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雨後咏南轩竹二绝句。宋代。苏辙。叶开翡翠才通日,节竦琅玕不怕风。稍放西边深二丈,端如幽谷茂林中。
《大雨后咏南轩竹二绝句》是苏辙所写的一首诗词,描绘了雨后南轩竹的景色。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叶开翡翠才通日,
节竦琅玕不怕风。
稍放西边深二丈,
端如幽谷茂林中。
诗意:
这首诗词以大雨过后的南轩竹为题材,通过描写竹叶的翠绿和竹节的坚韧,表达了竹子在风雨中依然保持挺拔的姿态。诗人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竹子的生命力和坚强不屈的品质。
赏析:
这首诗词以雨后的南轩竹为描写对象,通过对竹叶和竹节的描绘,展示了竹子的美态和特质。首句"叶开翡翠才通日",用翡翠来形容竹叶的颜色,表达了竹叶绿意盎然的美丽。"节竦琅玕不怕风"一句,用琅玕(坚硬的玛瑙)来形容竹节的坚韧,表达了竹子不畏风吹雨打的顽强品质。
接下来的两句"稍放西边深二丈,端如幽谷茂林中",通过形容竹子高耸入云,犹如幽谷之中的茂密树林,给人以宁静和神秘的感觉。整首诗词以简洁明了的语言,展现了竹子的独特之美和生命力。
这首诗词通过对竹子的描写,既表达了竹子的形态之美,也寓意了竹子的坚韧与顽强。同时,诗人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传达了一种宁静和深邃之感,引发读者对自然界的思考和感悟。整首诗词以简洁而精练的语言,展示了苏辙深厚的文学才华和对自然之美的敏锐观察。
苏辙(1039—1112年),字子由,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嘉祐二年(1057)与其兄苏轼同登进士科。神宗朝,为制置三司条例司属官。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出为河南推官。哲宗时,召为秘书省校书郎。元祐元年为右司谏,历官御史中丞、尚书右丞、门下侍郎因事忤哲宗及元丰诸臣,出知汝州,贬筠州、再谪雷州安置,移循州。徽宗立,徙永州、岳州复太中大夫,又降居许州,致仕。自号颍滨遗老。卒,谥文定。唐宋八大家之一,与父洵、兄轼齐名,合称三苏。...
苏辙。苏辙(1039—1112年),字子由,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嘉祐二年(1057)与其兄苏轼同登进士科。神宗朝,为制置三司条例司属官。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出为河南推官。哲宗时,召为秘书省校书郎。元祐元年为右司谏,历官御史中丞、尚书右丞、门下侍郎因事忤哲宗及元丰诸臣,出知汝州,贬筠州、再谪雷州安置,移循州。徽宗立,徙永州、岳州复太中大夫,又降居许州,致仕。自号颍滨遗老。卒,谥文定。唐宋八大家之一,与父洵、兄轼齐名,合称三苏。
暮春偶成四首。宋代。廖行之。残花自开落,迟日半晴阴。翡翠山容暗,蒲萄江涨深。绿杨浑作絮,黄鸟欲成瘖。春事今如许,谁能首酒斟。
新居觅竹栽。宋代。姜特立。觅橙曾有句,乞竹可无诗。好轰东南干,同为风月期。根丰宜地力,萌达趁春时。他日如相过,清阴满酒卮。
都梁八首。宋代。陈造。淮汴朝宗地,孤埤只眼前。谯楼西日淡,戍鼓北风传。破竹非无计,浇瓜亦自贤。客愁浑几许,抚剑倚吴下。
谢富丞相招出仕二首。宋代。邵雍。相招多谢不相遗,将谓胸中有所施。若进岂能禁吏责,既闲安用更名为。愿同巢许称臣日,甘老唐虞比屋时。满眼清贤在朝列,病夫无以系安危。
离石室。宋代。韦骧。九十阳春兴已酬,登山穿谷尽清幽。閒田不是无多让,故遣尘劳作胜游。
寄四会李子。清代。屈大均。念子离根蓬,随风去何之。少年好驰侠,意气为雄儿。持忧催白发,我年已崦嵫。玉沥与金华,成仙不可期。聊为亡命人,隐忍居下邳。事败死无名,空令骨肉糜。吾子弃其觚,立功思边陲。英雄苟有具,富贵宁无期。穹庐多秘馆,中有琵琶姬。射猎得猪鹿,相与聊娱嬉。
醉花阴·老去悲秋人转瘦。宋代。赵长卿。老去悲秋人转瘦。更异乡重九。人意自凄凉,只有茱萸,岁岁香依旧。登高无奈空搔首。落照归鸦後。六代旧江山,满眼兴亡,一洗黄花酒。
永和宫词廿七首 其二十五。清代。吴伟业。夜雨椒房阴火青,杜鹃啼血濯龙门。汉家伏后知同恨,止少当年一贵人。
奉同尤延之提举庐山杂咏十四篇 其八 开先漱玉亭。宋代。朱熹。奇哉康山阳,双剑屹对起。上有横飞云,下有瀑布水。崩腾复璀璨,佳丽更雄伟。势从三梁外,影落明湖里。平生两仙句,咏叹深仰止。三年落星湾,怅望眼空眯。今朝随杖屦,得此弄清泚。更诵玉虹篇,尘襟谅昭洗。
满庭芳。唐代。无名氏。共庆清朝,四时欢会,贺筵开会集佳宾。风流鼓板,法曲献仙音。鼓笛令、无双多丽,十拍板、音韵宣清。文序子,双声叠韵,有若瑞龙吟。当筵,闻品令,声声慢处,丹凤微鸣。听清风八韵,打拍底、更好精神。安公子、倾杯未饮,好女儿、齐隔帘听。真无比、最高楼上,一曲称人心。
渡江·大江骇浪限。清代。谈迁。大江骇浪限东南,当日降帆有旧惭。击揖空闻多慷慨,投戈毕竟为沉酣。龙天浩劫馀弧塔,海岳书生别旧庵。闻道佛狸曾驻马,岂因佳味有黄柑?
偶有故园之思,辄以自解。清代。孙元衡。乡梦初回月已沈,霜根旅鬓自萧森。莼鲈惹恨非佳味,鸿雁牵愁岂义禽。关塞老凭寒饿骨,海山閒付短长吟。百年万事皆如戏,何处翱翔非邓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