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昙颖师四明十题·石笋峰

和昙颖师四明十题·石笋峰朗读

《和昙颖师四明十题·石笋峰》是宋代梅尧臣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巨石如龙孙,耸耸烟雾里。
明明落溪口,纳纳喧滩齿。
何当助斋盂,菌蕃徒为美。

译文:
巨大的石头像是龙的后代,在烟雾中耸立。
明亮的溪水从峰口落下,汇入喧嚷的滩涂。
何时能为斋室带来静谧,蘑菇繁茂也会成为美景。

诗意:
这首诗描绘了四明山的景色,主要聚焦在一座名为石笋峰的山峰上。诗人以形象生动的笔触描述了石笋峰的巍峨壮观,将其比喻为一条巨龙的子孙,矗立在烟雾弥漫的山间。接着,诗人描述了清澈的溪水从山峰口落下,形成喧闹的滩涂景象,营造出山水交融的壮丽氛围。最后,诗人表达了自己希望能够在这样的景色中修行静心,享受斋戒的宁静,即使是在蘑菇繁茂的环境中,也会感受到美的存在。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四明山的自然景观,通过对石笋峰的描写,展示了山水之间的壮丽与生机。诗人巧妙地运用形象的比喻和细腻的描写,将山峰比作龙的后代,突出了其巨大和威严的特点。同时,通过描绘溪水的流动和滩涂的喧嚣,增加了诗词的动感和生动性。

诗人在最后两句中表达了自己的情感和愿望。他希望能够在这样的自然环境中修行,寻求内心的宁静。即使在蘑菇繁茂的环境中,他也能够感受到美的存在,体验到修行带来的美好。

整首诗词以景写情,通过对山水景色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宁静和美好生活的向往。同时,诗中运用了形象生动的语言和细腻的描写,使读者能够感受到四明山的壮丽和诗人内心的感悟,展现了宋代文人的山水情怀和意境追求。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梅尧臣

梅尧臣(1002~1060)字圣俞,世称宛陵先生,北宋著名现实主义诗人。汉族,宣州宣城(今属安徽)人。宣城古称宛陵,世称宛陵先生。初试不第,以荫补河南主簿。50岁后,于皇祐三年(1051)始得宋仁宗召试,赐同进士出身,为太常博士。以欧阳修荐,为国子监直讲,累迁尚书都官员外郎,故世称“梅直讲”、“梅都官”。曾参与编撰《新唐书》,并为《孙子兵法》作注,所注为孙子十家著(或十一家著)之一。有《宛陵先生集》60卷,有《四部丛刊》影明刊本等。词存二首。...

梅尧臣朗读
()

猜你喜欢

河出昆崙决孟津,司空治水智如神。下楗欲濯淇园竹,荷锸皆徵韩国人。

玉堰七星遥證斗,金堤千里不飞尘。若逢汉帝来沉璧,应免从官助负薪。

()
身心喜自如,贲趾出无车。
官职休停后,田园废荡余。
宁从若敖馁,不奉子公书。
折槛今烟草,朱云气未舒。
()
困拈架上书苏醒,愁倩杯中物破除。
子美所称惟白也,仲尼自谓不回如。
食才藜糁宁无肉,行以筇枝可当车。
圣世未尝违物性,飞潜初不间鸢鱼。
()

一庭花月正春宵,
花气芬芳月正饶;
风动花枝探月影,

()

匡庐山北东林寺,前年八月游曾至。只今马出莲峰道,西望东林但缥缈。

风吹槲栎猿昼啼,却忆石门临虎溪。旧听石濑尚在耳,雷烧碑树今应死。

()

藕丝断,不再连。铜镜破,不再圆。即看金屋人如旧,昨日恩情今日捐。

情多情少安足计,只道色衰恩始替。惊心最是落花风,偏在温存旖旎中。

()
野树无要作麽移,盖头茅免八风吹。
直饶深入那伽定,弄鬼精魂谁不知。
()

倚空山崭岩,平地石龃龉。脩途绕危磴,千里无寸土。

山高不见日,雾重自成雨。入壁天始明,出壁日过午。

()
面前明暗两忘时,莽汤乾坤都不知。
到此若生毫发见,依前越国又依稀。
()

籍甚中朝彦,翩然万里情。
礼从莲幕重,诗到水曹清。
未雪辞吴会,先春入蓟城。

()

灵异不能栖鸟雀,幽奇终不着猿猱。为经巢贼应无损,

纵使秦驱也谩劳。珍重昔贤留像迹,陵迁谷变自坚牢。

()

武陵种桃人,香山茹芝老。
世变百战酣,仙境一蹴倒。
炀虐浮於秦,海宇争飞{羽包}。

()

燕燕昔双飞,衔花何差池。皇天命早寡,雨泪毁容姿。

与君如日月,光景不相离。与君若泾渭,清浊必同归。

()

脱却樊笼得自繇,家园万里望琼州。花看晚节添幽兴,人忆同时觅旧游。

一枕黑甜山舍午,半樽白泼水亭秋。归来已定栖身计,独愧君恩未尽酬。

()

旅宿殊难稳,宵征敢告劳。
三声鸡未动,五丈月犹高。
险路纡羸马,寒飚穴敝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