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州道中四首

滨州道中四首朗读

《滨州道中四首》是晁补之在宋代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对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滨州道中四首

林下囊装夙兴,
云间鸿雁悲鸣。
行役正嗟予弟,
言旋当复诸兄。

中文译文:

早起时在林间收拾行囊,
云中的鸿雁发出悲鸣。
行军辛苦正为我弟弟感叹,
回去后要告诉兄弟们。

诗意:

这首诗描绘了晁补之在滨州道路上的景象和他的感受。首先,他描述了自己清晨起床时在林间整理行囊的情景,表现了旅途中的辛苦和劳累。接着,他听到了高空中鸿雁的悲鸣声,这种声音使他感到悲伤和凄凉,可能是因为它们也在旅途中感受到了辛苦和离别之苦。最后,晁补之感叹行军之苦,并表达了自己要回去后将这份感叹告诉其他兄弟们的决心。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绘自然景物和抒发情感,表达了晁补之作为一名士兵在行军途中的辛劳和离别之苦。诗中的景物描写简练而准确,通过林下囊装和云间鸿雁悲鸣两个意象,生动地展现了行军途中的场景和氛围。其中,云间鸿雁的悲鸣声成为表达离别和疲惫的象征,增强了诗中的感情色彩。

诗人通过自己的感叹,表达了对行军辛苦的感受,并将这份感叹传达给他的弟弟和其他兄弟们。这种情感的传递体现了晁补之对家庭和亲情的思念,同时也表达了对同袍兄弟的关心和牵挂。整首诗情感真挚,表达了诗人在行军途中的辛苦和对家人和同伴的思念之情,给人以共鸣和感动。

总之,这首诗以简练的语言和真挚的情感描绘了行军途中的景象和诗人的感受,展现了作者对家人和同伴的思念之情,同时也反映了士兵在辛苦行军中所面临的困苦和离别之苦。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晁补之

晁补之(公元1053年—公元1110年),字无咎,号归来子,汉族,济州巨野(今属山东巨野县)人,北宋时期著名文学家。为“苏门四学士”(另有北宋诗人黄庭坚、秦观、张耒)之一。曾任吏部员外郎、礼部郎中。 工书画,能诗词,善属文。与张耒并称“晁张”。其散文语言凝练、流畅,风格近柳宗元。诗学陶渊明。其词格调豪爽,语言清秀晓畅,近苏轼。但其诗词流露出浓厚的消极归隐思想。著有《鸡肋集》、《晁氏琴趣外篇》等。...

晁补之朗读
()

猜你喜欢

春残留几日,越女笑蚕红。
江尽愁何尽,床空梦不空。
燕多知近海,蝶少为饶风。
底事吟诗健,吟诗正待穷。
()

稷契平生志,空怜老大身。艰危思弟妹,丧乱感君臣。

雨泣空山夜,风惊故国春。耒阳诬醉饱,唐史尔何人。

()

封霜连锦砌,防露拂瑶阶。聊将仪凤质,暂与俗人谐。

()

满袖炉香拜玉除,日华长捧五云居。曾依阿阁惭凡鸟,未浥洪波感涸鱼。

魏阙觚棱空有梦,远方端绮久无书。液池多少垂垂柳,换叶移根总不如。

()

洛阳宫观与天齐,雪净云消月未西。清浅乍分银汉近,

辉光渐觉玉绳低。绿醽乍熟堪聊酌,黄竹篇成好命题。

()

三年心事付西湖,门外游尘一点无。已报紫泥来北阙,暂移翠节过东吴。

城狐胆落秋霜凛,枝鹊情深夜月孤。歌罢《阳关》重回首,澹云斜照落平芜。

()

木落天空独见山,西风常日到林间。莲塘菊圃秋方淡,莎径柴门夜不关。

自爱閒鸥相伴住,喜从威凤识君颜。远期内直金莲贵,蚤押中朝玉笋班。

()

寂寂蓬门雪夜长,一炉柴火辟寒光。果盆饤蔟山橙小,瓦瓮新篘浊酒香。

()
老去将携只要轻,况临炎暑绕风清。
儿童爱把承帘溜,未识山家质素情。
()

寻山多胜事,出郭访茅君。旷野临青岸,丛林碍白云。

琪花依洞长,容水到村分。多恐仙缘薄,鸾书閟不闻。

()

闭门如隔世,园草自生机。不放清风出,坐承兰露滋。

香微幽到枕,交寡拙于辞。偶有虫喧耳,轻轻一拍之。

()

鹿景铺前孤树斜,虬龙偃蹇阅年华。枝柯不为风霜改,留得清阴覆几家。

()

路遥天迥况离群,扑面狂流寒可扪。清翼才教朝露湿,苍心又被夕霞曛。

秦楼梦藉并刀剪,羌笛曲从湘竹喷。同病却怜痴绝子,密传锦字倍殷勤。

()

源头清彻浩无涯,西岸蒸桃染绛霞。岩外风尘浑不到,莫将流滓腻飞花。

()

两窦涓涓泻,无何后却前。谁能来酌饮,回意学相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