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孙端叟蚕首十五首·蚕槌

和孙端叟蚕首十五首·蚕槌朗读

《和孙端叟蚕首十五首·蚕槌》是宋代梅尧臣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三月将扫蚕,
蚕妾具其器。
丘植先左扌右得去彳括,
辟室亦涂塈。
众材疏以成,
多薄所得寄。
拾老归簇时,
应无惭弃置。

诗意:
这首诗描绘了蚕桑的景象和蚕丝的加工过程。诗人在三月即将开始进行蚕养和收蚕的时候,准备好了蚕养的工具。他修整了蚕床,用泥巴涂抹蚕舍。在这个过程中,他使用了各种材料来建造蚕床,但得到的材料多半是薄弱的。当他采摘老蚕回到家时,他不应该对自己的收获感到惭愧或丢弃。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描述了蚕桑的过程和诗人的心境。诗人通过描写蚕桑的细节,展示了他对蚕丝事业的投入和对工作的认真态度。蚕桑是中国古代重要的农业生产活动之一,蚕丝也是中国古代重要的经济产品之一。诗人将这一过程与自己的生活经历结合起来,表达了他对这项工作的珍视和对自己努力的肯定。诗人在最后一句表达了他对自己劳动成果的自豪和对自己的价值的肯定,他认为自己的劳动是有意义的,不应该感到惭愧或丢弃。

整首诗词以简约的语言、直接的描写,展示了诗人对蚕桑工作的热爱和对劳动价值的认同。这种朴素的表达方式使诗词更加质朴和真实,反映了宋代社会中劳动者的心态和生活状态。这首诗词通过描绘蚕桑的细节,将劳动者的智慧和努力融入到诗歌中,展示了劳动的美和价值。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梅尧臣

梅尧臣(1002~1060)字圣俞,世称宛陵先生,北宋著名现实主义诗人。汉族,宣州宣城(今属安徽)人。宣城古称宛陵,世称宛陵先生。初试不第,以荫补河南主簿。50岁后,于皇祐三年(1051)始得宋仁宗召试,赐同进士出身,为太常博士。以欧阳修荐,为国子监直讲,累迁尚书都官员外郎,故世称“梅直讲”、“梅都官”。曾参与编撰《新唐书》,并为《孙子兵法》作注,所注为孙子十家著(或十一家著)之一。有《宛陵先生集》60卷,有《四部丛刊》影明刊本等。词存二首。...

梅尧臣朗读
()

猜你喜欢

金宝如泥用不灵,银台玉殿水晶屏。仙家所贵惟仙品,一坐莲花气便馨。

()

御前传檄罢,歇马卸鞍鞯。
日落双旌晚,云开万幕连。
边声回朔吹,尘色蔽胡天。

()
苔藓空门外,烟萝夹径阴。
春流一涧急,寒雨数峰深。
鸟倦还山翼,云迟过客心。
望中灯火起,人语出遥岑。
()

兹地回銮日,皇家禅圣时。路无胡马迹,人识汉官仪。

天子旌旗度,法王龙象随。知怀去家叹,经此益迟迟。

()
满江红旧调用仄韵,多不协律。
如末句云「无心扑」三字,歌者将“心”字融入去声,方协音律。
予欲以平韵为之,久不能成。
因泛巢湖,闻远岸箫鼓声,问之舟师,云“居人为此湖神姥寿也。
()
今岁元宵明月好。
想见家山,车马应填道。
路远梦魂飞不到。
清光千里空相照。
()

西风萧瑟梧桐老。闻处处、寒砧夜捣。罗袂拂霜轻,雾髻侵云袅。

绿窗声送孤鸿早。纨扇上、离愁多少。月下桂香浮,限煞秋光好。

()

大唐置驿贡遐方,火齐虬珠裹蔗浆。博得玉环才一笑,教坊曲奏荔枝香。

()

雨声听易厌,况复事关心。
终夜不成寐,一春徒费吟。
委红花命薄,重碧酒杯深。

()
野性于人投合少,惟山差与意中宜。
专留一榻为渠下,绝似陈蕃见稚时。
()
冷艳幽香奇绝。
粉金裁雪。
无端又欲恨春风,恨不解、千千结。
曲槛小池清切。
()

雪白山青北望高,相思咫尺兴滔滔。若人未必伤沈郁,吾道何须叹寂寥。

董贾文章鸣治世,皋夔事业拟清朝。村居不识杨夫子,懒慢何心作解嘲。

()

陋巷当年只屡空,于今还咏舞雩风。
已推宝瑟铿然后,莫认青春醉眼中。

()
尘境得闲适,尘事从如麻。
且发蟹眼汤,一试鹰爪芽。
萧萧衲帔冷,泠泠心境嘉。
坐久若为侣,清月上梅花。
()

流光一飞电,夙志良堪羞。末契何所托,尘编日遮眸。

窗得竹林幽,亭有荷池胜。浅薄谅何为,于焉托馀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