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鲜于子骏益昌官舍八咏其四巽堂

和鲜于子骏益昌官舍八咏其四巽堂朗读

《和鲜于子骏益昌官舍八咏其四巽堂》是苏辙在宋代所写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对该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山前三秦道,车马不遑息。
日出红尘生,不见青山色。
峰峦未尝改,往意自奔迫。
谁言幽堂居,近在使者宅。
俯听辨江声,却立睨石壁。
藤萝自太古,松竹列新植。
暑簟卧清风,寒樽对佳客。
试问东行人,谁能同此适。

诗意:
这首诗以描绘苏辙在鲜于子骏益昌官舍中的感受为主题。诗人在这个幽静的住所中,感受到外界喧嚣与纷扰的对比,表达了自己的情绪和心境。他描述了山前三秦道上车马喧嚣,红尘滚滚,难以看到远处青山的景色。然而,周围的山峰依然高耸不变,自己的心思却不断追逐前往的目标,感到迫不及待。诗人反问谁说这个幽静的堂居与使者宅邸相距甚近,他低头倾听江水的声音,却仰望石壁。藤萝蔓延至太古时代,而松竹却是最近种植的。他在凉爽的席榻上休息,与佳客共享寒冷的酒。最后,诗人向东行的旅人提问,有谁能与他有着相同的心境和感受。

赏析:
这首诗词以对比的手法表达了诗人内心的矛盾和追求。在外界喧嚣的车马声和红尘中,诗人感受到了世俗的浮躁和喧嚣,而自己内心的向往和追求却无法停歇。山峰高耸不变,象征着永恒和坚定,而诗人的往意却让他感到迫不及待。通过描述宁静的幽堂居所与外界的对比,诗人表达了自己追求内心宁静与远离纷扰的愿望。他倾听江水的声音,凝望石壁,展示了对大自然的敏感和对人生的思考。藤萝与松竹的对比,展现了古老与新生的对比,也体现了时间的流转和变迁。在幽静的环境中,诗人享受清风和冷酒,与佳客共同分享。最后,诗人向东行的旅人发问,希望能够找到与他有着相同心境的人。整首诗词通过对比和景物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宁静与追求的渴望,以及对人生意义的思考。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苏辙

苏辙(1039—1112年),字子由,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嘉祐二年(1057)与其兄苏轼同登进士科。神宗朝,为制置三司条例司属官。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出为河南推官。哲宗时,召为秘书省校书郎。元祐元年为右司谏,历官御史中丞、尚书右丞、门下侍郎因事忤哲宗及元丰诸臣,出知汝州,贬筠州、再谪雷州安置,移循州。徽宗立,徙永州、岳州复太中大夫,又降居许州,致仕。自号颍滨遗老。卒,谥文定。唐宋八大家之一,与父洵、兄轼齐名,合称三苏。...

苏辙朗读
()

猜你喜欢

当年秉笏独书思,每进难陈父子词。逮托北门荣昼锦,永昭陵远梦罘罳。

()

十载冠簪恋建章,岂能经术老为郎。去从酒母双茅狗,归问仙人五穗羊。

黄发几家犹旧客,白云何处是吾乡。候门稚子欢迎日,千树梅花一草堂。

()

楚怀听秦诳,身作咸阳鬼。当时屈原争,坐困椒兰毁。

襄王复不悟,远作江南徙。行吟沅湘间,形槁颜色悴。

()
不用忧他道路难,浑沦宇宙杳无端。
齐腰若未能逃佛,灭迹何妨且弃官。
节士挺身松柏比,田翁满眼稻粱看。
明年饱喫宣州饭,管取便便此腹胖。
()

起起公终矣,斯文将奈何。新书传异域,旧隐寄东坡。

直道谋身少,孤忠为国多。死生公论在,高义山峨峨。

()

蓬莱仙人居五城,六鳌戴山波不惊。吮豪池头阎画史,扫雾驱烟移翠屏。

城中无山爱山好,凭轩迥出秋云杪。似有青猿隔薜萝,直疑白鹤回穹昊。

()
小盖高肩翼蔽无,钟山寺里换篮舆。
相逢举止无羞涩,一段风流似上都。
()

草堂人远只存诗,几席临风入咏思。
文印幸传同谷谱,祖灯犹照曲江碑。
濡毫省闼春霖足,立马君门夜漏迟。

()

此道于今竟莫论,当年鲍叔幸犹存。气倾渤海潮头水,手挽阴山雪底魂。

白草尚多缠野恨,黄沙无计借馀暄。人间岂必奇男子,肯惜春风散五原。

()
荷衣老长官,拥紬呼衙晚。
黄阁有造父,伏骥起编栈,广文局如水,何人檄慵慢。
岂无同升公,空谷饱藜苋。
寄书获我心,正须衡阳雁。
()

东阁欢娱地,朝来遽寂寥。贤关一步近,怅望玉人遥。

()

莫上李陵台,请看苏武节。此节受自汉天子,携来胡地共冰雪。

毡为餐,雪为水,羝乳不生臣心死。单于秋风海上来,吹尽节旄春不回。

()

一犁烟雨荻村田,细雨浮花入近川。二麦计收多十斛,瓦盘盛酒拜皇天。

()

识者应希听者沈,独将幽思寄遗音。阳春有价高难和,流水无弦杳莫寻。

明月碧天双鹤唳,西风疏柳一蝉吟。徘徊隐几忘言久,窗外寒松烟翠深。

()
蜀国山河在,梁原草树深。
暮云千里色,无处不伤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