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孙学士知太平州。宋代。梅尧臣。慈姥山上瘦龙孙,堪为笙箫奉玉碗。使君来教後堂乐,江云江月能迎门,门外青山谢家宅,当时池馆无复存。乃知取欢须及早,富贵只是乘华轩。我踰五十作委吏,尘土汨汨嗟驰奔。有吹亦如卖饧者,安得凤凰下昆仑。君今虽不苦称意,尚驱文弩彯朱幡。严助昔除二千石,久劳侍从诚为烦。
《送孙学士知太平州》是宋代梅尧臣创作的一首诗词。这首诗词描述了诗人送别孙学士去太平州的情景,并表达了对时光流转和人生变迁的思考。
诗词的中文译文如下:
慈姥山上瘦龙孙,
堪为笙箫奉玉碗。
使君来教後堂乐,
江云江月能迎门,
门外青山谢家宅,
当时池馆无复存。
乃知取欢须及早,
富贵只是乘华轩。
我踰五十作委吏,
尘土汨汨嗟驰奔。
有吹亦如卖饧者,
安得凤凰下昆仑。
君今虽不苦称意,
尚驱文弩彯朱幡。
严助昔除二千石,
久劳侍从诚为烦。
这首诗词的诗意主要表达了几个方面的思考和感慨。
首先,诗人通过描绘慈姥山上的瘦龙孙,以及堪为笙箫奉玉碗的景象,表达了对孙学士的赞美和祝福。这里的慈姥山和瘦龙孙可能是指地名和人物,象征着高尚的品质和才华。
其次,诗人提到使君来教后堂乐,江云江月能迎门,描绘了太平州的美景和宴乐,表达了对孙学士前程的祝愿和期待。
然而,诗人也表达了对时光流转和人生变迁的思考。诗中提到门外青山谢家宅,当时池馆无复存,暗示了岁月的更迭和物是人非的变化。诗人认识到取乐和享受生活应该及早行动,而富贵只是乘坐华轩的过程。
最后,诗人以自己五十多岁的年纪和作为委吏的身份,表达了对自己辛劳奔波的感慨。他将自己比作卖饧者,希望能够得到凤凰下凡的机会,暗示了对更好生活的向往和渴望。
整体而言,这首诗词通过描绘景物和抒发情感,表达了对离别、人生变迁和对更好生活的思考和感慨。
梅尧臣(1002~1060)字圣俞,世称宛陵先生,北宋著名现实主义诗人。汉族,宣州宣城(今属安徽)人。宣城古称宛陵,世称宛陵先生。初试不第,以荫补河南主簿。50岁后,于皇祐三年(1051)始得宋仁宗召试,赐同进士出身,为太常博士。以欧阳修荐,为国子监直讲,累迁尚书都官员外郎,故世称“梅直讲”、“梅都官”。曾参与编撰《新唐书》,并为《孙子兵法》作注,所注为孙子十家著(或十一家著)之一。有《宛陵先生集》60卷,有《四部丛刊》影明刊本等。词存二首。...
梅尧臣。梅尧臣(1002~1060)字圣俞,世称宛陵先生,北宋著名现实主义诗人。汉族,宣州宣城(今属安徽)人。宣城古称宛陵,世称宛陵先生。初试不第,以荫补河南主簿。50岁后,于皇祐三年(1051)始得宋仁宗召试,赐同进士出身,为太常博士。以欧阳修荐,为国子监直讲,累迁尚书都官员外郎,故世称“梅直讲”、“梅都官”。曾参与编撰《新唐书》,并为《孙子兵法》作注,所注为孙子十家著(或十一家著)之一。有《宛陵先生集》60卷,有《四部丛刊》影明刊本等。词存二首。
还京乐 大石。宋代。周邦彦。禁烟近,触处、浮香秀色相料理。正泥花时候,奈何客里,光阴虚费。望箭波无际。迎风漾日黄云委。任去远,中有万点,相思清泪。到长淮底。过当时楼下,殷勤为说,春来羁旅况味。堪嗟误约乖期,向天涯、自看桃李。想而今、应恨墨盈笺,愁妆照水。怎得青鸾翼,飞归教见憔悴。
弘教寺三首。明代。王稚登。内家金像出蓬莱,千叶莲花玉作台。试向白毫光里看,圣人前世是如来。
老树。清代。马朴臣。懒向东风更乞妍,离披生意转悠然。古墙卧藓画三面,秃干著花春半边。垂老子山休作赋,出关宣武合知怜。漫言臃肿无姿态,桃李何曾到百年。
菩萨蛮 送小谱之武林。清代。姚燮。东风眼底帆如剪。楼心飞梦钱塘远。龛赭两山门。春潮月一痕。玉骢油碧幰。往事空肠断。唱我柳枝歌。六桥愁影多。
京城杂咏七首 其三。元代。欧阳玄。白玉堂前夜合花,高高绿树散朱霞。朝来如见唐人画,系著谁家白鼻騧。
玉真公主别馆苦雨赠卫尉张卿二首。唐代。李白。秋坐金张馆,繁阴昼不开。空烟迷雨色,萧飒望中来。翳翳昏垫苦,沉沉忧恨催。清秋何以慰,白酒盈吾杯。吟咏思管乐,此人已成灰。独酌聊自勉,谁贵经纶才。弹剑谢公子,无鱼良可哀。苦雨思白日,浮云何由卷。稷契和天人,阴阳乃骄蹇。秋霖剧倒井,昏雾横绝巘。欲往咫尺途,遂成山川限。潈潈奔溜闻,浩浩惊波转。泥沙塞中途,牛马不可辨。饥从漂母食,闲缀羽陵简。园家逢秋蔬,藜藿不满眼。蟏蛸结思幽,蟋蟀伤褊浅。厨灶无青烟,刀机生绿藓。投箸解鹔鹴,换酒醉北堂。丹徒布衣者,慷慨未可量。何时黄金盘,一斛荐槟榔。功成拂衣去,摇曳沧洲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