癸丑二月重到汝阴寄子瞻二首

癸丑二月重到汝阴寄子瞻二首朗读

《癸丑二月重到汝阴寄子瞻二首》是宋代苏辙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我为您提供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癸丑二月重到汝阴寄子瞻二首

忆赴钱塘九月秋,
同来颍尾一扁舟。
退居尚有三师在,
好事须为十日留。

倾泻向人怀抱尽,
忠诚为国始终忧。
重来东阁皆尘土,
泪滴春风自不收。

百顷西湖十里源,
近依城郭带川原。
古台駊騀先临水,
野寺参差半掩门。

远泛便成终日醉,
幽寻不尽数家园。
钱塘未到能先说,
更着青山两岸屯。

诗意:
这首诗词是苏辙在重回汝阴时写的寄给子瞻的两首诗。诗人回忆起九月秋天赴钱塘的往事,与子瞻一同乘坐小船从颍尾来到汝阴。尽管退居汝阴,但他仍然有三位老师在那里,他希望能留下十天的时间来做一些好事。

诗中表达了诗人对国家的忠诚和担忧,他倾注了全部心血,却无法得到人们的理解和接纳。他的忠诚始终为国家所忧虑。重回东阁时,发现一切都被尘土所覆盖,他的泪水在春风中被吹散,无人来擦拭。

诗中还描绘了西湖的美景,湖水源远流长,靠近城郭,环绕着山川。古老的台阶上马匹优美地临水,野寺参差不齐,门户半掩。

诗人远离尘嚣,漫游在山水之间,心境宁静,仿佛找到了家园。尽管还未到达钱塘,但他已经可以预见到那里青山环绕的景色。

赏析:
这首诗词以苏辙独特的笔触描绘了他的感慨和思念之情。诗人通过回忆自己的经历和展望未来,表达了对国家和家园的忠诚和眷恋之情。他的诗意饱含深情,通过描绘自然景色和个人情感,展示了苏辙独特的感受和表达能力。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优美,具有一定的抒发和倾诉之意,展示了苏辙作为一位文人的才情和情感世界。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苏辙

苏辙(1039—1112年),字子由,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嘉祐二年(1057)与其兄苏轼同登进士科。神宗朝,为制置三司条例司属官。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出为河南推官。哲宗时,召为秘书省校书郎。元祐元年为右司谏,历官御史中丞、尚书右丞、门下侍郎因事忤哲宗及元丰诸臣,出知汝州,贬筠州、再谪雷州安置,移循州。徽宗立,徙永州、岳州复太中大夫,又降居许州,致仕。自号颍滨遗老。卒,谥文定。唐宋八大家之一,与父洵、兄轼齐名,合称三苏。...

苏辙朗读
()

猜你喜欢

罨重城。凄凄风雨都来,伴我孤征。渐湿雾凄迷不断,薄寒料峭还生。

秋心暗惊。

()

山绕孤城水拍空,惜无残月照疏桐。
江干云断夜来雨,木末凉生秋到风。
六代兴亡知寺古,老禅神异载碑丰。

()

地气寒不畅,严风无定时。挑灯青烬少,呵笔尺书迟。

白兔没已久,晨鸡僵未知。伫看开圣历,喧煦立为期。

()

霜冷吴江夜抖翎,烧残野火当藜青。雨馀神鬼连宵哭,漏静蛟鼍隔水听。

极浦航归因草草,远湾烟霁一星星。云龙山下空回首,点笔山人放鹤亭。

()
篮里清风,手头生活。
要将鱼目换明珠,岂是慈悲菩萨。
有智彗人,不消一劄。
()

父祖同登六十春,相逢草草大江濆。羡君不使囊锥见,笑我空将芰制焚。

闻道都人时载酒,未容俗客细论文。他年小筑柯山畔,泉石风光剩欲分。

()

溪桥一树玉精神,香色中间集大成。
疏影逼真前处士,群花推重老先生。
春回陇首人千里,月到窗前梦五更。
甚欲折来还不忍,岁寒留取看峥嵘。
()

夜梦东南五色云,晓闻使者已临门。府中重遣年前赐,幕下多承望外恩。

芝草暖霞浮露綵,藕丝秋水织霜痕。何因得侍西园宴,宫锦淋漓献寿樽。

()
舞困歌慵酒梦迟,小栏舒腕转腰时。
落花垂柳娇无力,都送春愁上两眉。
()

奉君千斛酒,不尽万古情。但令日日事狂醉,何用身后留空名。

汉家当时重公卿,天子亦复称圣明。相如徒为茂陵槁,贾谊终作长沙行。

()

噭噭云间雁,飞鸣各有适。翩翩水中凫,中道乖羽翼。

我当还故栖,子病卧蓬室。明发从此辞,遥遥望乡国。

()
齿齐膘足毛头腻,秘阁张郎叱拨驹。
洗了颔花翻假锦,走时蹄汗蹋真珠。
青衫乍见曾惊否,红粟难赊得饱无。
丞相寄来应有意,遣君骑去上云衢。
()

往年莺谷接清尘,今日鳌山作侍臣。二纪计偕劳笔研,

一朝宣入掌丝纶。声名烜赫文章士,金紫雍容富贵身。

()
会合都从戊巳家,金铅水汞莫须夸。
只此物,结丹砂,反覆阴阳色转华。
()

古藓护疏枝,幽花发短篱。唯宜霜月照,莫遣雪风知。

数点玲珑玉,三生洒落姿。自从窗外见,风味至今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