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无月同诸子二首

中秋无月同诸子二首朗读

诗词:《中秋无月同诸子二首》
朝代:宋代
作者:苏辙

卷衣换斗酒,欲饮月明中。
坐看浮云合,遥怜四海同。
清光知未泯,来岁尚无穷。
且尽樽中渌,高眠听雨风。

中文译文:
我卷起衣襟,换上满斗的酒,欲在月明之中畅饮。
坐在这里看着飘动的云彩相聚,远远怜悯四海万物同在。
明亮的月光明白地知道自己的存在并未消逝,明年的日子仍然无限。
暂且将酒杯中的浊物尽情饮尽,高高地躺下倾听雨声和风声。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苏辙创作的中秋节题材诗词,共分为两首。它以清新、明亮的语言描绘了中秋夜的景象和作者的情感。

首先,诗人卷起衣襟,换上斗满的酒,意欲在明亮的月光下尽情畅饮。这一句表达了诗人对节日的喜悦和豪情,也暗示了他要与诸位朋友一同欢聚共度中秋。

接着,诗人坐在那里看着飘动的云彩相聚,远远怜悯四海万物同在。这句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景象产生的情感共鸣,他感叹着四海之间的万物都在同样的明月之下,展现出了人与自然的和谐与共生。

第三句,诗人认为明亮的月光知道自己的存在并未消逝,预示着明年的日子无限延续,充满希望与未知。这句表达了诗人对未来的乐观态度,对生活的无限期待。

最后,诗人表示暂且将酒杯中的浊物尽情饮尽,高高地躺下倾听雨声和风声。这句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宁静、舒适的向往。他希望能够抛开尘世的烦恼,沉浸在大自然的怀抱中,与雨声和风声共鸣,获得内心的宁静和平和。

整首诗以中秋节为背景,以描绘自然景象为手法,展示了诗人对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以及对未来的美好展望。通过诗中的意象和情感表达,读者可以感受到中秋夜的宁静、和谐与希望,也能够引发对生命、自然和人与人之间的共通性的思考。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苏辙

苏辙(1039—1112年),字子由,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嘉祐二年(1057)与其兄苏轼同登进士科。神宗朝,为制置三司条例司属官。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出为河南推官。哲宗时,召为秘书省校书郎。元祐元年为右司谏,历官御史中丞、尚书右丞、门下侍郎因事忤哲宗及元丰诸臣,出知汝州,贬筠州、再谪雷州安置,移循州。徽宗立,徙永州、岳州复太中大夫,又降居许州,致仕。自号颍滨遗老。卒,谥文定。唐宋八大家之一,与父洵、兄轼齐名,合称三苏。...

苏辙朗读
()

猜你喜欢

我祖本寒儒,曾抱淩云志。下帏扃小楼,旋折南宫桂。

吾父既治经,毕生好自励。养素乐田园,田园最深邃。

()
永日无他念,孤清吏隐心。
竹声并雪碎,溪色共烟深。
数息闲凭几,缘情默寄琴。
谁知同寂寞,相与结知音。
()

郑州民稠田不足,生计家家只耕陆。岁饥麻豆不堪充,小户年来多种粟。

粟苗幪幪过人长,粟叶青青粟穗黄。老妻稚子欣欣喜,晚摘成筐夜舂米。

()

敢嗟君不怜,自是命不谐。著破三条裾,却还双股钗。

()

平明小队出郊墟,尽日登临据隼旟。
闻道仙人尸解去,尚应犹学世间书。

()
西子相思切。
委萧萧、风裳水佩,照人清越。
山染蛾眉波曼_,聊可与之娱悦。
便莫赋、湘妃罗袜。
()

造化新归掌握中,鸢飞且策蔡伦功。青霄直捧尧天日,碧落高翔舜世风。

线索休嫌牵系累,羽毛真赖剪裁工。春来里巷浑无事,乐意群看五尺童。

()

偶依松石坐,閒咏草堂诗。宿鹤林中静,归云川上迟。

千峰秋似水,多难鬓成丝。自识盈虚理,浮生更不疑。

()

坏郭郊丘里,长桥烟浪间。
幽花经雨润,独鸟受风还。
春水围丛薄,晴云吐乱山。

()

春来频到宋家东,垂袖开怀待好风。

莺藏柳暗无人语,惟有墙花满树红。

()
寿香烟篆金炉细。
寿酒邀宾至。
寿筵两畔列红妆。
寿曲仙音一品、舞霓裳。
()
如何是道。
这一点、古今寻求颠倒。
人人有分,个个不亏少。
皆因动念错,染着处、便生烦恼。
()

种桃种得春一原,逃死逃得秦外天。杀鸡为黍替草具,不识晋语犹秦言。

昨日相逢今日别,流水落花行路绝。鸡黍更从仙隐设,疑是齐东野人说。

()

舆曳入崔嵬,连天雾不开。
惊波掀过雨,细路滑苍苔。
瞰下忧鱼葬,凌高被岛猜。

()
插天千丈两碧城,中有玉堑空岩扃。
瀑流悬布不知数,乱落嵌根飞白雨。
瑶琨为室云为关,龙君所居朱夏寒。
不辞击棹更深入,万一龙惊雷破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