝉咽似吟诗。脱帽挂岩石,凉飔入鬓丝。
山寺漫兴。宋代。张镃。未到枫林寺,常吟半夜钟。乍来冲路雨,少坐怯廊风。潄具村茶苦,看碑大字工。出门山惯见,何事意无穷。
次黄以斋韵寿吴方斋博士。明代。郑真。日照扶桑海宇开,五云多处望三台。且陪坐席春风乐,相约林泉晚节回。雅调谁歌青玉案,碧香同捧紫霞杯。百年好为斯文寿,祇恐天边使命催。
胡使。宋代。曾巩。南杰鳞鳞多送北,北兵林林长备胡。胡使一来大梁下,塞头弯弓士如无。折冲素恃将与相,大策合副艰难须。还来里闾索穷下,斗食尺衣皆北输。中原相观叹失色,胡骑日肥妖气粗。九州四海尽帝有,何不用胡藩北隅。
谢田氏。宋代。陈师道。登门执别有不答,惭愧公家父子孙。顾我何堪能至此,正缘同德又同门。
题山光寺壁上墨竹。宋代。吴敏。绿发青衫旧竹君,墨卿挥拂更清新。断枝活叶风萧瑟,想见凌云百尺身。
中甫过斋中烹茗清谈试笔写图因题其上三首。明代。居节。落尽花藤涧水香,松风如水昼初长。幽人自是山中相,鹤氅黄冠坐夕阳。
录汉唐事六言五首。宋代。刘克庄。文叔亲临卧所,君房邀过台司。脚加帝腹一笑,身居鼎足尚痴。
丁酉除夕。明代。袁宏道。得意人间事,经年作旅人。愁因山水减,荡免父兄嗔。蜡屐千乡雪,公衣几摺尘。瓜洲波起处,长日望垂纶。
泾上观菊。明代。王问。泾上一老人,爱菊如爱稼。踏叶到林丘,散襟茅茨下。青柯吐芳英,采采渐盈把。眷言五色姿,阳春似相假。晚节良可亲,予怀自舒写。有物苟会心,那辞在荒野。岁晏不可留,紫车夙云驾。奕奕车马客,谁解闲行者。
送陈次毕刘德钦王才卿赴省。宋代。曾丰。梅花争送君出乡,兰花争迎君入场。两花之意岂不厚,非与喜机适相当。集英对罢燕闻喜,红迎紫送余桃李。问燕无恙相识初,与莺莫逆半酣里。中年得意非少同,未老更下不朽工。气驱万物挫于笔,舌挽三江吞以胸。
会稽外史玄都客,手校玉文坐瑶席。一别中岳三十年,谷愧林惭少颜色。
白水真人冰雪容,曾访卢鸿至宁极。翩然而来动遐兴,飞适丹崖千丈壁。
钱塘钱思复匡庐于彦成幼同笔研重会于顾玉山许思复赋诗邀予次韵。明代。袁华。会稽外史玄都客,手校玉文坐瑶席。一别中岳三十年,谷愧林惭少颜色。白水真人冰雪容,曾访卢鸿至宁极。翩然而来动遐兴,飞适丹崖千丈壁。相逢忽在玉山中,不计人间岁年易。赤城霞外忆同游,石洞桃花几回碧。桑田变海海扬尘,也知狡狯今非昔。玉山八月秋正好,银潢西泻星虚直。紫箫吹月酒如淮,露华洗天天影湿。御风不作三山游,豢龙归应西池役。傥过金马到玉堂,为我问讯众仙伯。
到恶溪夜泊芦岛。唐代。李德裕。甘露花香不再持,远公应怪负前期。青蝇岂独悲虞氏,黄犬应闻笑李斯。风雨瘴昏蛮日月,烟波魂断恶溪时。岭头无限相思泪,泣向寒梅近北枝。
甲戌正旦朝贺。明代。韩殷。金壶漏尽禁门开,白玉仙舆紫府来。双阙薄烟笼菡萏,九重春色近蓬莱。花迎剑佩星初落,日照金鸡仗欲回。早晚荐雄文似者,悬知独有子云才。
济南珍珠泉。金朝。雷渊。大地万宝藏,玄冥不敢私。抉开青玉罅,浑浑流珠玑。轻明疑夜光,洁白真摩尼。风吹忽脱串,日射俄生辉。有时如少靳,觱沸却累累。风色媚一川,老蚌初未知。君看一日间,巧历所不赀。游人随意满,不畀乾没儿。吾谓历下城,繁华富瑰奇。贪夫死专利,帝意怜其痴。故露连城珍,可玩不可几。若曰天壤间,所遇皆汝资。何必秘箧笥,自贻伊瑕疵。诗成一大笑,臆说量天机。
四时田园杂兴十二绝。宋代。范成大。步履寻春有好怀,雨余蹄道水如杯。随人黄犬搀前去,走到溪边忽自回。
湖上酒楼听歌王检讨敬夫汪司马伯玉二乐府及张伯起传奇戏作 其三。明代。胡应麟。掩径频年侣博徒,阳春堂上白云孤。才闻北里歌红拂,又见东园演窃符。
瑶石山房夜话 其二。明代。梁有誉。竹坞萧条夜漏迟,更堪剪烛话幽期。叶声四起催山雨,涧溜斜分到石池。松菊喜逢三径日,风尘忆共五陵时。凭阑莫奏招商曲,零落芙蓉越水湄。
望茅山六言三首 其一。宋代。周文璞。羽衣药叟欢迎,手执兰花共行。从此十年不调,可能久视长生。
鸥起苹中,鱼惊荷底,画船天上来时。翠湾红渚,宛似武陵迷。更晚青山更好,孤云带、远雨丝垂。清歌里,金尊未掩,谁使动分携。
竹林、高晋阮,阿咸潇散,犹愧风期。便弃官终隐,钓叟苔矶。纵是冥鸿云外,应念我、垂翼低飞。新词好,他年认取,天际片帆归。
满庭芳(赴信日舟中别次膺十二钗)。宋代。晁补之。鸥起苹中,鱼惊荷底,画船天上来时。翠湾红渚,宛似武陵迷。更晚青山更好,孤云带、远雨丝垂。清歌里,金尊未掩,谁使动分携。竹林、高晋阮,阿咸潇散,犹愧风期。便弃官终隐,钓叟苔矶。纵是冥鸿云外,应念我、垂翼低飞。新词好,他年认取,天际片帆归。
四年冬以退居蒲之永乐渴然有农夫望岁之志…游旧。残雪。唐代。李商隐。旭日开晴色,寒空失素尘。绕墙全剥粉,傍井渐消银。刻兽摧盐虎,为山倒玉人。珠还犹照魏,璧碎尚留秦。落日惊侵昼,馀光误惜春。檐冰滴鹅管,屋瓦镂鱼鳞。岭霁岚光坼,松暄翠粒新。拥林愁拂尽,著砌恐行频。焦寝忻无患,梁园去有因。莫能知帝力,空此荷平均。
玄珠歌 其二十一。唐代。张果。安闲日夜不曾奔,里有玄珠开一门。荡尽尘劳分日月,直交至宝入昆崙。
广谪仙怨。唐代。窦弘馀。胡尘犯阙冲关,金辂提携玉颜。云雨此时萧散,君王何日归还¤伤心朝恨暮恨,回首千山万山。独望天边初月,蛾眉犹自弯弯。
闻雁。清代。金良。客里挑镫正苦吟,无端天外寄愁心。霜横北地秋先老,月满南楼夜已深。远戍几时吹画角,孤村镇日响清砧。未知爪迹留何处,雪后沙边细细寻。
秋风引。宋代。曹勋。阊阖天门开九重,金茎肃萧摇霜风。吴江木落龙庭空,鸡鸣起舞何匆匆。胡尘高翳山□东,边声夜入乌号弓。
燕台四首·夏。唐代。李商隐。前阁雨帘愁不卷,后堂芳树阴阴见。石城景物类黄泉,夜半行郎空柘弹。绫扇唤风阊阖天,轻帷翠幕波渊旋。蜀魂寂寞有伴未,几夜瘴花开木棉。桂宫留影光难取,嫣薰兰破轻轻语。直教银汉堕怀中,未遣星妃镇来去。浊水清波何异源,济河水清黄河浑。安得薄雾起缃裙,手接云輧呼太君。
次陆北岩韵二首 其二。明代。陶宗仪。畎亩高低络翠径,树林茂密列云屏。水村沙路迢迢白,茅屋炊烟处处青。谷口樵歌西日暝,岩头虎啸晚风腥。先生归也山居静,童子篝灯月半扃。
桃源行。唐代。王维。渔舟逐水爱山春,两岸桃花夹古津。坐看红树不知远,行尽青溪不见人。山口潜行始隈隩,山开旷望旋平陆。遥看一处攒云树,近入千家散花竹。樵客初传汉姓名,居人未改秦衣服。居人共住武陵源,还从物外起田园。月明松下房栊静,日出云中鸡犬喧。惊闻俗客争来集,竞引还家问都邑。平明闾巷扫花开,薄暮渔樵乘水入。初因避地去人间,及至成仙遂不还。峡里谁知有人事,世中遥望空云山。不疑灵境难闻见,尘心未尽思乡县。出洞无论隔山水,辞家终拟长游衍。自谓经过旧不迷,安知峰壑今来变。当时只记入山深,青溪几度到云林。春来遍是桃花水,不辨仙源何处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