浣溪沙 外家种德堂。金朝。元好问。墙外桑麻雨露深。堂前桃李有新阴。高门因见古人心。三世读书无白屋,一经教子胜黄金。小雏先与唤琼林。
《浣溪沙 外家种德堂》是元代文学家元好问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墙外桑麻雨露深。
堂前桃李有新阴。
高门因见古人心。
三世读书无白屋,
一经教子胜黄金。
小雏先与唤琼林。
诗意:
这首诗词描绘了一个外家种植德行的场景。诗人通过描写墙外桑麻深受雨露滋润,堂前的桃李树有了新的阴凉之意,表达了种植德行的家庭环境和家族传统的重要性。高门之人因为看到了古人的心意而受到启发,明白了修身养性的重要性。
赏析:
这首诗词以简洁而富有意境的语言,表达了种植德行的重要性。墙外的桑麻受到雨露的滋润,象征着德行的培养需要良好的环境和条件。堂前的桃李有了新的阴凉,暗示着德行的种植正在逐渐成长和发展。高门之人因为看到了古人的心意而受到启发,意味着通过学习和借鉴前人的经验和智慧,可以更好地培养德行。
诗中提到"三世读书无白屋,一经教子胜黄金",强调了读书和教育的重要性。三世代代读书,不仅没有白白度过岁月,而且一经教育子女,胜过黄金的财富。这表达了诗人对于教育的崇高评价和对于家族传统的重视。
最后两句"小雏先与唤琼林",表达了对于培养下一代的期望。小雏先要与琼林(指高贵的人才)相呼应,意味着希望培养出有才德的后代,为家族和社会做出贡献。
总的来说,这首诗词通过描绘外家种植德行的场景,表达了种植德行的重要性以及对于教育和培养下一代的期望。同时,诗人通过简洁而富有意境的语言,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元好(hào)问(1190年8月10日—1257年10月12日),字裕之,号遗山,世称遗山先生。太原秀容(今山西忻州)人。金末至大蒙古国时期著名文学家、历史学家。元好问是宋金对峙时期北方文学的主要代表、文坛盟主,又是金元之际在文学上承前启后的桥梁,被尊为“北方文雄”、“一代文宗”。他擅作诗、文、词、曲。其中以诗作成就最高,其“丧乱诗”尤为有名;其词为金代一朝之冠,可与两宋名家媲美;其散曲虽传世不多,但当时影响很大,有倡导之功。有《元遗山先生全集》、《中州集》。...
元好问。元好(hào)问(1190年8月10日—1257年10月12日),字裕之,号遗山,世称遗山先生。太原秀容(今山西忻州)人。金末至大蒙古国时期著名文学家、历史学家。元好问是宋金对峙时期北方文学的主要代表、文坛盟主,又是金元之际在文学上承前启后的桥梁,被尊为“北方文雄”、“一代文宗”。他擅作诗、文、词、曲。其中以诗作成就最高,其“丧乱诗”尤为有名;其词为金代一朝之冠,可与两宋名家媲美;其散曲虽传世不多,但当时影响很大,有倡导之功。有《元遗山先生全集》、《中州集》。
布袋赞。宋代。释师范。谁管你地,谁管你天。放下布袋,打一觉眠。若论当来补处,驴年更待驴年。
招丘仲玉大参弹琴。明代。朱诚泳。怪石当阶露未乾,小轩松竹溢清寒。閒来欲洗尘埃耳,莫惜云泉为一弹。
夜泊荻港二首 其二。唐代。王质。野火参差度暗光,萧萧蒲稗自生凉。夜深云上无星斗,古树阴沈觉许长。
麻姑山。宋代。张士逊。结友寻真重驻留,行行浑似近蓬邱。人擎绿玉简齐立,水带碧桃花乱流。松盖几层须自老,芝英三秀又谁收。坐中忽见红云起,疑是仙姑访旧游。
致仕归东里。宋代。晁说之。板令悬车欠四年,散关如砥去欣然。郑州门首人争入,谁伴山翁老洧渊。
和王半山韵十八首 其八。明代。林光。潇洒东皋路,登临亦不时。先生拚屡醉,花鸟任相怡。翠带垂千柳,金梭掷一鹂。踟蹰归路晚,凉月浸西陂。
奉和族祖紫严翁谩兴十首。宋代。汪炎昶。气节固难量,出处已可视。一挽节致之,定非栋梁哭。文王不亲屈,渔竿老于渭。
题太守钱侍郎所藏薛少保独鹤图和韵三首 其二。宋代。程俱。丹帢玄襟雪色衫,羽人冠坠不须簪。夜来白露闻清警,却使忧怀百不堪。
乐耕吟。宋代。金朋说。黄鹂语后麦初熟,鸿春来时稻正香。但获新仓丰稔足,床头新酿酒盈缸。
人皆有母而我独无,嗟我之生曾不如彼慈乌。慈乌有母能反哺,我养不逮独饮泣以踌躇。
人皆有子而母独亡,嗟母之生曾不如彼空桑。空桑有子能返顾,母年不待独饮泣以彷徨。
怀恃卷为归仁赋。明代。王鏊。人皆有母而我独无,嗟我之生曾不如彼慈乌。慈乌有母能反哺,我养不逮独饮泣以踌躇。人皆有子而母独亡,嗟母之生曾不如彼空桑。空桑有子能返顾,母年不待独饮泣以彷徨。
松江晓晴。宋代。杨万里。昨夜何缘不峭寒,今农端要放晴天。窗间波日如楼上,帘外霜风似腊前。近水人家随处好,上春物色不胜妍。皈时二月三吴路,桃杏香中慢过船。
和宋子京召还学士院。宋代。晏殊。暮召三山峻,晨趋一节回。乍维青雀舫,还直右银台。陟降丹涂密,论思武帐开。欲谈当世务,元藉轶群才。
张侍御汾溪六景 其五 南馆书声。明代。张宁。溪南书馆隔幽林,灯火通宵岁月深。断续晓随鸡唱歇,咿唔寒共漏声沈。饭牛辞古怀高节,弹铗歌长见苦心。今日青云轩冕贵,还应不负买书金。
答青山阁见寄。宋代。胡仲弓。诗人无俗事,侵晓访僧居。山近市声远,楼空松影虚。耕云虽有地,种药恐无锄。但学观心法,何须课佛书。
古风其六。唐代。李白。代马不思越。越禽不恋燕。情性有所习。土风固其然。昔别雁门关。今戍龙庭前。惊沙乱海日。飞雪迷胡天。虮虱生虎鹖。心魂逐旌旃。苦战功不赏。忠诚难可宣。谁怜李飞将。白首没三边。
三月晦城门晚景。宋代。张九成。雨涨春江浪,沄沄日夜奔。群山落云里,万壑吼岩根。沙际人呼渡,烟中牧入村。萧然何处士,终日掩柴门。
十月旦读子美北风吹瘴疠羸老思散策之句初寮。宋代。朱翌。子房悯浊世,意欲一洗为。五日老人约,何乃数后期。功成去学仙,辟谷从清羸。岂不知自苦,反覆加深维。志士极钻仰,坚高今益弥。是为万世法,何止帝者师。宁知取履时,几欲真殴之。
白莲峰再别阮太乙张若愚。明代。王一鸣。草泽悲将隐,莲峰慰独留。因君三日住,赠我万山秋。芋栗供僧饭,沧浪忆钓舟。诸天念离别,钟磬晚悠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