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旱

春旱朗读

《春旱》是苏辙在宋代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它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春旱》中文译文:
旧俸存无几,
生齿日益多。
敝庐虽粗完,
空廪无麦禾。
首种二顷田,
奈此春旱何。
谁能持只鸡,
一酹邢山阿。
饥寒谁相念,
幸龙未见呵。
去年投虎头,
叩门用干戈。
邂逅一尺雨,
岂复阴阳和。
幽明初不隔,
诚意岂在多。
恻然上通天,
矧此一盘涡。
云兴雨随至,
父老行且歌。

诗意和赏析:
《春旱》描绘了作者苏辙所处的时代(宋代)春季的旱灾场景,以及人们在饥荒中的困境和希望。整首诗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灾害和人民生活的关切,同时也流露出对社会的期望和呼吁。

诗的开头,作者写道旧俸已经所剩无几,而人口却日益增多。敝庐虽然简陋但已建好,但是空仓没有谷物。这描绘了缺乏物质资源和生活困境的现状。

接下来,诗人表达了对春季旱灾的无奈。他说自己种植了两顷田地,却无法面对这样的春季旱灾。这里的“春旱何”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灾害的无奈和痛苦。

诗的后半部分,表达了作者对社会的期望和对他人的关怀。他希望谁能拿出一只鸡,用它来祭祀邢山,以求得雨水降临。作者呼吁人们在饥寒之中互相关心,同时也表达了对神灵的信仰和期望。

接着,作者回顾了过去的经历。他提到去年他曾经投靠过虎头山,用干戈敲门。这是在形容作者曾经为了生存而不得不采取极端手段的情景。

最后,诗人表达了对雨水的盼望和对社会的期待。他说遇到一尺雨,也无法使阴阳和谐。幽明之间的界限初初并未隔绝,诚意并不需要太多。他希望社会能像一盘涡一样,凝聚力量,云起雨随来,老百姓们行走时能够歌唱。

整首诗词通过简练而质朴的语言,描绘了当时的社会困境和人们的苦难,同时也流露出对希望和改变的渴望。它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灾害的无奈和对社会的期望,以及对人与人之间相互关怀的呼唤。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苏辙

苏辙(1039—1112年),字子由,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嘉祐二年(1057)与其兄苏轼同登进士科。神宗朝,为制置三司条例司属官。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出为河南推官。哲宗时,召为秘书省校书郎。元祐元年为右司谏,历官御史中丞、尚书右丞、门下侍郎因事忤哲宗及元丰诸臣,出知汝州,贬筠州、再谪雷州安置,移循州。徽宗立,徙永州、岳州复太中大夫,又降居许州,致仕。自号颍滨遗老。卒,谥文定。唐宋八大家之一,与父洵、兄轼齐名,合称三苏。...

苏辙朗读
()

猜你喜欢

飘然尘外人,一笠千山雨。身似孤云闲,悠悠任来去。

()

太行生翠云当幰,卤泽晴皑雪满锄。伯乐不来骐骥老,年年峻阪上盐车。

()

冠春闱。游春苑,醉春觞。帽檐斜,花影悠扬。玉河飞骑,似闻争说李东阳。

阻风中酒,如余者,老大徒伤。

()

流转吴会间,何地为吾土。登高望九州,极目皆榛莽。

寒潮荡落日,杂遝鱼虾舞。饥乌晚未栖,弦月阴犹吐。

()

春先到。愁先到。嫩莺故对新丛叫。懒把云和抱。

愁先到。春先到。花轻蝶乱东风袅。捻却花相照。

()

螺园冬日我来频,绛帐梅花报早春。寒气化为香雪海,高风清似玉堂人。

言欢有累煎茶碗,感旧无烦漉酒巾。寄与程门诸弟子,莫将熟客认嘉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