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端式十题·春塘冰。宋代。司马光。春塘含薄冰,淅沥隐隈曲。晴日射寒芒,柔风折哀玉。草树曾未知,波光已先绿。
《和端式十题·春塘冰》是一首宋代诗词,作者是司马光。这首诗描绘了春天池塘上的薄冰景象,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春天的美丽和变幻。
诗词的中文译文如下:
春天的池塘含着薄薄的冰,
淅沥声在弯曲的隐隈中回荡。
晴朗的阳光照射下,冰面闪烁着寒芒,
柔风吹拂着,将冰上的玉石折断。
草木曾经不知道,但波光已经先行染绿。
这首诗词通过对春塘冰的描写,表达了春天的到来和自然界的变化。诗人运用细腻的语言,将春天池塘上的景象生动地展现在读者面前。诗中的薄冰、淅沥声、寒芒和折断的玉石等形象,使人感受到了春天的清新和活力。
诗人通过描述冰面上的波光和绿色,暗示着春天的到来。草木虽然还没有发芽,但波光已经先行染绿,预示着春天即将到来,大自然即将焕发新的生机。
这首诗词以简洁而精练的语言,展现了作者对春天的独特感受和对自然界的细致观察。读者在欣赏这首诗词时,可以感受到春天的美丽和变幻,以及作者对自然的敏感和赞美之情。
司马光(1019年11月17日-1086年),字君实,号迂叟,陕州夏县(今山西夏县)涑水乡人,《宋史》,《辞海》等明确记载,世称涑水先生。生于河南省信阳市光山县。北宋史学家、文学家。历仕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朝,卒赠太师、温国公,谥文正,主持编纂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为人温良谦恭、刚正不阿,其人格堪称儒学教化下的典范,历来受人景仰。生平著作甚多,主要有史学巨著《资治通鉴》、《温国文正司马公文集》、《稽古录》、《涑水记闻》、《潜虚》等。...
司马光。司马光(1019年11月17日-1086年),字君实,号迂叟,陕州夏县(今山西夏县)涑水乡人,《宋史》,《辞海》等明确记载,世称涑水先生。生于河南省信阳市光山县。北宋史学家、文学家。历仕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朝,卒赠太师、温国公,谥文正,主持编纂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为人温良谦恭、刚正不阿,其人格堪称儒学教化下的典范,历来受人景仰。生平著作甚多,主要有史学巨著《资治通鉴》、《温国文正司马公文集》、《稽古录》、《涑水记闻》、《潜虚》等。
渔樵问答歌。明代。唐寅。渔翁舟泊东海边,樵夫家住西山里。两人活计山水中,东西路隔万千里。忽然一日来相逢,满头短发皆蓬松。盘桓坐到日灼午,互相话说情何浓。一云深山有大木,中有猛虎吃人肉。不如平原采短薪,无虑无忧更无辱。一云江水有巨鳞,滔天波浪惊剎人。不如芦花水清浅,波涛不作无怨心。吾今与汝要知止,凡事中间要谨始。生意宜从稳处求,莫入高山与深水。
戏赠杨蕲邵三君子。明代。罗玘。蜾蠃螟蛉侍侧豪,江汉浮萍刺眼毫。酒狂自大心陶陶。曾同灵均怨作骚,一腹奚足吞江涛。古言聚灰曾止滔,此事何异海可舠。四夔标榜不与皋,直追那颂置我鼗。冥搜罔象归笼牢,火炮铁柱沃以膏。灼肤熸骨焦皮毛,钁天大斧斩鬼刀。支祈可系百丈绦,荼垒畏避潜栖桃。叱穆借骏手指騊,掷下辔把造父操。昆崙险幽龙鬼韬,命赤郭食日几遭。入幽探怪气愈骄,陋彼嗜琐溲溺槽。归来疑仙或疑妖,女妻惊怕仆妾逃。词源如井引桔槔,倚马可待书者劳。调高和寡中路号,曳我鹪鹩出蓬蒿。关西夫子披锦袍,鹿鸣初歌髧中髦。大弓水犀铁瓮韬,许昌使君秉干旄。灯前促膝吞醇醪,狂夫大叫仍嗷嘈。载鼷以车向我嘲,岱宗为卑此会高。
菩萨蛮·小亭露厌风枝动。宋代。舒亶。小亭露压风枝动。鹊炉火冷金瓶冻。悄悄对西窗。瘦知罗带长。欲眠思殢酒。坐听寒更久。无赖是青灯。开花故故明。
武夷十咏 其四 换骨岩。明代。徐熥。可怜人世似蜉蝣,谁识真还借假脩。不学换心求换骨,青山依旧葬骷髅。
送杨元功。宋代。李流谦。判司碌碌尘埃间,可能老盯横海鱣,一朝雷雨插两翰。九江风高浪如屋,万里扁舟帆一幅,梦魂先绕湖山绿。玉除有地容首身,且为岷峨起斯文,莫来憔悴随鸡群。
朋元不赴湖上观雪之集,明日余召试玉堂,见。宋代。范成大。文场宁复鬓霜宜,白玉堂前雪霁时。不惜狂言枨忌讳,秃毫冰砚竟无奇。
上周少保。宋代。刘过。早被儒冠误,衣稀老更侵。科名数行泪,岐路一生心。自惜亡猿木,谁怜跃治金。使无钟鼎志,何地可山林。
祷晴。宋代。方岳。曾几何时屡乞晴,炉烟未断已收声。天於老子亦多可,国有丰年方太平。风土不堪人佩犊,月明无复夜啼鼪。及今便可归田去,牛背斜阳一笛横。
和柳子玉官舍十首·茴香。宋代。黄庶。邻家争插红紫归,诗人独行嗅芳草。丛边幽蠹更不凡,蝴蝶纷纷逐花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