亡嫂靖十君蒲氏挽词二首

亡嫂靖十君蒲氏挽词二首朗读

《亡嫂靖十君蒲氏挽词二首》是宋代文学家苏辙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该诗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译文:
亡嫂靖十君蒲氏挽词二首

宦游非不遂,流落自粗疏。
宗党半天末,存亡惊素书。
佳城东岭外,茂木故阡余。
遥想千车送,临江涕满裾。

诗意:
这首诗词是苏辙为逝去的嫂子蒲氏所作的挽词。诗人表达了对逝去亲人的思念之情,以及对时局动荡的忧虑。

赏析:
这首诗词以苏辙自己的亲身经历为背景,表达了他对逝去嫂子的思念之情。诗的开头,"宦游非不遂,流落自粗疏",表达了苏辙在官场中的坎坷经历和自身的不幸遭遇。"宗党半天末,存亡惊素书",揭示了当时政治斗争的激烈和苏辙面临的存亡之忧。

接下来的两句,"佳城东岭外,茂木故阡余",描绘了诗人所处的环境,以及逝去嫂子的安葬之地。"佳城"指的是美丽的城市,"东岭外"则指的是城市的东部山岭。"茂木故阡余"描述了茂盛的树木和故旧的坟墓,暗示了生命的短暂和人事的消逝。

最后两句,"遥想千车送,临江涕满裾",表达了诗人对逝去嫂子的怀念之情。"千车送"指的是丧葬时的隆重场面,诗人遥想着人们为嫂子送行的情景,"临江涕满裾"则传达了诗人内心的悲伤和眼泪的潸然。

整首诗通过细腻而感人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亡嫂的思念之情和对时局动荡的忧虑。同时,诗中运用了描写自然景物的手法,将个人的悲伤与环境的凄凉相结合,增强了诗的感染力和表现力。诗词以深沉的情感和独特的意境,展现了苏辙才华横溢的文学才能。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苏辙

苏辙(1039—1112年),字子由,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嘉祐二年(1057)与其兄苏轼同登进士科。神宗朝,为制置三司条例司属官。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出为河南推官。哲宗时,召为秘书省校书郎。元祐元年为右司谏,历官御史中丞、尚书右丞、门下侍郎因事忤哲宗及元丰诸臣,出知汝州,贬筠州、再谪雷州安置,移循州。徽宗立,徙永州、岳州复太中大夫,又降居许州,致仕。自号颍滨遗老。卒,谥文定。唐宋八大家之一,与父洵、兄轼齐名,合称三苏。...

苏辙朗读
()

猜你喜欢

说法中峰语句真,沧桑阅尽剩闲身。宗风实处都成教,慧业通来不碍尘。

白社老应空世想,青山我自哭诗人。总教落得江南梦,万树梅花孰比邻。

()
吴刀剪彩缝舞衣。
明妆丽服夺春晖。
扬眉转袖若雪飞。
倾城独立世所稀。
()
扁榜当年我命名,喜君心与迹双清。
眼前风物浑如旧,但觉庭前春草生。
()

梅雨酣夜眠,槐风豁朝起。

应门绝传声,外有夸娥氏。

()

赫赫元勋,昔佐皇祖。配德惟一,永锡胤祚。

()

风飘黄叶怆辞枝。楼前处处飞。闲来无闷亦凄其。

方知秋气悲。

()

昔日勤奔趋,重逢亦复然。相看吾鬓上,已是雪花巅。

试问今时事,何如十载前。盘旋又别去,搔首夕阳边。

()

我别陈郎今二年,暮云春树两茫然。衣冠已喜无人见,姓氏何由有客传。

能赋相如宁在蜀,多才乐毅竟趋燕。君亲老母俱霜鬓,拟向秋风买钓船。

()

万年天子笃同宗,遣祀园陵礼秩崇。使者虔恭将德意,先灵彷佛著仪容。

空山夜静风云绕,大地春回雨露浓。归近天颜如有问,为言存没感恩同。

()
爱吟休问瘦,为诗句、几凭阑。
有可画亭台,宜春帐箔,如寄身闲。
胸中四时胜景,小蓬莱、幻出五云间。
一掬苹香暗沼,半梢松影虚坛。
()
行李放迟迟,周遭好拾诗。
归程催我急,脚力与神疲。
来往成虚费,科名未有期。
流传堪脍炙,造物不相亏。
()
五福人间者,吾兼疾与贫。
死宁遭疫鬼,生不媚钱神。
采药思方士,贻书何故人。
城东有别墅,风雨失残春。
()

庾岭曾看雪万枝,生绡今见墨淋漓。江南多少思归客,莫向天涯笛里吹。

()

戚戚岁云暮,我行适潇湘。兄弟持我泣,父母泪纵横。

云有薄田畴,卒岁具粢梁。胡为去万里,骨肉相乖张。

()
帆挂澄江雨霁时,绿铺春岸草离离。
定干坤句轻相送,逢著知音举向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