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王立之送蜡梅五首。宋代。晁补之。诗报蜡梅开最先,小奁分寄雪中妍。水村映竹家家有,天汉桥边绝可怜。
《谢王立之送蜡梅五首》是宋代晁补之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该诗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谢王立之送蜡梅五首
蜡梅先开报佳期,小奁分寄雪中姿。
水村竹影家家有,天汉桥边绝可怜。
诗意:
这首诗词是为了感谢王立之送来的五朵蜡梅而写的。蜡梅是寒冷冬季中最早开放的花朵,预示着春天的到来。诗人把蜡梅比喻为美丽的女子,并将其分别放在小盒子里,寄送给另一个地方的人,以展示蜡梅的美丽。
诗人描述了水村的景象,水中倒映着竹子的影子,每家每户都有这样的美景。然而,当他来到天汉桥边时,却发现这里没有蜡梅的踪影,让人感到十分可怜。
赏析:
这首诗以描写蜡梅为主线,通过蜡梅的盛开和赠送,表达了诗人的情感和思考。蜡梅开放的早,象征着勇于冒险、不畏严寒的精神,也暗示了希望和新生的象征。
诗人将蜡梅与美丽的女子联系在一起,显示了作者对女性的赞美和敬佩。将蜡梅放在小盒子里寄给他人,表达了诗人对美的分享和传递的渴望。
同时,诗人也以对水村景色的描绘,展示了富有生机和美丽的自然景观。水村中竹子的倒影给人以宁静和祥和的感觉,每家每户都能欣赏到这样的美景,显示了生活的富足和幸福。
然而,当诗人来到天汉桥边时,却发现这里没有蜡梅,这种对比营造出一种悲凉和可怜的氛围,让人感到一丝惋惜和失望。
总体而言,这首诗以蜡梅为主题,通过对蜡梅的描绘和景物的对比,表达了诗人对美丽、希望和生活的思考和感慨。
晁补之(公元1053年—公元1110年),字无咎,号归来子,汉族,济州巨野(今属山东巨野县)人,北宋时期著名文学家。为“苏门四学士”(另有北宋诗人黄庭坚、秦观、张耒)之一。曾任吏部员外郎、礼部郎中。 工书画,能诗词,善属文。与张耒并称“晁张”。其散文语言凝练、流畅,风格近柳宗元。诗学陶渊明。其词格调豪爽,语言清秀晓畅,近苏轼。但其诗词流露出浓厚的消极归隐思想。著有《鸡肋集》、《晁氏琴趣外篇》等。...
晁补之。晁补之(公元1053年—公元1110年),字无咎,号归来子,汉族,济州巨野(今属山东巨野县)人,北宋时期著名文学家。为“苏门四学士”(另有北宋诗人黄庭坚、秦观、张耒)之一。曾任吏部员外郎、礼部郎中。 工书画,能诗词,善属文。与张耒并称“晁张”。其散文语言凝练、流畅,风格近柳宗元。诗学陶渊明。其词格调豪爽,语言清秀晓畅,近苏轼。但其诗词流露出浓厚的消极归隐思想。著有《鸡肋集》、《晁氏琴趣外篇》等。
舟中遇雪。宋代。梅尧臣。晓风鸣大泽,春雪下长河。沙草缘堤没,杨花拂水多。惊鸥不知远,候雁几闻过。欲问耶溪转,今朝奈兴何。
怀山堂诗赠医士。明代。张宁。自是宾贤偶,由来治理宜。都将良相业,敛作上工医。内鉴悬金匮,心田产玉芝。静山门下客,十病九怀思。
贤者之孝二百四十首·既醉君子。宋代。林同。若为锡尔类,不独善其身。既念化家室,还思遗子孙。
秋居幽兴。宋代。王禹偁。秋光虽寂澹,幽兴入诗家。篱暗螀啼菊,园荒蚁上茄。围棋知日影,理发见霜华。向晓儿童喜,溪僧遗晚瓜。
藩伯王道服张宪周枉过草庐。明代。温纯。老我归来学种瓜,干旄今到故人家。剡溪不尽王猷兴,渭水何劳传望槎。久借甘棠临绿墅,相逢投辖对黄花。欲为十日平原饮,忽漫车尘望渐赊。
杂言(十一首)。明代。张羽。青阳萌始节,万物咸光昭。我亦动新怀,晞沐起晨朝。俯览手中镜,仰看枝上条。枯卉有再荣,华发行已焦。总角服遗训,老大望逾遥。不伤华发衰,但恐志业消。学成在永久,期之于后凋。¤
题一树轩示诸子二首 其一。明代。释函是。将军无此树,独立叹当时。荫阔人空过,风多鸟不知。高柯怜曲干,密叶覆低枝。暂托安禅处,还山尔莫悲。
鲇鱼堡戏咏。明代。顾应祥。巨口孱颜枕碧湍,犹如砥柱立江干。肖形何不归湖海,奋力安能上竹竿。风鬣时随元气动,藓鳞长带雪花寒。等閒肯落任公饵,瘴雨蛮烟自饱餐。
养家苦 赠宁伯功。金朝。马钰。养家苦,火坑深。万尘埋没不能禁。遇风仙,物外寻。修行好,炼阳阴。净清能见水中金。现光辉,罩宝岑。
宿清源寺。唐代。白居易。往谪浔阳去,夜憩辋溪曲。今为钱塘行,重经兹寺宿。尔来几何岁,溪草二八绿。不见旧房僧,苍然新树木。虚空走日月,世界迁陵谷。我生寄其间,孰能逃倚伏。随缘又南去,好住东廊竹。
湖上对酒行。唐代。张谓。夜坐不厌湖上月,昼行不厌湖上山。眼前一尊又长满,心中万事如等闲。主人有黍百馀石,浊醪数斗应不惜。即今相对不尽欢,别后相思复何益。茱萸湾头归路赊,愿君且宿黄公家。风光若此人不醉,参差辜负东园花。
题许宜之三诗卷 其三 寿许公。元代。曹伯启。八帙因循又七年,松姿鹤骨只依然。傍人错儗真君后,自是安阳陆地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