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王适炙背读书

和王适炙背读书朗读

《和王适炙背读书》是苏辙在宋代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少年读书处,寒夜冷无火。
老来百事慵,炙背但空坐。
眼昏愁细书,把卷惟恐卧。
寒衣补故褐,家酿熟新糯。
微微窗影斜,暧暧云阴过。
昏然偶成寐,鼻息已无奈。
儿童更笑呼,书册正前堕。
衰懒今自由,不复问冬课。

诗意:
这首诗词描绘了一个老年人的读书情景。诗人苏辙以自己和友人王适为题材,表达了对读书的热爱和对年华逝去的感叹。在少年时代,读书之处虽然寒冷,却充满了温暖的希望;而到了老年,身心懒散,只能独自坐着晒太阳,背对着书本。眼睛昏花,读书时愁苦,担心读着读着就会睡着。虽然衣服已经用旧,但家酿的酒却越发醇美。微弱的窗影斜斜投射,云阴渐渐遮蔽阳光。不经意间陷入瞌睡,呼吸声已经无力。孩子们笑着叫唤,书册落在地上。老年的颓废和懒散使他不再关心冬天的功课。

赏析:
这首诗词通过描绘老年人读书时的情景,展现了岁月流转中的变化和人生的无常。诗中少年时代的读书场景与老年时的寂寞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突显了光阴易逝、人生短暂的主题。诗人苏辙以自己和朋友王适为主题,将个人的情感与普遍的人生境遇相结合,使得诗作具有普世的共鸣力。通过描写眼昏、愁苦、瞌睡等细节,诗人成功地表现了老年人读书时的困境和无奈感。最后两句以儿童的笑声和书册的落地作结,烘托出老年人的衰懒和自由,同时也暗示着时间的无情和生命的脆弱。整首诗词以简洁明快的语言表达了对岁月流转和人生意义的深思,给人以思考和共鸣的空间。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苏辙

苏辙(1039—1112年),字子由,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嘉祐二年(1057)与其兄苏轼同登进士科。神宗朝,为制置三司条例司属官。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出为河南推官。哲宗时,召为秘书省校书郎。元祐元年为右司谏,历官御史中丞、尚书右丞、门下侍郎因事忤哲宗及元丰诸臣,出知汝州,贬筠州、再谪雷州安置,移循州。徽宗立,徙永州、岳州复太中大夫,又降居许州,致仕。自号颍滨遗老。卒,谥文定。唐宋八大家之一,与父洵、兄轼齐名,合称三苏。...

苏辙朗读
()

猜你喜欢

后主忘家不悔,江南异代长春。
今日景阳台上,闲人何用伤神。
()

觉后难重睡,醉馀还独醒。东窗不肯白,挑尽一灯青。

()
野竹自成径,绕溪三里馀。
檀栾被层阜,萧瑟荫清渠。
日落见林静,风行知谷虚。
田家故人少,谁肯共焚鱼。
()

过尽重湖复过山,阴凝忽变雪花团。
路迷曲折易成远,风助横斜巧送寒。
忆昨片帆离渡口,特烦千骑驻江干。

()

睿心重离析。
歧路清江隈。
四面寒飚举。

()

萧萧鸣秋林,皎皎流天汉。啾啾蛩音哀,荧荧烛光灿。

绵蔓抱所思,忧耿夜将旦。我寒非无衣,我饥非无粲。

()
端午人间拟醉眠,旅情茅店独萧然。
起寻诗句记佳节,万里无云月满天。
()
自从笔削三千首,复见风骚二百年。
佳句独为时辈许,幽光长伴客星悬。
耳孙文采方高蹈,鼻祖声名更盛传。
曾到先生栖隐处,桐君山下好林泉。
()

百幅晴漪,渔舟个个能轻妙。几村红树,将郭外人家萦抱。

历历苇花明处,是水仙之庙。正蘸上、一缕残照。

()

联舟投岸火,彀牖却江风。烧烛对长夜,添衣促侍童。

差谺矶突浪,荡泊怒潜龙。雷骇千峰动,星看双剑雄。

()

前朝进士过林扃,信宿论心为竦听。云气夜蟠雄剑紫,天光寒入旧毡青。

不同嘉树生南国,犹梦鲲鱼化北溟。老我归田有龙具,仅堪供卧读牛经。

()
仙客之名从此有。
多谢风流,飞驭陪尊酒。
持此一卮同劝後。
愿花长在人长寿。
()

月入高天更漏迟,天香消尽桂花枝。
金晶气爽飘风露,银汉波翻动鼓旗。
蟋蟀满林罗袖湿,骆驼千帐笛声悲。

()

()

三砚联翩买券成,绝胜玉杵聘云英。
拊摩无粟向肌起,涂抹有花从笔生。
韫匵每愁逢暴客,倾囊或笑费方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