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孔武仲金陵九咏 此君亭〈在华藏寺·

和孔武仲金陵九咏 此君亭〈在华藏寺·朗读

此君亭,位于金陵(即南京)的华藏寺内。诗人苏辙以绿竹和孤亭为主题,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其独特的诗意。

诗词的中文译文为:

绿竹不可数,
孤亭一倍幽。
色分岩石润,
梢出涧松修。
雪节寒方见,
春萌旱不抽。
故山多此物,
长恨未归休。

这首诗词以自然景观为基调,通过对绿竹和孤亭的描绘,表达了诗人离乡别井之情,以及对故山的思念和留恋。

诗词的诗意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解读:

首先,绿竹的数量是不可计数的,暗示了自然界的广袤和繁茂。与之相对的是孤亭,独自矗立在竹林之间,更显得幽静和孤寂。这种对比营造了一种强烈的空间感,使人感受到孤独和寂寞之中的宁静和安逸。

其次,诗中提到的岩石、涧松等景物,以及雪节和春萌,通过描写色彩和季节的变化,展现了自然界的美妙和多样性。这些景物的描绘使整个诗词更加生动,给人以视觉上的愉悦和享受。

最后,诗人表达了对故山的思念和留恋之情。诗中提到故山多此物,说明这些景物在诗人的故乡中更加常见,与此同时,也凸显了诗人离乡的遗憾和无奈。他长恨未能归还故山,无法再次欣赏到这些美丽的景物,这种情感在诗词中流露出来,给人以深深的感动和共鸣。

总体而言,这首诗词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展现了苏辙细腻的情感和对故乡的思念之情。诗人以简洁而优美的语言,将自然界的美妙和人情之间的纠葛融合在一起,给人以深深的触动。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苏辙

苏辙(1039—1112年),字子由,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嘉祐二年(1057)与其兄苏轼同登进士科。神宗朝,为制置三司条例司属官。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出为河南推官。哲宗时,召为秘书省校书郎。元祐元年为右司谏,历官御史中丞、尚书右丞、门下侍郎因事忤哲宗及元丰诸臣,出知汝州,贬筠州、再谪雷州安置,移循州。徽宗立,徙永州、岳州复太中大夫,又降居许州,致仕。自号颍滨遗老。卒,谥文定。唐宋八大家之一,与父洵、兄轼齐名,合称三苏。...

苏辙朗读
()

猜你喜欢

中年亲旧远,寂莫岁时过。有客山南集,开尊月下歌。

三更来白露,一水静银河。不得同清赏,因诗感慨多。

()
伊水摇镜光,纤鳞如不隔。
千龛道傍古,一鸟沙上白。
何事还山云,能留向城客。
()

()

驻跸当年帝子魂,鹃啼陵木不堪论。翠华影没馀云树,黑气烟沈向海门。

正笏朝衣谁劝讲,断维祭器竟先奔。只今独有厓前月,长照荒林怨断猿。

()

蟹眼初翻颗颗珠,斟来香色味皆殊。《茶经》但著人间品,识得天河一派无。

()

蝴蝶儿,小腰支,粉香零落翅双垂。晚风帘卷迟。

命短春三月,花寒瘦一枝。可怜不到梦醒时,断肠君不知。

()

舶趠风下东吴舟,抔土移入漳泉秋。初疑紫莛攒翠凤,恍如绿绶萦青虬。

猗猗九畹易消歇,奕奕百亩多淹留。轩窗相逢与一笑,交结三友成风流。

()

海畔尖山似剑铓,秋来处处割愁肠。

若为化得身千亿,散上峰头望故乡。

()

旋葺荒园,初开小径。物华还与东风竞。曲槛晖晖落照明,高城冉冉孤烟暝。
柳色金寒,梅花雪静。道人随处成幽兴。一杯不惜小淹留,归期已理沧浪艇。

()

京国三年别,驱驰越汉皋。冰霜纲纪地,旦暮简书劳。

入觐还相慰,能官见所操。临分赠淇玉,更为谢同袍。

()

石鼓高悬蕴大音,白云峰顶始铺金。
能来斯地鼓斯鼓,尽达曹溪圣祖心。

()
川上数峰青,林间一水明。
闲云无定体,幽鸟不知名。
游侣既非约,归期莫计程。
锱铢人世事,休强作威狞。
()

闲傍珠帘散漫初,垂垂欲下得风扶。
绣床渐满圆还碎,醉目遥看有似无。
只见鱼吞池面水,不知萍满岸头湖。

()

海棠花开秋雨霏,休将迟暮怨芳菲。东园桃李盈千树,昨日秾华今日稀。

()
长卿召问自拘监,子云待诏因王音。
得官甚薄不捄辱,作赋可怜空苦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