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王巩九日同送刘莘老。宋代。苏辙。头上黄花记别时,樽中渌酒慰清悲。画船牵挽故不发,红粉留连未遽离。小雨无端添别泪,遥山有意助颦眉。十分酒盏従教劝,堆案文书自此辞。
《次韵王巩九日同送刘莘老》是苏辙在宋代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对该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头上黄花记别时,
樽中浊酒慰清悲。
画船牵挽故不发,
红粉留连未遽离。
小雨无端添别泪,
遥山有意助颦眉。
十分酒盏从教劝,
堆案文书自此辞。
诗意:
这首诗词描绘了苏辙与王巩一同送别刘莘老的场景。苏辙在离别之际,感慨万分,通过描写自己的情感与景物的对比,表达了别离之情与离情之思。
赏析:
首句"头上黄花记别时",表达了苏辙的心情。离别之际,他头上戴着黄花作为别离的标记,黄花象征着离别之苦。接着,"樽中浊酒慰清悲",他在酒杯中倾注浊酒,以此来慰藉内心的清悲之情。
下一句"画船牵挽故不发",描绘了苏辙和刘莘老的旧时情谊。船已经牵了却没有离开,象征着他们之间的深厚情谊。"红粉留连未遽离",指的是红粉(女子)尚未匆匆离去,暗示离别并不彻底,还留有一些连续。
接下来,"小雨无端添别泪",小雨滴下,不知何故增添了离别的泪水,表达了苏辙对别离的悲伤之情。"遥山有意助颦眉",远山似乎有意增加了苏辙眉头的皱纹,表达了他的忧愁。
最后两句"十分酒盏从教劝,堆案文书自此辞",表示他将酒杯再斟满十分,以此劝慰自己,同时也意味着他要离开这堆案上的文书,表明他将告别官场生涯。
通过这首诗词,苏辙以细腻的情感描绘了离别的悲伤,同时展示了对友情和生活的思考。他通过景物的描绘和自身情感的表达,创造了一种凄婉而深沉的离别氛围,使读者对离别的情感产生共鸣。
苏辙(1039—1112年),字子由,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嘉祐二年(1057)与其兄苏轼同登进士科。神宗朝,为制置三司条例司属官。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出为河南推官。哲宗时,召为秘书省校书郎。元祐元年为右司谏,历官御史中丞、尚书右丞、门下侍郎因事忤哲宗及元丰诸臣,出知汝州,贬筠州、再谪雷州安置,移循州。徽宗立,徙永州、岳州复太中大夫,又降居许州,致仕。自号颍滨遗老。卒,谥文定。唐宋八大家之一,与父洵、兄轼齐名,合称三苏。...
苏辙。苏辙(1039—1112年),字子由,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嘉祐二年(1057)与其兄苏轼同登进士科。神宗朝,为制置三司条例司属官。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出为河南推官。哲宗时,召为秘书省校书郎。元祐元年为右司谏,历官御史中丞、尚书右丞、门下侍郎因事忤哲宗及元丰诸臣,出知汝州,贬筠州、再谪雷州安置,移循州。徽宗立,徙永州、岳州复太中大夫,又降居许州,致仕。自号颍滨遗老。卒,谥文定。唐宋八大家之一,与父洵、兄轼齐名,合称三苏。
经杜徵君故居。明代。蓝智。废宅重过忆隐君,閒门秋草漫纷纷。翰林一日承丹诏,文冢千年閟白云。坏壁尘埃封鸟篆,空山风雨失龙文。子孙零落遗书尽,何用清名后代闻。
鹊踏枝 其六。清代。王鹏运。几见花飞能上树,难系流光,枉费垂杨缕。筝雁斜飞排锦柱,只伊不解将春去。漫许心情黏地絮,容易飘飏,那不惊风雨。倚遍阑干谁与语,思量有恨无人处。
赠卢征君昆弟。唐代。李白。明主访贤逸,云泉今已空。二卢竟不起,万乘高其风。河上喜相得,壶中趣每同。沧州即此地,观化游无穷。水落海上清,鳌背睹方蓬。与君弄倒景,携手凌星虹。
春日杂兴二十七首 其十八。明代。陆深。春江一曲绕孤村,鹤有双雏竹有孙。爱听沧浪临水坐,背人新月弄黄昏。
吊友人朱子大。宋代。周文璞。与君昔并丹阳船,形容惘怆俱可怜。自说宅囿及百年,藏三小山出云烟。土伯小庙自题扁,持照清池分丑妍。吁嗟先君方下世,侄子卖半相炒煎。出寻方伯待救护,与我密者才万钱。是身灾疢恐凋谢,语未脱口吁皇天。那知君今亦逝川,洪崖白石梦杳然,竟从他姓改受廛。呜呼,朱君无归,归来但见空屋椽,入抱山骨于黄泉。
高端叔挽词。宋代。楼钥。满卷变离骚,欧公一素袍。岂惟将厚意,要使丐残膏。宿草成千古,生刍为一号。虽无韩子诔,贞曜本来高。
次张仲举韵。元代。倪瓒。秧畴莳已遍,午馌休中林。忽闻轺车至,揽衣欣慨深。遂寻修竹下,共憩西涧阴。汲泉以煮茗,遐哉遗世心。
游罗山。明代。吴与弼。流水溅溅石峭棱,天风袅袅景和平。慇勤不惜跻攀力,绝岭须教一共登。
农家。宋代。陆游。诸孙晚下学,髻脱绕园行。互笑藏?拙,争言斗草赢。爷严责程课,翁爱哺饴饧。富贵宁期汝?他年且力耕。
上塘值清明八首 其三。宋代。曹勋。客路逢寒食,犹寻禦腊衣。群芳须暖景,昽日尚寒晖。馀力求闲早,劳生昨梦非。荠花浑似雪,蝴蝶梦中归。
满江红(夏)。宋代。张半湖。新绿池塘,一两点、荷花微雨。人正静,桐阴竹影,半侵庭户。欹枕未圆蝴蝶梦,隔窗时听幽禽语。卷沙帏、随意理琴丝,黄金缕。鲛绡扇,轻轻举。龙涎饼,微微炷。向水晶宫里,坐消襻暑。剥啄谁敲棋子响,莺儿林里惊飞去。最好是、活水沦新茶,醒春醑。
访浮邱用赵太史韵 其二。明代。陈堂。相逢休暇采芙蓉,因识仙人杖履踪。寂寞祇缘沧海变,蘼芜犹自白云封。松声十里疑笙籁,月色千门起暮钟。一自飞凫天上去,空馀芳草绿茸茸。
次韵奉答文少激推官纪赠二首。宋代。黄庭坚。诗来清吹拂衣巾,句法词锋觉有神。今日相看青眼旧,他年肯作白头新。文如雾豹容窥管,气似灵犀可辟尘。慙愧相期在台省,无心枯木岂能春。
送金华何生还乡觐省 其二。明代。刘基。尚想高人何北山,谈经论道此山间。故家文物依然在,似汝须归玉笋班。
小重山(红木樨次谢先辈韵)。宋代。赵以夫。一种分香自月宫。人间清绝处,小山丛。谁将仙米掷虚空。丹砂碎,糁遍碧云中。好是窦家风。年年秋色里,又香浓。风流全在主人翁。青青鬓,相映脸潮红。
寄经父。宋代。孔平仲。借问东来常太晚,富春亭下舣扁舟。阴天漠漠行梅雨,寒色萧萧报麦秋。曲渚浪平犹未渡,隔江风紧不胜愁。此中望断相思眼,家在蓬莱更倚楼。
题桂殿秋辞 其二。宋代。李仁本。巑兽石,错虬松,黛岚终日下天风。杖藜携我恣遥望,缥缈霓裳飞碧空。
畏虎。宋代。徐照。侯门无罴虎,进者何趑趄。主人畏客来,有甚虎与罴。彼此情不安,逢迎反忧悲。我爱由上翁,面有无求姿。不怨春作苦,联以岁晚期。藜藿如羊枣,豆粟兼晨炊。西风作霜晴,晓寒起呼儿。大儿收橡实,小儿拾松枝。无坟当自求,勿用他人为。
钱塘江上潮来去。花落花开六桥路。三竺三茅钟晓暮。当年梦境,如今故国,不忍回头处。
他谁做得愁如许。平地波涛挟风雨。往事凄凄都有据。月堂笑里,夕亭话后,自是无人悟。
青玉案(次韵戴时芳)。宋代。陈著。钱塘江上潮来去。花落花开六桥路。三竺三茅钟晓暮。当年梦境,如今故国,不忍回头处。他谁做得愁如许。平地波涛挟风雨。往事凄凄都有据。月堂笑里,夕亭话后,自是无人悟。
霜天晓角·小山幽彻。宋代。吴潜。小山幽彻。遍地堆香雪。只恐今宵入梦,梦到处、魂孤绝。八公头已雪。淮南分半席。莫道淹留何事,且长啸、对佳月。
惟寅以书贶驰使潞河适媵人偶举一子走笔赋答。明代。胡应麟。惊尘荡白日,羸马驰郊墟。怅彼同心人,缅邈百里馀。举头云中翮,有鸟衔尺书。粲粲瑶华札,开缄照衡庐。慰我加餐饭,问我何方居。十口寄他乡,晨餐食无鱼。芒鞋役款段,谁为供高车。感此长太息,临风重踟蹰。肮脏宇宙间,畸游抱琴书。朱门盛先达,落落穷相如。夙昔逢君侯,青骢曳华裾。情亲四十载,胶漆垂桑榆。缠绵国士念,涸辙频吹嘘。岂忘木桃报,再拜惭庭除。中闺夜得雄,旅抱偶一舒。眷言骨肉友,卧起同徐于。持此答芳讯,聊用当璚琚。颓然定一笑,为我掀
生日四首 其一。明代。释函可。忆当论死际,又过两年期。白日存吾分,寒风任尔吹。到边仍说法,有客尚投诗。且自欢兹会,明冬不可知。
赠山人张无惑善画山水。宋代。张舜民。西征已度故关山,秋雨零零路屈盘。受尽艰辛心不足,解程又展画图看。
翠渠席上指假山联句。明代。祁顺。溪洞斫山骨,斋居宜翠屏。斧痕丹玉润,水气苍苔腥。玲珑蛜螉窝,错落蝌蚪形。猛狞虎豹蹲,偃蹇蛟龙争。藤萝互联络,珠贝纷晶荧。举头见崔嵬,侧耳闻清泠。玄雾欲隐豹,幽谷疑闻莺。樽俎露微黛,帘幕摇空青。三山耸华岳,勺水分沧溟。镇重郁林珍,孤高碣石横。尺地同万里,片云倚千层。长江吞金焦,巨海失蓬瀛。白日迷沧洲,清风来赤城。浅深各异态,浓淡俱有情。风雷战六甲,乾坤开五丁。雄秀不可状,造化难为名。寻幽著屐难,入画挥毫精。佳趣满眉睫,不出门与庭。
冬至后雪。宋代。葛立方。客寐失通宵,寒声动泬寥。云容颓玉宇,雪阵搅层霄。点点楷灰落,亭亭柳絮飘。文窗斜击纸,老树巧装条。堕领筛寒髻,凌波洒碧绡。风狂初索索,雨细渐漉漉。入酒应愁冻,当炉觉易消。萧森声势密,飘瞥路岐遥。蓑冷翁仍钓,山迷客罢樵。裁纫铺缟素,修月层琨瑶。市小琼楼合,时和玉烛调。三章歌睿制,五板贺寒朝。吠犬惊南岭,骑驴忆灞桥。终南忧压脑,少室炫齐腰。嗟我星霜老,经时鬓发凋。摘蔬和冻煮,收叶带苏烧。路滑难求马,衣单悔贳貂。暖寒谁扫径,莫负紫金蕉。
葛鲁卿待制挽诗二首 其一。宋代。刘一止。先皇隆教育,师席重朝绅。模楷归元礼,纷纶仰大春。壮图初未究,归意久逾真。丘壑平生事,何人得此身。
题画六首 其一。宋代。郑元祐。舒啸风林云满溪,白驹空谷草萋萋。相逢不作苏门听,应有长松鹤未栖。
和石田先生落花诗 其五。明代。唐寅。夕阳芳草笛悠悠,春事惊看又转头。淅沥风光摇草树,骖邅时节逐川流。临阶忍数脂千片,绕树空烦绣半钩。九十繁华梭脱手,多情又作一番愁。
李子田有事代州闻敌犯羊防口憣然归县赋此寄怀。明代。谢榛。迁客复行役,翩翩向代州。尘飞随宦辙,云暝结边愁。归鸟异乡树,悲笳何处楼。黄花老山县,相待几枝秋。
乌夜啼(八之七)。宋代。陆游。从宦元知漫浪,还家更觉清真。兰亭道上多修竹,随处岸纶巾。泉冽偏宜雪茗,粳香雅称丝莼。_然一饱西窗下,天地有闲人。
太上皇帝圣体清康老母进封信安郡太夫人适斋。宋代。楼钥。清朝孝治古无伦,通籍推恩总及亲。八秩升班惟二老,九龄拜命更何人。春初庆席欢犹在,岁晚宸纶喜共新。须信长年多富贵,只因同见会昌春。
对莲花戏寄晁应之。宋代。张耒。平池碧玉秋波莹,绿云拥扇青瑶柄。水宫仙女斗新妆,轻步凌波踏明镜。彩桥下有双鸳戏,曾托鸳鸯问深意。半开微敛竟无言,裛露微微洒秋泪。晁郎神仙好风格,须遣仙娥伴仙客。人间万事苦参差,吹尽清香不来摘。
与竹为二陈进士乃尊题。明代。陈烓。先生高想超尘俗,蒋径新开十亩园。期与此君同节操,每寻幽处避嚣喧。风来小院声敲玉,雨过前山翠绕轩。昨夜春雷耸头角,龙孙无数出东垣。
五峰瀑布。宋代。倪思。行行穷尽深林外,碧瓦鳞差依翠麓。峰峦左右相回环,万叶霜丹间晴绿。忽闻雷霆脚底声,声撼乾关隐坤轴。双龙跃出两崖间,倒泻银河作飞瀑。
和陈敬则寄赠二首 其一。元代。刘崧。还家初制女萝衣,入里偏伤故旧稀。野鹤下迎行药径,沙鸥飞让钓鱼矶。烟尘十载青山在,江海何人白发归。昨夜珠林林下坐,依然月色满荆扉。
和简夫游南岩。宋代。韦骧。古寺因山半翠微,跻攀危蹬上云扉。祇应秀色随秋吹,还似红尘染客衣。子贱鸣弦方暇逸,渊明解绶已来归。吾侪幸得陪清览,相与优游养道肥。
诗人翻水尽,寂寞五侯烟。醉魂何在,应骑箕尾列青天。记得平生谈笑,夹岸手栽杨柳,同泛夜深船。溪水还依旧,深浅半青竿。
小神仙,殷七七,许闲闲。黄粱未熟,经游都在梦魂间。我厌嚣尘浊味,几欲凌云羽化,鸡犬不留残。俗事丹砂冷,且抱一枝安。
水调歌头(哭进道。“飞桥自古双溪合,柽柳如今夹岸垂”。么金店别业诗)。宋代。吕渭老。诗人翻水尽,寂寞五侯烟。醉魂何在,应骑箕尾列青天。记得平生谈笑,夹岸手栽杨柳,同泛夜深船。溪水还依旧,深浅半青竿。小神仙,殷七七,许闲闲。黄粱未熟,经游都在梦魂间。我厌嚣尘浊味,几欲凌云羽化,鸡犬不留残。俗事丹砂冷,且抱一枝安。
贾麟自睦来杭复将如苏戏赠短句。宋代。强至。春风那解系狂游,朝醉桐江暮柳洲。大手千篇随电扫,孤踪四海学云浮。荣名不落闲宵梦,退筑聊为晚岁谋。老橘残鲈犹有兴,片心还起洞庭舟。
过西邻许子看菊时曹子家傍焉 其四。明代。王世贞。醉眼摩娑不肯还,任他醮鼓也如闲。才穿丁邜桥头过,便是吾家郭里山。
春日田无杂兴。宋代。黄景昌。野色摇春麦正肥,烟村闲寂往还稀。未多桑盖簪初浴,更小茅茨燕次飞。行市绿蛆花泼眼,卧依黄犊草侵衣。数声桐角归来晚,杨柳移阴月半扉。
有感二首 其二。元代。王冕。对镜添惆怅,凭谁论古今。山河频入梦,风雨独关心。每念苍生苦,能怜荡子吟。晚来愁更切,青草落花深。
再逢虚中道士三首。唐代。贯休。天目西峰古坏坛,坛边相别雪漫漫。如今四十馀年也,还共当时恰一般。囊里灵龟小似钱,道伊年与我同年。壶中长挈天相逐,何处升天更有天。吾道将君道且殊,君须全似老君须。寻常有语争堪信,爱说蟠桃似瓮粗。
水调歌头。宋代。翁溪园。丹鹤结青士,玄鹿侍苍官。寿仙堂下,应伴凫舃戏莱斑。麟记当年绣绂,燕剪今朝彩胜,淑气逐椒盘。孕毓阳和粹,独占一春先。平淮了,勋业盛,傲东山。中原犹待经略,趣诏凤池还。更数尧阶五荚,又上华封三祝,千载圣须贤。即拜玉枝赐,长冠紫宸班。
又和晦翁棹歌。宋代。方岳。群仙曾此醉{左酉右光}船,插向苍崖不记年。蕙帐夜寒闻鹤语,人民城郭自堪怜。
杂挽诗四首 其二。宋代。李之仪。方报先同穴,俄闻改葬期。祇应偕老约,不拟异他时。已矣如何憾,贤哉有剩悲。会看松柏路,赐篆耸丰碑。
舟次羚羊峡。明代。李殷鼎。向晚群嚣息,移舟傍水隈。岩花迎露落,林鸟御风来。野寺钟声歇,荒村客思哀。推篷看明月,舟子莫相催。
香菌出括苍山谷中其味香滑绝妙昔尝欲献之寿。宋代。姜特立。薰蒸应地德,香滑异园蔬。天花非尔伦,金芝恐其余。雅宜斋庖荐,不受羊羹污。将欲献天子,谁为达区区。
脱京口·得船难。宋代。文天祥。经营十日苦无舟,惨惨椎心泪血流。渔父疑为神物遣,相逢扬子大江头。
别北窗竹。宋代。王禹偁。满窗疏韵伴吟声,别夜犹怜枕簟清。见说解梁难种植,此君相别若为情。
忆秦娥。宋代。秦观。蹄踏遍曲江花。曲江花。宜春十里锦云遮。锦云遮。水边院落,山下人家。茸茸细草承香车。金鞍玉勒争年华。争年华。酒楼青旆,歌板红牙。
金刚随机无尽颂·法界通花分第十九。宋代。释印肃。方云福德多,多数尚谣讹。法身超数量,菩提萨婆诃。
平原郡王南园诗二十一首·堆锦。宋代。姜特立。天机织处纷红绿,丹凤衔梭自往来。全似蜀江初濯罢,几和日暖锦千堆。
华严真师以诗见贶聊成二章纪其趣尚。宋代。司马光。素发青眸七十余,未尝游学只安居。旁无几杖身轻健,应为心闲得自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