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二首

冬至二首朗读

《冬至二首》是宋代诗人陈与义所作的两首诗。以下是该诗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冬至二首

少年多意气,老去一分无。
闭户了冬至,日长添数珠。
北风不贷节,鸿雁天南驱。
乌帽亦何幸,七日守屋庐。
石炉深炷火,撩乱一榻书。
只可自怡悦,不堪寄张扶。

中文译文:
年轻时充满了意气,年老后一无所有。
闭户度过冬至,白天渐长,如数珠一般。
北风无情地吹过,大雁南飞。
黑色帽子何尝幸运,七天守在屋檐下。
石炉中的火焰闪烁,乱翻一床书籍。
只能自我安慰愉悦,无法将心事寄托给张扶(指友人名)。

诗意和赏析:
这两首诗以冬至为背景,表达了人生的两个阶段:年轻时充满了意气风发,而老去后却一无所获。诗人通过描绘冬至的景象,将人生的变化与季节的转换相结合,展现了时光的无情和人生的无常。

诗的前两句“少年多意气,老去一分无”表达了诗人对年轻时充满激情和冲动的怀念,以及年老后的无奈和失落。诗中的“闭户了冬至,日长添数珠”描绘了冬至日逐渐变长的景象,将时间的流逝与冬至的闭门思过联系在一起,传达了岁月的积累。

接下来的两句“北风不贷节,鸿雁天南驱”表现了北风凛冽,大雁南飞的自然景观。北风不顾冬至这个节日的意义,大雁也不留恋北方的严寒,这种情景与人生中的离别和变迁产生了共鸣。

诗的后半部分描述了诗人在冬至这一节日中的寂寞和孤独。他戴着乌帽,守在屋檐下度过七天,石炉中的火光照亮了他撩乱的书籍。这里描写的是一个安静的冬夜,诗人只能通过自我怡悦来度过,无法将内心的寂寞和忧愁寄托给友人张扶。

《冬至二首》以简洁的文字表达了岁月流转、人生无常的主题,通过描绘冬至的景象和诗人的内心感受,展示了人生中的孤独、无奈和对过去的怀念。这首诗以冬至为媒介,抒发了诗人对光阴流逝的感慨和对过去岁月的追忆,使读者在感受冬至的寒冷之余,也能对人生的变迁有所思考。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陈与义

陈与义(1090-1138),字去非,号简斋,汉族,其先祖居京兆,自曾祖陈希亮迁居洛阳,故为宋代河南洛阳人(现在属河南)。他生于宋哲宗元祐五年(1090年),卒于南宋宋高宗绍兴八年(1138年)。北宋末,南宋初年的杰出诗人,同时也工于填词。其词存于今者虽仅十余首,却别具风格,尤近于苏东坡,语意超绝,笔力横空,疏朗明快,自然浑成,著有《简斋集》。...

陈与义朗读
()

猜你喜欢

侧盖天长荡晓霏,暖风才满使君旗。
水通江渚容鱼乐,草遍山梁报雉时。
场雨灭尘盘马疾,楼云碍曲进觞迟。
少陵宅畔吟声歇,柳碧梅青欲向谁。
()
画檐急雨倾高秋,夜投丈室灯幽幽。
耆年拥毳雪满头,拂拭床敷邀我留。
雏猊戏掷香出喉,蓬蓬结成苍玉球。
蛮童揭帘侍者忧,触散香烟当罚油。
()

行橐萧萧又出门,岂应踪迹溷东园。
诗书无地人间世,山野有亭江上村。
几许春秋由白发,谁能枝叶事间言。

()

柳际梅边腊雪干。钗头蝴蝶又成团。飘零萍梗江湖客,冷落笙箫灯火天。
浇浊酒,惜流年。牙旗夜市几时穿。太平乐事终须在,老去心情恐不然。

()
马君武
夜入灵岩寺,初更月上时。
庄严僧拜石,静默叟听诗。
门外南天柱,楼前大将旗。
象形皆妙肖,造化亦神奇。
()

野性迷尧历,松窗有道经。故人为柱史,为我数阶蓂.

()
喜气拥朱门,光动绮罗香陌。
行到紫薇花下,悟身非凡客。
不须脂粉涴天真,嫌怕太红白。
留取黛眉浅处,画章台春色。
()

鹑鸪啼处却东风,宛与江南气候同。杏子乍青桑葚紫,家家树上有黄童。

()

()

()
翠树阴阴晚雨回,江山清润绝纤埃。
军厨煮酒香初熟,更钓溪鱼斫鲙来。
()

吹软垂杨两岸风,中流箫管酒灯红。也知团扇谁描得,憔悴江湖一放翁。

()

惊虹灼灼碾车尘,高揖氤氲演谷神。姑射逍遥风月主,湖山介绍我为宾。

()
雨入黄梅故弄晴,群龙须我一投诚。
此无尽藏君为主,大贝明珠我得倾。
()
郡中乞假来相访,洞里朝元去不逢。
看院只留双白鹤,入门惟见一青松。
药炉有火丹应伏,云碓无人水自舂。
欲问参同契中事,更期何日得从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