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庐山山阳七咏 归宗寺

游庐山山阳七咏 归宗寺朗读

《游庐山山阳七咏 归宗寺》是苏辙的作品,描述了游览庐山山阳地区时参观归宗寺的情景。以下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来听归宗早晚钟,
疲劳懒上紫霄峰。
墨池漫叠溪中石,
白塔微分岭上松。
佛宇争推一山甲,
僧厨坐待十方供。
欲游山北东西寺,
岩谷相连更几重。
(此寺王逸少所置,
云有墨池在焉。)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苏辙游览庐山山阳地区时参观归宗寺的情景。他描述了一系列景观,通过这些景观来表达他对佛教寺庙的赞美和景色的赏析。

首先,他提到了“归宗早晚钟”,暗示他在清晨或傍晚时分来到归宗寺,准备倾听寺庙的钟声。这一景象表现了他对佛教文化的兴趣和敬意。

接下来,他描述了紫霄峰,以及疲劳的他懒散地爬上峰顶。这表明他游览山阳地区已久,疲惫但心情愉悦。他用“紫霄峰”这个词来形容山峰的高耸,给人一种壮丽的感觉。

在接下来的两句中,苏辙描绘了墨池和白塔。墨池是指寺庙中的池塘,用墨汁涂抹池中的石头,使其看起来像是墨池中的石块。白塔则是指寺庙中的塔楼,微微隐约地分布在岭上的松树之间。这些景物的描绘增添了寺庙的神秘感和庄严感。

接下来,苏辙提到佛宇和僧厨,形容佛教寺庙的规模和氛围。他说佛宇争推一山甲,意味着寺庙的规模宏大,竞相崇敬。僧厨坐待十方供,表明僧人们在厨房等待着来自十方信众的供奉。这些描写展现了寺庙作为宗教场所的重要性和繁忙的活动。

最后,苏辙表示他想要游览山阳地区的其他寺庙,他说这些寺庙相互连接,层层叠叠。这表明山阳地区有许多寺庙,形成一个复杂的寺庙群落。他提到这些寺庙是“此寺王逸少所置”,暗示这些寺庙是王逸少(一位文人)所建立的。

总体上,这首诗词通过描绘庐山山阳地区的景观和寺庙活动,表达了对佛教文化的赞美和对庐山山景的赏析。诗人通过细腻的描写和隐约的意象,展现了寺庙的庄严和山景的壮丽,给读者带来一种宁静和悠远的感受。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苏辙

苏辙(1039—1112年),字子由,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嘉祐二年(1057)与其兄苏轼同登进士科。神宗朝,为制置三司条例司属官。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出为河南推官。哲宗时,召为秘书省校书郎。元祐元年为右司谏,历官御史中丞、尚书右丞、门下侍郎因事忤哲宗及元丰诸臣,出知汝州,贬筠州、再谪雷州安置,移循州。徽宗立,徙永州、岳州复太中大夫,又降居许州,致仕。自号颍滨遗老。卒,谥文定。唐宋八大家之一,与父洵、兄轼齐名,合称三苏。...

苏辙朗读
()

猜你喜欢

湖山春老杏花稀,柳絮漫空作雪飞。横槊赋诗有馀暇,不妨倒载送春归。

()
种木已大拱,今年初一过。
方持斗酒奠,其若下泉何。
寒日墟中淡,悲风冢上多。
一多知己恸,泪湿石盘沱。
()
枕石安眠,山云四屯。
救不得出,浣盆浣盆。
更说甚德山临际,棒如雨点,喝似雷奔。
草迷人去路,月挂客愁村。
()
好客分明为我来,不嫌茅舍似鸡栖。
归云古树如新画,久雨苍崖失旧题。
别我此行正月尽,怀君老眼两行啼。
丈夫出处有常度,不为黄金颜色低。
()

韩公画马称神笔,矫首昂藏山鬼泣。眼明见此饮马图,乃知矩度不可轶。

定嫌昔日徐庾体,渴骥奔泉超法律。骐骥骅骝志千里,屹立天闲甘伏枥。

()
园林春已空,陂港雨新足,泥深黄犊健,桑老紫椹熟。
丰年逋负少,村社餍酒肉,微风吹醉醒,起和饭牛曲。
()

东越秋城夜,西人白发年。寒城警刁斗,孤愤抱龙泉。

凤辇栖岐下,鲸波斗洛川。量空海陵粟,赐乏水衡钱。

()

十丈高垣地,团团绕棘柴。青天县鲋涸,黑洞锁龙乖。

不以无穷变,来萦有尽怀。提壶向前去,付锸许渠埋。

()

潇潇霜霰点行装,驴瘦童寒路更长。十载江湖双白鬓,半生山水一青囊。

摩挲古剑心犹壮,邂逅清尊兴自狂。岁晚不堪成话别,石桥流水野梅香。

()
旧谷才登幼妇场,新蚕复出小姑忙。
书生却弄閒针线,枉学明河织女襄。
()
相公纳衡枢,卜筑来东里。
恤他匪足尚,自适乃云美。
中园兴夷爽,薄言谢朝市。
壤石非远迁,松竹皆故蒔。
()
春遇瑶池,长空飞下残英片。
素光围练。
寒透笙歌院。
莫把寿阳,妆信传书箭。
()

()
清晨独倚楼,秋色净如洗。
山青云弄姿,江白风初起。
心随沙鸟闲,目送征帆驶。
对景每怀人,相看隔千里。
()

燕京酒楼临紫陌,綵帜璇题高百尺。时时车马会填门,夜夜笙歌解留客。

近出铜驼路,远连平乐苑。青骢白晰谁家郎,飞盖挥鞭不辞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