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琴吟

古琴吟朗读

《古琴吟》是宋代邵雍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对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长时间伴随书籍和棋局,
尽管贫穷但一直保藏着它。
碧玉琢成琴身,
黄金铸就琴徽。
多次为了款待客人而奏琴,
弹琴的时间很少是为了求知。
近来家中的仆人变得狡猾,
必须小心防范他们煮鹤的时候。

诗意: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对古琴的热爱和对琴艺的追求。诗中提到了作者长期陪伴着书籍和棋局,尽管贫穷却一直珍藏着古琴。作者赞美了古琴的制作工艺,将碧玉琢成琴身,黄金铸就琴徽,表达了对琴的珍视和敬重。作者弹琴时常常是为了招待客人,而不是为了追求琴艺的精进。最后,作者提到了近来家中的仆人变得狡猾,暗示了社会风气的恶化,需要保持警惕。

赏析:
《古琴吟》通过对古琴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琴艺的热爱和对传统文化的珍视。古琴在中国文化中一直被视为高雅艺术的象征,代表了修身养性和追求内心宁静的境界。邵雍通过诗词将古琴与自身的生活和情感联系在一起,表达了对琴的深情厚意。作者弹琴时多用于招待客人,这也反映了宋代文人士人情味浓厚的生活态度。

诗中的最后两句提到了家中的仆人变得狡猾,暗示了社会风气的恶化和人心不古。这部分意味较深,可以理解为作者对社会现实的忧虑和对人际关系的疑虑。作者希望通过警示读者保持警惕,不被外界的世俗和浮躁之风所侵蚀,保持内心的宁静和自我追求。

总的来说,这首诗词展示了作者对古琴的热爱、对琴艺追求的态度,同时也融入了对社会现实的思考和对内心世界的呈现,具有一定的艺术性和思想性。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邵雍

邵雍(1011年—1077年),字尧夫,生于范阳(今河北涿州大邵村),幼年随父邵古迁往衡漳(今河南林县康节村),天圣四年(1026年),邵雍16岁,随其父到共城苏门山,卜居于此地。后师从李之才学《河图》、《洛书》与伏羲八卦,学有大成,并著有《皇极经世》、《观物内外篇》、《先天图》、《渔樵问对》、《伊川击壤集》、《梅花诗》等。嘉祐七年(1062年),移居洛阳天宫寺西天津桥南,自号安乐先生。出游时必坐一小车,由一人牵拉。宋仁宗嘉祐与宋神宗熙宁初,两度被举,均称疾不赴。熙宁十年(1077年)病卒,终年六十七岁。宋哲宗元祐中赐谥康节。...

邵雍朗读
()

猜你喜欢

香消梦觉。黯然惊又早,浮生半百。青鬓花封当日语,添取几丝华发。

绮思纷来,回文自解,总是前生业。空中楼阁,醉时书破四壁。

()

不是图中是梦中。非花非雾隔帘栊。窄衫低髻正相同。

清脆铃声檐鸽夜,悠扬灯影纸鸢风。此时携手月溟濛。

()

萧飒西风动客愁,携尊无处漫登楼。赭衣天地骊山道,白帢亲朋易水秋。

征雁南飞无故国,啼猿北望有神州。茱萸黄菊寻常事,此日催人易白头。

()

海样韶光好。捲珠帘、艳阳天气,莺啼春晓。柳压红阑花映户,阆苑飞尘难到。

羡清福、如君绝少。絮弱风狂都莫管,坐文窗、珍重如仙貌。

()

梵放忽然寂,前山闻暝钟。声催斜景入,路隔翠微重。

老树警眠鹤,空波迎古龙。予心澹无虑,真欲契禅宗。

()

庶务纷纭综理暇,偶将幽兴寄泉林。楼台况复秋光洁,花木偏宜霁景临。

西岭层峦千叠翠,东湖细浪万重金。澹烟轻霭疏槐杪,接阵鸿归夕照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