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邓正字慎思秋日同文馆九首

次韵邓正字慎思秋日同文馆九首朗读

这首诗词是宋代晁补之所作,《次韵邓正字慎思秋日同文馆九首》。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

蔡侯南国秀,
经纬耿昭回。
文史蛙生甑,
风云蛰起隈。
吾君求助意,
之子为时来。
万缕防秋费,
何如一士才。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以秋日同文馆为背景,通过描述南国蔡侯(指邓正字慎思)的仕途和他的学问才能,表达了作者对君主的忠诚和对才学的推崇。

首先,诗中提到蔡侯是南国的显贵,称他的国家为“南国秀”。这里的南国可能指的是蔡州,而秀则表达了该地的美丽和繁荣。

接着,诗人描述蔡侯在政治和学问上的杰出表现。他的政治才能被形容为“经纬耿昭回”,意味着他善于处理政务,使国家的经纬度重新归于正轨。而他的学问被比喻为“文史蛙生甑”,甑是一种用来煮粥的器具,这里表示他的学问如同煮粥一般丰富而深厚。

进一步,诗人用“风云蛰起隈”来形容蔡侯的才华。风云象征着政治的变幻和动荡,而蛰起则表示蔡侯的才能能够在这种变幻的时势中得以展现。

接下来,诗人表达了自己对蔡侯的忠诚和对他的期待。他说“吾君求助意”,表示自己愿意为蔡侯效劳,并表示“之子为时来”,意味着他希望自己的才华能够得到蔡侯的赏识和利用。

最后两句,“万缕防秋费,何如一士才”,表达了作者对于如何利用人才的思考。万缕防秋费指的是用大量的精力和资源来筹备防秋措施,而作者认为与其如此,不如发现一个有才能的人,只需一个人才足以应对秋天的挑战。

总体而言,这首诗词通过对蔡侯的赞美和对人才的思考,表达了作者对君主的忠诚和对才学的推崇,同时也暗示了作者对于善用人才的观点。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晁补之

晁补之(公元1053年—公元1110年),字无咎,号归来子,汉族,济州巨野(今属山东巨野县)人,北宋时期著名文学家。为“苏门四学士”(另有北宋诗人黄庭坚、秦观、张耒)之一。曾任吏部员外郎、礼部郎中。 工书画,能诗词,善属文。与张耒并称“晁张”。其散文语言凝练、流畅,风格近柳宗元。诗学陶渊明。其词格调豪爽,语言清秀晓畅,近苏轼。但其诗词流露出浓厚的消极归隐思想。著有《鸡肋集》、《晁氏琴趣外篇》等。...

晁补之朗读
()

猜你喜欢

玉聚梅花殊未开,不妨烟雨雪飞来。
仆夫怪我行何速,要趁佳时同一杯。
()

搘筇更上最高峰,浮出修眉翠扫空。
雪汗半消岩路口,苔衣倒挂树林中。
异禽语已非人世,香草名应系国风。

()
圣运昭惟永,高真协降祥。
方严泰坛祀,先荐釜山章。
典礼官无旷,涓辰筮有常。
中天华阙秘,象衮睟容庄。
()
雪片成孤立,蟾华与共游。
从教惊蜀犬,曾是喘吴牛。
蹲石依松瘦,寒溪映竹流。
遥知明岁稔,携酒上南楼。
()

玉匣珠襦启便房,薤歌无异葬同昌。君王欲制《哀蝉赋》,诔笔词臣有谢庄。

()

檐角下斜阳。雨又鸣廊。侍儿撑出夹衣裳。置却怕寒添怕暖,几费商量。

金鸭罢焚香。卸了残妆。百无聊赖倚银床。不信炎天更漏促,梦短宵长。

()
人穷往往咎文穷,历数前贤半此风。
春去林园乃啼鴂,秋来墙壁自鸣虫。
世悲工瑟如齐客,我叹好龙多叶公。
苦节期君类松柏,根能如石干如铜。
()

云压江边草树低,麦摇秋色望中迷。
却知向晚有晴意,雨过一声村落鸡。

()
辋川给事才且奇,自我相亲童冠时。
高谈甚爱风雨夕,世上闲愁都不知。
几回共酌东轩里,正值萧萧满人耳。
当窗涤笔写《黄庭》,凉声散落鹅池水。
()

正月二日春气微,东风习习吹我衣。池中冰泮鱼初戏,林下花开莺始飞。

谁家庭榭且深坐,如此溪山莫漫归。相看怀抱各自识,休问游人今是非。

()

秋早川原净丽,雨馀风日清酣。从此归耕剑外,何人送我池南。

()
虚无入有何踪迹,非是神光化金液。
廓落方圆在杳冥,南来北去断消息。
()

忽见金丝袅绮疏,又惊寒食到来初。不知折尽西湖柳,插遍长安万户无。

()

恩联九族想神尧,沾禄名蕃愧圣朝。安养微阳看渐复,淡浇元酒醉还消。

光芒仰斗枢应转,清艳藏梅雪未彫。更待融和春意满,鞭羸吟傍鹿门桥。

()

避影林壑,清畏缩侨。
尔梅多事,漏吾天机。
长风孤骞,秋鹤与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