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感事二十六首

天津感事二十六首朗读

《天津感事二十六首》是宋代邵雍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它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郏鄏城中同德友,
凤凰楼下会中秋。
芳樽倒尽人归去,
月色波光战未休。

诗意: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在郏鄏城中共聚的友谊团体,他们在凤凰楼下共度中秋佳节。诗人描述了人们享受美酒的情景,然后观赏着宁静的月夜和波光粼粼的水面。整首诗意融洽,气氛宁静愉悦,表达了友谊与美好时光的美妙感受。

赏析:
1. 友谊与团聚:诗中提到的"同德友"表达了作者与朋友们共同追求道德与美德的关系,强调了友谊的重要性。他们相聚在凤凰楼下度过中秋佳节,共同欣赏月色,彰显了友情的深厚和亲密。

2. 美酒与欢乐:诗中的"芳樽"指的是芬芳的美酒,象征着欢乐与快乐的时刻。然而,酒已经喝尽,人们也纷纷散去,这种描绘给人一种稍纵即逝的感觉,同时也强调了宴会的热闹和喜庆。

3. 月色与水光:诗人用"月色波光战未休"来形容月亮的倒影在水面上闪烁的景象,给人以宁静和美丽的感觉。这种景象与前文的欢乐气氛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给人带来一种静谧与畅快的感受。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描绘友谊、欢乐和宁静的场景,表达了诗人对美好时光的向往和感慨。它展现了宋代文人对友情、自然和快乐生活的追求,同时也让读者在阅读中感受到一种宁静和喜悦的情绪。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邵雍

邵雍(1011年—1077年),字尧夫,生于范阳(今河北涿州大邵村),幼年随父邵古迁往衡漳(今河南林县康节村),天圣四年(1026年),邵雍16岁,随其父到共城苏门山,卜居于此地。后师从李之才学《河图》、《洛书》与伏羲八卦,学有大成,并著有《皇极经世》、《观物内外篇》、《先天图》、《渔樵问对》、《伊川击壤集》、《梅花诗》等。嘉祐七年(1062年),移居洛阳天宫寺西天津桥南,自号安乐先生。出游时必坐一小车,由一人牵拉。宋仁宗嘉祐与宋神宗熙宁初,两度被举,均称疾不赴。熙宁十年(1077年)病卒,终年六十七岁。宋哲宗元祐中赐谥康节。...

邵雍朗读
()

猜你喜欢

清露下,月明中,凤凰栖老碧梧桐。吹箫仙子凌风去,十二楼台花自红。

()

凿木前人制,收泉易卦称。天机无害道,人巧合成能。

壤脉涓涓出,川流搰搰升。入晴常作雨,当暑欲生冰。

()

楼阁参差未上灯,菰芦深处有人行。凭君且莫登高望,忽忽中原暮霭生。

()

汉朝儒生不青紫,二十高名动都市。《易》通田何《书》欧阳,三十方补掌故史。

门寒地远性傥荡,出门无阶媚天子。会当大河决酸枣,愿入薪楗三万矢。

()

荑苗滑腻,并刀冷、吴罗砑了才剪。綵绷约住,神针绣出,玉函装扁。

花枝并绾。引蝴蝶双飞宛转。可怜宵、流苏影底,恣意染香汗。

()

玉洞仙葩绛露滋,纤浓早占仲春时。群芳夺色朝霞艳,向日先开第一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