郊墅杂赋(十六首)。明代。高启。此乡堪避地,乱后户翻增。俗美嫌欺客,年丰爱施僧。带星耕处轭,照雪纺时灯。且作求田计,元龙岂我能。¤
《郊墅杂赋(十六首)》是明代作家高启的作品。这首诗词描述了一个乱世后的乡村景象,表达了对安宁生活的向往和对社会现象的观察。
诗词的中文译文如下:
此乡堪避地,乱后户翻增。
这个乡村是一个适合避难的地方,在乱世之后,人们纷纷迁徙到这里。
俗美嫌欺客,年丰爱施僧。
乡村的人们喜欢美丽的事物,但却嫌弃外来的客人。他们热衷于丰收,喜欢施舍给僧侣。
带星耕处轭,照雪纺时灯。
农民们在星光下耕作,他们的农具上带着耕牛的轭。在冬天,他们点亮灯笼来照明。
且作求田计,元龙岂我能。
他们努力耕种土地,希望能够有更好的收成。但是,他们并不具备统治国家的能力。
这首诗词通过对乡村生活的描绘,展现了作者对安宁生活的向往,同时也反映了社会的现实情况。作者通过对农民的生活和心态的描写,表达了对社会现象的观察和思考。
高启(1336-1373)汉族,江苏苏州人,元末明初著名诗人,与杨基、张羽、徐贲被誉为“吴中四杰”,当时论者把他们比作“明初四杰”,又与王行等号“北郭十友”。字季迪,号槎轩,平江路(明改苏州府)长洲县(今江苏省苏州市)人;洪武初,以荐参修《元史》,授翰林院国史编修官,受命教授诸王。擢户部右侍郎。苏州知府魏观在张士诚宫址改修府治,获罪被诛。高启曾为之作《上梁文》,有“龙蟠虎踞”四字,被疑为歌颂张士诚,连坐腰斩。有《高太史大全集》、《凫藻集》等。...
高启。高启(1336-1373)汉族,江苏苏州人,元末明初著名诗人,与杨基、张羽、徐贲被誉为“吴中四杰”,当时论者把他们比作“明初四杰”,又与王行等号“北郭十友”。字季迪,号槎轩,平江路(明改苏州府)长洲县(今江苏省苏州市)人;洪武初,以荐参修《元史》,授翰林院国史编修官,受命教授诸王。擢户部右侍郎。苏州知府魏观在张士诚宫址改修府治,获罪被诛。高启曾为之作《上梁文》,有“龙蟠虎踞”四字,被疑为歌颂张士诚,连坐腰斩。有《高太史大全集》、《凫藻集》等。
好事近。唐代。无名氏。记紫极真人,前日是他生日。颍水有兹风骨,弥诞当今夕。等闲来现宰官身,任凫飞双舃。治狱阴功多少,是长生妙术。
冬日寺集观赵帅射。明代。李梦阳。万里横霜气,长风快顺毛。将军只弩发,叠中两鸿号。取石敲新火,开鲜弄宝刀。回头问僧者,何处得醇醪。
和陶归园田 其一。明代。李世熊。自古养志者,遁迹于深山。一往将终焉,岂复知岁年。有时罹世网,如鱼脱于渊。归来不争里,治此无竞田。邈然云霞姿,潋滟眉睫间。相逢共谈笑,乃在义农前。试语宠辱事,寒灰久无烟。紫芝出涧底,元木生岩巅。心随麋鹿远,迹与鸥鸟闲。我愿从之游,朝夕同悠然。
依韵和杭州梅龙图入淮见寄。宋代。梅尧臣。东都车马苦飞霾,南国桅帆喜过淮。船背插旗风自展,沙头迎浪雪相排。白鱼已荐糟增味,红稻新炊粟厌怀。定似谢公吟远岫,钱塘应合有高斋。
荀彧。宋代。卫宗武。 曹公初见奇,直以子房许。制胜算无遗,斃袁而诛吕。意见稍有乖,几欲置鼎俎。朝端存正论,九锡胡不取。本安固难依,奸雄恶可辅。初年歼击德宜,继又族文举。嗜杀其如斯,大夫可以去。见几奚不早,一死昧所处。既不为夷齐,又不为伊吕。徒抱忠贞心,遗憾亘千古。
示二舍弟仲吉四首 其三。元代。曹伯启。昔年南北事戈矛,巨室芸编岂易求。何幸诗书今满案,忍看秋草势同休。
舟行即事二首 其一。宋代。程俱。日出千山兰蕙香,清溪一曲转沧浪。扁舟卧看张云锦,不为春归有底忙。
挽胡季昭。宋代。林经德。扶植纲常抗直声,白头不惮岭南行。书云惟孝友兄弟,臣罪当诛王圣明。削籍投荒从宝庆,陟阶录后赖端平。朝家赐谥今方举,凛凛孤忠死亦生。
虞美人。元代。舒頔。纷纷儿女看灯去。千点摇红树。翠鳌山倚紫云堆。记得年时,老子也曾来。硫硝结缚通仙技。光焰千般异。今年老子懒来看。手弄梅花,和月倚阑干。
领省枢相太傅信安王挽词三首 其一。宋代。孙觌。台路岩瞻峻,戎藩阃寄雄。九章公衮贵,六纛将牙崇。翊运三阶正,持危一栋隆。帝闲龙化后,冀北已成空。
赠谦明上人。唐代。李中。虽寄上都眠竹寺,逸情终忆白云端。闲登钟阜林泉晚,梦去沃洲风雨寒。新试茶经煎有兴,旧婴诗病舍终难。常闻秋夕多无寐,月在高台独凭栏。
题仙岩瀑布呈陈明府。唐代。方干。方知激蹙与喷飞,直恐古今同一时。远壑流来多石脉,寒空扑碎作凌澌。谢公岩上冲云去,织女星边落地迟。聚向山前更谁测,深沉见底是澄漪。
院庭桧树。宋代。郭祥正。花开供蜜叶禁霜,老柏乔松气亦降。未遇李聃谁爱惜,柘塘西院碧油幢。
夜坐偶成。宋代。曹勋。雪后清寒砚已凉,地炉火冷拨疏星。夜深何物闲相伴,惟有纱笼一点灯。
三月三日林山腴招集南河泊。清代。郑孝胥。微阴三月三,草生水初活。相将趋水次,天影与波阔。春水似胜秋,冰释未匝月。水边虽无人,春气自发越。畏庐商画稿,最取山一抹。林间窣堵坡,势若涌木末。嬉游甘适野,聊散冲冠发。肉食者谋之,榱栋崩且折。吾侪归何党,曷不乐今日。
百步洪二首。宋代。苏轼。佳人未肯回秋波,幼舆欲语防飞梭。轻舟弄水买一笑,醉中荡桨肩相摩。不学长安闾里侠,貂裘夜走胭脂坡。独将诗句拟鲍谢,涉江共采秋江荷。不知诗中道何语,但觉两颊生微涡。我时羽服黄楼上,坐见纤女初斜河。归来笛声满山谷,明月正照金叵罗。奈何舍我入尘土,扰扰毛群欺卧驼。不念空斋老病叟,退食谁与同委蛇。时来洪上看遗迹,忍见屐齿青苔窠。诗成不觉双泪下,悲吟相对惟羊何。欲遣佳人寄锦字,夜寒手冷无人呵。
木兰花/玉楼春。宋代。张先。人意共怜花月满。花好月圆人又散。欢情去逐远云空,往事过如幽梦断。草树争春红影乱。一唱鸡声千万怨。任教迟日更添长,能得几时抬眼看。
游雍丘燕溪分韵作。宋代。贺铸。舍辔步平陆,解襟俯清池。微风度修竹,瑟瑟生沦漪。梨华照晴影,暖雪正纷披。把酒久沈想,况与玉人期。
柳枝词十首。宋代。徐铉。凝碧池头蘸翠涟,凤皇楼畔簇晴烟。新词欲咏知难咏,说与双成入管弦。
村居 其五。宋代。何绛。村路依溪口,幽寻复有谁。藤垂牡蛎屋,鹤过芰荷池。寡语存公道,修心静百思。萧萧风入户,寒雨欲来时。
颂证道歌·证道歌。宋代。释印肃。莫不由斯心意识,三尸六贼空相逼。一似龟毛缚猛风,凡夫不体无消息。
十一月九日夜饮南山所用筼谷韵赋诗。元代。贝琼。水国潜鳞静,风林倦翼回。夜深云掩月,春远雪封梅。剪烛清谈久,藏钩急令催。山僧更多意,莫惜尽馀杯。
独酌谣。元代。张翥。有酒且一醉,有歌且一谣。杯尽当再酌,歌阕须重调。生足意自适,身荣心苦焦。所以黎首人,放浪乐渔樵。一谣仍一酌,且复永今朝。明朝未可料,况乃百岁遥。但愿花长开,美酒长满瓢。静疑太古调,散觉神理超。近识南郭叟,得酒时见招。尽醉即高卧,谁能慕松乔。
次韵答滑守梅龙图重阳惠酒二阕 其一。宋代。韩琦。芳醇盈榼副风骚,慰我漳滨病拥旄。把菊不同陶令喜,白衣人只送香醪。
漂母祠。明代。袁宏道。刘宗火冷寒灰灭,浣衣墩上蘋花热。一饭王孙直许钱,消得鸾刀几回血。荒街日夜走黄尘,西风酸断石麒麟。笑他白手女天子,不及沙头愚妇人。
感皇恩 捧读雪楼宪使岁寒亭记, 节之?。元代。姚燧。寻丈岁寒亭,何多环侍。烟节雪?万青士。旄头铁甲,更两苍官为帅。落成天雨雪、皆奇事。不独玄冬,偏生幽思。六月清风失炎炽。三年转烛,君去岂无人至。惟应无坐啸、文章使。
雨中独酌二首 其一。宋代。欧阳修。老大世情薄,掩关外郊原。英英少年子,谁肯过我门。宿云屯朝阴,暑雨清北轩。逍遥一樽酒,此意谁与论。酒味正薰烈,吾心方浩然。鸣禽时一弄,如与古人言。
恻恻吟 其四十三。明代。彭日贞。朱颜玉腕委黄坭,薄命张乔月坠西。寄语东山谢丞相,归来无妓可相携。
宿五峰。明代。吴与弼。歇鞍遥自客游归,宝篆兰膏处处宜。促席细聆眉寿话,和风甘雨共忘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