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普公赋东园十题其三石笋。宋代。梅尧臣。削出青山根,峭立碧玉圭。不作湘竹老,不染帝子啼。不为盘中蔬,岂与烟茁荠。
《和普公赋东园十题其三石笋》是宋代梅尧臣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削出青山根,
峭立碧玉圭。
不作湘竹老,
不染帝子啼。
不为盘中蔬,
岂与烟茁荠。
诗意:
这首诗词描绘了东园中的一根石笋。诗人通过形容这根石笋的特点,表达了自然之美与人文之美的结合。诗中所描述的石笋高耸入云,宛如碧玉一般,与周围的青山相映成趣。它不像湘竹那样老朽,也不会被帝子的啼声所染污。它不是普通的盘中蔬菜,而是与烟雾和茁壮的荠菜相比较,更具有独特的价值和魅力。
赏析:
这首诗词通过对石笋的描绘,展示了梅尧臣对自然景观的独特感悟。他通过对石笋的形象描写,将其与青山、碧玉等美好事物相联系,表达了对自然之美的赞美。同时,诗人通过对石笋的比喻,抒发了对人文之美的思考。他将石笋与湘竹、帝子的啼声以及盘中蔬菜进行对比,强调了石笋的独特价值和纯洁性。整首诗词以简洁明了的语言,展示了梅尧臣对自然与人文之美的独到见解,给人以美的享受和思考的空间。
梅尧臣(1002~1060)字圣俞,世称宛陵先生,北宋著名现实主义诗人。汉族,宣州宣城(今属安徽)人。宣城古称宛陵,世称宛陵先生。初试不第,以荫补河南主簿。50岁后,于皇祐三年(1051)始得宋仁宗召试,赐同进士出身,为太常博士。以欧阳修荐,为国子监直讲,累迁尚书都官员外郎,故世称“梅直讲”、“梅都官”。曾参与编撰《新唐书》,并为《孙子兵法》作注,所注为孙子十家著(或十一家著)之一。有《宛陵先生集》60卷,有《四部丛刊》影明刊本等。词存二首。...
梅尧臣。梅尧臣(1002~1060)字圣俞,世称宛陵先生,北宋著名现实主义诗人。汉族,宣州宣城(今属安徽)人。宣城古称宛陵,世称宛陵先生。初试不第,以荫补河南主簿。50岁后,于皇祐三年(1051)始得宋仁宗召试,赐同进士出身,为太常博士。以欧阳修荐,为国子监直讲,累迁尚书都官员外郎,故世称“梅直讲”、“梅都官”。曾参与编撰《新唐书》,并为《孙子兵法》作注,所注为孙子十家著(或十一家著)之一。有《宛陵先生集》60卷,有《四部丛刊》影明刊本等。词存二首。
弘治龙飞歌。明代。朱诚泳。于皇太祖高皇帝,受命于天驭神器。巍巍六合永为家,鸿业相承千万世。文祖神谋治两京,武戡文化天下平。猗欤仁祖及宣祖,洋洋雅颂同休声。英皇智勇冠前古,百万貔貅振威武。重登大宝日重明,至治真成步三五。绵绵历数归宪宗,与天同运还同功。虞舜执中传圣嗣,汉文至孝尊慈宫。六龙返辔归何急,攀折龙髯追莫及。红尘隔断白云乡,群臣空抱遗弓泣。太平天子属今皇,尧眉舜目非寻常。元老徵来居鼎鼐,群奸屏去投遐荒。放珍禽,驱猛兽,祖训昭回光复旧。琅玕火齐却承筐,商琏夏瑚轻莫售。天命维新政维始,不宗佛子宗夫子。前朝陵寝总沾恩,万国山川俱入祀。风不鸣条海不波,四时玉烛调元和。邈绵天统纪弘治,宗臣首倡龙飞歌。
雨凉二首呈宗伟。宋代。范成大。惊雷隐地送凉颸,起舞看山不自持。说与骚人须早计,片云催雨雨催诗。
无题六首 其二。清代。林朝崧。劳燕分飞十八春,相逢疑假又疑真。灯前带雨梨花弱,扇底含烟柳叶颦。不嫁东家应有命,再来南陌岂无因。深红落尽馀青子,小杜诗成倍怆神。
赠琴士任先生。金朝。段成己。翛然天地一癯仙,误落红尘二十年。万事戏成云过眼,一身蹭蹬雪盈颠。扶头欲写卷中趣,洗耳试听徽外弦。他日遂君林下约,月明风露净娟娟。
入秋无事自掩蓬庐偶然意会凭几漫书不伦不次楮尽而止得若干首 其六。明代。李之世。尔作为文章,文章不利尔。大都机事人,毕竟机心累。
雨后灵淀寺观梅寺乃梁时古刹有银杏二株岁久合抱矣。明代。皇甫汸。梁代丛林敞,齐关淀水赊。观梅乘雨霁,问树识年华。佛供移香净,僧窗影月斜。夜深钟梵起,飘处即灵花。
依韵和正老自叹之什二首。宋代。强至。我无尺地可耕锄,君有高田占具区。若论生涯犹厚薄,独於宦意等分铢。壮年未建鸿毛利,寸禄聊甘稚齿孥。不学庸庸自持者,高冠空食上农夫。
秋日四首。宋代。宋祁。短影悠扬日,薄寒憀慄天。林声蝉后老,陂影雁宾联。悽感客自尔,变衰时适然。何须问容鬓,所遇是凋年。
赠汪水云。宋代。李吟山。青云贵戚玉麟儿,曾逐銮车入紫闱。王母窗前窥面日,太真膝上画眉时。沧溟六阔龙何在,华表秋深鹤未归。三尺焦桐千古意,黄金谁与铸锺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