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子瞻习射

闻子瞻习射朗读

《闻子瞻习射》是苏辙在宋代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旧读兵书气已振,
近传能射喜征鼖。
手随乐节宁论中,
箭作鸱声不害文。
力薄仅能胜五斗,
才高应自敌三军。
良家六郡传真法,
马上今谁最出群。

诗意:
这首诗词以子瞻(子瞻为苏辙的字)习射为题材,表达了对习射技艺的赞赏和对自身才能的自信。诗中提到自己曾经读过兵书,战意已经激发。近来,有关自己射箭能力的传闻传播开来,苏辙因此感到欣喜,并以此为征服敌人的征兆。他认为自己的射箭技艺可以与音乐的节奏相协调,箭射出去时不会破坏诗文的意境,反而会增添一种鸱鸟的声音,使整个景象更加生动。虽然自己的力量不足以胜过五斗米的重量(即百步穿杨),但是他的才华卓越,可以应对任何敌军的挑战。他还提到了六郡的良家子弟都传承了真正的射箭技法,而在马上射箭中,如今谁能最出众呢?

赏析:
这首诗以自嘲和自信的口吻表达了苏辙对自己射箭技艺的自豪和自信。他认为自己的习射技艺已经达到了非凡的水平,能够与音乐相契合,不仅不会破坏文学意境,反而会丰富诗文的表现力。诗中的鸱鸟声象征着箭的射出声音,使诗词更加生动有趣。苏辙虽然承认自己的力量有限,但他相信自己的才华可以胜过敌军,展示出他的自信和豪情。最后,他提到了六郡的良家子弟都传承了真正的射箭技法,表达了对这个领域的重视,并留下了一个问题,即在马上射箭的技艺中,如今谁能最出众,给读者留下一种悬念和思考的空间。

这首诗词展现了苏辙对射箭技艺的热爱和自信,同时也反映了宋代文人士人才辈出的局面。它既有个人情感的表达,又有对时代背景和社会现象的观察,具有一定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苏辙

苏辙(1039—1112年),字子由,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嘉祐二年(1057)与其兄苏轼同登进士科。神宗朝,为制置三司条例司属官。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出为河南推官。哲宗时,召为秘书省校书郎。元祐元年为右司谏,历官御史中丞、尚书右丞、门下侍郎因事忤哲宗及元丰诸臣,出知汝州,贬筠州、再谪雷州安置,移循州。徽宗立,徙永州、岳州复太中大夫,又降居许州,致仕。自号颍滨遗老。卒,谥文定。唐宋八大家之一,与父洵、兄轼齐名,合称三苏。...

苏辙朗读
()

猜你喜欢

慈乌哑哑度南枝,游子惊寒泪满衣。自愧一身淹岁月,难将寸草报春晖。

关山远望情何极,菽水承欢事已违。肠断几回空送目,孤云欲傍大行飞。

()

玉箸篆文古,银钩楷法精。得知千载下,时有打碑声。

()

斜阳山雨外,秋色思无穷。柳叶飘干翠,枫枝撼碎红。

鬓毛看似雪,生计尚如蓬。不及樵童乐,蒹葭一笛风。

()

坐使秋华歇,行歌思不穷。鬒发看从变,缁尘笑屡蒙。

兴来言采社,迹往类飘蓬。薄禄何须恋,微官亦未工。

()

江乡迫岁俭,物价日腾踊。义田分无多,况未薙荒茸。

几家典寒衣,籴米入斗甬。一饱未终朝,饥肠已雷动。

()

铜柱勋名日月傍,谁将薏苡溷行藏。袖椎无客同朱亥,弹铗何人过孟尝。

动色燕台传市虎,关心辽海问岐羊。他年首事金城策,老为先零出庙堂。

()
午后郊园静,晴来景物新。
雨添山气色,风借水精神。
永日若为度,独游何所亲。
仙禽狎君子,芳树倚佳人。
()

离城才一舍,已得近樵渔。

秀石云松路,荒篱水竹居。

()

重重楼阁倚江干,岸草汀烟远近间。
春水生时都是水,西山青外别无山。
云归长若真人在,风过独疑帝子还。

()

别却床头绿绮琴,出门何处觅知音。一从玉斧蓬莱去,采药犹存未死心。

()
雁影江潭底,秋声浦溆间。
吴儿歌一曲,月子几回弯。
()

请代何能格上天,千秋同穴志元坚。馀生枉作仪髦赋,一死当君属纩前。

()
孰爱于母,惟善其善。
孰友于兄弟,我独终鲜。
()

方凿不受圆,直木不为轮。揆材各有用,反性生苦辛。

折腰非吾事,饮水非吾贫。休告卧空馆,养病绝嚣尘。

()

补吏多下迁,罢归聊自度。园庐既芜没,烟景空澹泊。

闲居养痾瘵,守素甘葵藿。颜鬓日衰耗,冠带亦寥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