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程及甫徐少望

答程及甫徐少望朗读

《答程及甫徐少望》是一首宋代洪咨夔的诗词。下面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客程欠舞彩衣斑,
懒把茱萸对酒看。
凉思着人穷脚健,
丰年到手老怀宽。

有风不怕江流逆,
无愧何忧蜀道难。
但愿浣花花好在,
免教杜曲眼长寒。

中文译文:

远客的旅程中,缺少了繁华的舞彩衣斑,
懒得拿茱萸花来陪酒。
凉意让思绪回到人生贫寒时,脚步却仍然健壮,
收获丰年后,心境变得宽广。

有风吹拂,不怕江水逆流,
无愧于何事,又何需担忧蜀道的艰险。
只希望洗浣花朵仍然美好,
不让杜曲的目光长时间寒冷。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以一种淡泊寡欲的心态表达了作者对于人生的思考和态度。诗中的"客程"指的是旅途,作者形容自己身处远离家乡的地方,思念家乡的热闹和喜庆,但却懒得准备花朵来陪酒,显示出一种超脱尘世的态度。

接着,诗人回忆起自己贫困时的境况,但同时强调自己依然健康有余力,表现出一种乐观向上的心态。而"丰年到手老怀宽"这句表达了在丰收时节,心境变得宽广和豁达,对于物质的追求和财富的积累并不是诗人关注的重点。

接下来的两句"有风不怕江流逆,无愧何忧蜀道难"表达了诗人对于命运的坦然接受和勇敢面对的态度。不论外界环境如何变化,诗人都能保持乐观和坚定,不畏艰难和逆境。

最后两句传达了对于美好事物的希冀和对于艺术的追求。"浣花"指的是洗涤花朵的意象,希望美好的事物能够一直保持其本真和美丽,不受外界的玷污。"杜曲"则指的是古代的一种乐曲,表达了对于艺术的珍视和对于心灵的滋养。希望艺术不会被遗忘,不让人的心灵长时间处于孤寂和寒冷之中。

总的来说,这首诗词通过对于客观现实和内心世界的描绘,表达了作者超然物外的心理境界和对于人生的思考。诗人在面对困境和逆境时保持乐观和豁达,追求心灵的富足和艺术的滋养,展示了一种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猜你喜欢

师出峨眉西极天,万里一衲双行缠。朝游名山暮沧海,不著脚踏诸方禅。

眼中自有识人物,行尽江南山水窟。紫云深处有神仙,高马达官无此骨。

()

世医多孟浪,赵子独专精。
术稳常无误,能高素有名。
方书真烂熟,裘马极鲜明。

()
齐天宇,四海洽淳风。
接宝胄,垂真检,景祚无穷。
成玉牒、日观归功。
冀野升方鼎,脽上由崇。
()

严妆垂玉箸,妙舞对清风。无复君王顾,春来起渐慵。

()

刚知念佛三昧力,证见眼中枯木春。我忆不殊此花念,雪融来作染香人。

()

波心千古出楼台,长笑人生几度来。终有寸缘分白社,暂收双足洗黄埃。

歌成欲斗潮音起,景胜翻疑海市开。遥指红云过江去,煖风初透北山莱。

()

雨馀残景照渔家,渔子鸣榔彻郡衙。今夜相呼好垂钓,晚来新雨涨蒹葭。

()

齐王昔全盛,公子擅豪华。三千食客今何在,此地空馀弹铗嗟。

猿啼露白自黄昏,月印苍苔疑履痕。空山隐隐闻鸡犬,犹是当年侠客魂。

()

晴光明素镜,皎月海门浮。蜃气朝成雾,龙吟夜入秋。

十年常作客,万里一维舟。凭吊蜗庐叟,低回意欲留。

()

前年春种方萌蘖,我喜群来屐几折。
今年湖田农正忙,君从伯氏听渔榔。
平生四海饶足力,到处哦诗不虚日。

()

兵饮石言亦世情,异人无事怵孤行。由来煮鹤宜才火,孰见和梅不沸羹。

天缺只多君友隙,陆沉更筑孟颜坑。共分龙体我为尾,何犹误人邴管名。

()
学造龟山蕴,诗传汝水余。
于公足阴德,陶令竟闲居。
白业追莲社,丹经授寝虚。
平生了无恨,善类勿欷歔。
()

翩翩击筑共游燕,慷慨行歌易水边。九曲河流看似带,三春杨柳折为鞭。

诗成马上无须草,酒买垆头不论钱。此去长安应咫尺,与君同赋帝京篇。

()

遥思成鼎日,彷佛见龙髯。物以先朝重,香从侍女添。

金光浮曲几,烟篆透疏帘。几度摩挲看,为君长夜淹。

()
亢龙泄流津,津融身自化。
苍鳞困摧剥,古鬣渐凋谢。
无地逃斧斤,岂愿耀深夜。
万牛空回首,踌躇叹广厦。
()

寂寂江城夜向阑,西风吹雁叫云端。
一声远过南楼去,月满碧天秋水寒。

()

儿时梦到汉南州,四十头颅未省游。此段风流愧人物,今年行役藉君侯。

仲山甫有遗墟在,诸葛公存旧事不。欲借蹇驴驮醉帽,从公一一访前修。

()
簇簇上来,却之不回。
簇簇下去,留之不住。
於斯立片时,瞬目不扬眉。
()

竹坞花房我独行,架头书卷尚纵横。但教格调开生面,未许功名属老成。

三釜终悭邀北望,一官虚寄老西清。风流顿尽无须恨,百首新诗定有名。

()

瓯越东南美,田肥果稼饶。
部乌新赐绶,重过旧题桥。
食足奸回熄,风移狱犴销。

()

买陂塘、旋栽杨柳,依稀淮岸江浦。东皋嘉雨新痕涨,沙觜鹭来鸥聚。堪爱处最好是、一川夜月光流渚。无人独舞。任翠幄张天,柔茵藉地,酒尽未能去。

青绫被,莫忆金闺故步。儒冠曾把身误。弓刀千骑成何事,荒了邵平瓜圃。君试觑。满青镜、星星鬓影今如许。功名浪语。便似得班超,封侯万里,归计恐迟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