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咏十解寄呈杨安抚

感咏十解寄呈杨安抚朗读

《感咏十解寄呈杨安抚》是宋代诗人白玉蟾所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该诗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玉女鸣珂佩,
投壶不忆题。
刘安无复傲,
殿殿叩星扉。

诗意:
这首诗以咏史的方式,表达了对古代英雄刘安的敬仰和对时光流转的感慨之情。玉女鸣珂佩,指的是传说中的仙女所佩戴的铃铛,它发出悦耳动听的声音,象征着美好的时光。投壶不忆题,指的是刘安在投壶游戏时,不再关注题目,而是专注于自己的行动,表现出他的豪放不羁。刘安是古代的一位英雄人物,他过去傲视群雄,但现在已经不再傲慢自大。殿殿叩星扉,表示刘安已经没有了过去的骄傲态度,虚心地向高高在上的星辰之门行礼。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写古代英雄刘安的形象,反映了时间的流转和人事的更迭。诗人以玉女鸣珂佩和投壶不忆题作为象征,表达了对美好时光和个人豪情的追忆。刘安作为一代英雄,曾经自负过人,但如今已经谦卑了自己的姿态。最后一句诗中的殿殿叩星扉,则表达了刘安已经放下了骄傲,虚心向着高高在上的星辰之门行礼,显露出他对整个宇宙秩序的敬仰和顺应。整首诗以简练的文字描绘了刘安的形象和他的心境变化,抒发了诗人对英雄的崇敬和对人生变迁的思考。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白玉蟾

白玉蟾(1134~1229),南宋时人,祖籍福建闽清,生于海南琼州,内丹理论家。南宗的实际创立者,创始金丹派南宗,金丹派南五祖之一。生卒年待考,原名葛长庚,本姓葛,名长庚。字如晦,号琼琯,自称神霄散史,海南道人,琼山老人,武夷散人。幼聪慧,谙九经,能诗赋,长于书画,12岁时举童子科,作《织机》诗;才华横溢,著作甚丰。自幼从陈楠学丹法,嘉定五年(1212)八月秋,再遇陈楠于罗浮山,得授金丹火候诀并五雷大法。...

白玉蟾朗读
()

猜你喜欢

  管子曰:“仓廪实而知礼节。”民不足而可治者,自古及今,未之尝闻。古之人曰:“一夫不耕,或受之饥;一女不织,或受之寒。” 生之有时,而用之亡度,则物力必屈。古之治天下,至孅至悉也,,故其畜积足恃。今背本而趋末,食者甚众,是天下之大残也;淫侈之俗,日日以长,是天下之大贼也。残贼公行,莫之或止;大命将泛,莫之振救。生之者甚少,而靡之者甚多,天下财产何得不蹶!

  汉之为汉,几四十年矣,公私之积,犹可哀痛!失时不雨,民且狼顾;岁恶不入,请卖爵子,既闻耳矣。安有为天下阽危者若是而上不惊者?世之有饥穰,天之行也,禹、汤被之矣。即不幸有方二三千里之旱,国胡以相恤?卒然边境有急,数千百万之众,国胡以馈之?兵旱相乘,天下大屈,有勇力者聚徒而衡击;罢夫羸老易子而咬其骨。政治未毕通也,远方之能疑者,并举而争起矣。乃骇而图之,岂将有及乎?

()

使君特被徵书起,匹马遥从贵竹来。山鬼揶揄谁见笑,银青消息自相催。

由来得丧皆天命,谩道青黄是木灾。傲雪苍松饶晚翠,倚云红杏任先开。

()

丐菊东篱带晚烟,持觞独放竹溪仙。拟携赓唱社中侣,来伴沈酣市上眠。

清叔能诗曾不速,广文嗜酒恨无钱。倘蒙闭户同轰饮,一斛豪头也百篇。

()

浓淡色中匀粉腻,浅深痕上著臙脂。
华堂展处南薰起,一似西湖六月时。

()
云唤阴来鸠唤雨。
谢了江梅,可踏江头路。
拚却一番花信阻。
不成日日春寒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