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城宰韩秉文惠日铸茶。宋代。苏辙。君家日铸山前住,冬后茶芽麦粒粗。磨转春雷飞白雪,瓯倾锡水散凝酥。溪山去眼尘生面,簿领埋头汗匝肤。一啜更能分幕府,定应知我俗人无。
《宋城宰韩秉文惠日铸茶》是苏辙创作的一首诗词,讲述了宰茶人韩秉文在宋城的日常生活和对茶的热爱。以下是对该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君家日铸山前住,
冬后茶芽麦粒粗。
磨转春雷飞白雪,
瓯倾锡水散凝酥。
溪山去眼尘生面,
簿领埋头汗匝肤。
一啜更能分幕府,
定应知我俗人无。
诗意:
这首诗词描绘了韩秉文作为宰茶人在宋城的生活情景和他对茶的热爱。诗中通过描写茶叶的制作过程和喝茶的情景,表达了作者对茶文化的推崇和对粗茶淡饭生活的赞美。诗人通过描绘细节和情感的交融,表现了他对简朴生活的热爱和对物质追求的超越。
赏析:
1. 诗中的“君家日铸山前住”,形象地描绘了韩秉文在山脚下的住所。这里的“君家”可能指的是文人雅士的居所,也可能是诗人自称,意味着他对韩秉文的尊敬和赞扬。
2. “冬后茶芽麦粒粗”描述了冬天后茶芽的形态,表现了茶的初生态,也反映了茶叶的粗糙质地,突显了制茶过程的朴实和粗陋。
3. “磨转春雷飞白雪,瓯倾锡水散凝酥”描绘了磨茶和冲泡茶的过程。磨茶时石磨的声音如春雷般响起,冲泡时锡水倒入瓯杯中,茶汤如凝固的酥状物散发出香气。这些描写使人感受到茶文化的细腻和独特魅力。
4. “溪山去眼尘生面,簿领埋头汗匝肤”表现了韩秉文工作的辛苦和专注。他在山野间忘却尘世的纷扰,专心致志地从事茶叶的制作,体现了对茶道的真挚追求和对生活的执着态度。
5. 最后两句“一啜更能分幕府,定应知我俗人无”,表达了作者对茶的理解和认识。他认为一口茶可以使人超脱尘世的纷扰,体验到幕府之间的区别,而这种体验只有懂得欣赏茶的人才能体会到,暗示了茶文化的高雅和独特的价值。
总体而言,这首诗词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刻的思考,展现了作者对茶文化的热爱和对简朴生活的赞美。诗中融入了对茶的制作和品茗过程的描写,使读者能够感受到茶文化的魅力和作者对茶道的真挚追求。这首诗词以简洁明了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对茶的理解和对生活的态度,给人以启迪和思考。
苏辙(1039—1112年),字子由,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嘉祐二年(1057)与其兄苏轼同登进士科。神宗朝,为制置三司条例司属官。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出为河南推官。哲宗时,召为秘书省校书郎。元祐元年为右司谏,历官御史中丞、尚书右丞、门下侍郎因事忤哲宗及元丰诸臣,出知汝州,贬筠州、再谪雷州安置,移循州。徽宗立,徙永州、岳州复太中大夫,又降居许州,致仕。自号颍滨遗老。卒,谥文定。唐宋八大家之一,与父洵、兄轼齐名,合称三苏。...
苏辙。苏辙(1039—1112年),字子由,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嘉祐二年(1057)与其兄苏轼同登进士科。神宗朝,为制置三司条例司属官。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出为河南推官。哲宗时,召为秘书省校书郎。元祐元年为右司谏,历官御史中丞、尚书右丞、门下侍郎因事忤哲宗及元丰诸臣,出知汝州,贬筠州、再谪雷州安置,移循州。徽宗立,徙永州、岳州复太中大夫,又降居许州,致仕。自号颍滨遗老。卒,谥文定。唐宋八大家之一,与父洵、兄轼齐名,合称三苏。
呈文叔兄。元代。吴景奎。平生知我无如子,奈此别离情思何。春水连天归雁尽,故山回首白云多。王门鼓瑟应难遇,宾馆无鱼直赋歌。为问吾宗老兄弟,近来潘鬓几分皤。
瑶华慢三首 其三。清代。史承谦。冷弦悽断,凤腔灯残,展转悲畴昔。竟床长簟空,对影怅望,芳音遥隔。尘昏宝镜,更谁伴、空林萧寂。漫疑他、寒夜清辉,还照玉人颜色。含情旋抱金徽,待别鹄重弹,兰襟先湿。安仁憔悴,忍独耐、蓟北荒凉愁夕。琼笺漏永,写怨乌丝频擘。恨茫茫、碧落黄泉,只供方诸泪滴。
赠唐太史养疾寺居五首 其四。明代。王慎中。如何天上贵,别有世中情。舍己皈慈法,斋心托化城。云衣披箨粉,风色泛松声。纷纷车马路,谁识有南荣。
贺梅子玉州判升同知。明代。袁华。昆山古娄县,肇自秦汉置。沿革无靡常,东西屡迁治。张昭首锡爵,习俗颇醇粹。徂晋历唐宋,天挺生人瑞。王李文武才,范卫廊庙器。流风尚不泯,比屋敦礼义。伟哉教养功,必藉循良吏。皇元集大统,经国远垂制。乃俾县升州,秩视古男卫。牧守责匪轻,考最备五事。州介江海交,梯航四方至。击筑吹笙竽,化居联甲第。迩年兵旅兴,连营举烽燧。征输星火急,惨惨民日瘁。不有贤者出,何以慰憔悴。夫君列仙胄,来作州佐贰。炯然玉壶冰,岂受纤芥翳。忍穷如铁石,蔬食不二味。绣衣观民风,徒步屏车骑。察君能尽职,务德布恩惠。上卿太尉府,待君位不次。区区贪墨徒,朘剥崇货利。事露藉其家,窜殛及舆隶。嗟彼本无术,视兹胡不愧。蹇予濩落材,佔毕守章句。聊以纪之诗,用告诸在位。
闰月二日雨三日复雨寄斯远三首。宋代。赵蕃。夏雨多骤止,晚洒苦易乾。阴乎不能释,膏尔殊未阑。疎疎政檐溜,浩浩忽木端。沈疴顿如失,甘寝不自安。迟明复大集,平地如涌湍。戏作拥鼻调,以歌田父欢。
鄱阳汤仲材以其家息庵存斋东涧三大老鄂州黄。元代。方回。晦静先生甲戌榜,元章先子幸同年。升沈一付六如梦,休赋青云紫陌篇。
和骞右丞省中暮望。唐代。杨炯。故事闲台阁,仙门蔼已深。旧章窥复道,云幌肃重阴。玄律葭灰变,青阳斗柄临。年光摇树色,春气绕兰心。风响高窗度,流痕曲岸侵。天门总枢辖,人镜辨衣簪。日暮南宫静,瑶华振雅音。
金台岁暮有怀。明代。谢会。寒尽天涯岁又新,一尊孤赏帝城春。悬知江畔寻梅路,踏雪吟行少一人。
寄题韩勉夫枝巢。宋代。王洋。适时非履险,足分不忧贫。须信人间世,宜思物外身。荣柯堪欢蚁,饱露可怜螓。更谢东方朔,能安一老臣。
无题·来是空言去绝踪。唐代。李商隐。来是空言去绝踪,月斜楼上五更钟。梦为远别啼难唤,书被催成墨未浓。蜡照半笼金翡翠,麝熏微度绣芙蓉。刘郎已恨蓬山远,更隔蓬山一万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