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僧室画山水

观僧室画山水朗读

《观僧室画山水》是一首宋代诗词,作者是司马光。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僧室中的山水画,表达了作者在观赏画作时的心境和感受。

诗词的中文译文如下:
画精禅室冷,方暑久徘徊。
不尽林端雪,长青石上苔。
心闲对岩岫,目净失尘埃。
坐久清风于,疑从翠涧来。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一幅僧室中的山水画。诗人观赏画作时,感受到禅室的宁静和凉爽,仿佛能够感受到夏日的酷热在禅室中的久久徘徊。画中的山林描绘得栩栩如生,山顶上的雪没有尽头,长青的石头上长满了苔藓。作者的心境宁静,对着山岩和峰峦,目光变得纯净,不再受尘埃的干扰。长时间坐在这里,清风吹拂着,让人产生疑惑,仿佛清风是从翠涧中吹来的。

这首诗通过对禅室山水画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内心的宁静和超脱尘世的境界。禅室的冷静和清凉给人一种心灵的抚慰,使作者的心境变得宁静而纯净。诗中的山水画描绘得生动而细腻,给人以美的享受。作者通过观赏画作,使自己的心灵得到净化和放松,进入了一种超然的境界。整首诗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对禅室山水画的赞美和对禅境的向往,展示了宋代文人对禅室山水的独特情感和审美追求。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司马光

司马光(1019年11月17日-1086年),字君实,号迂叟,陕州夏县(今山西夏县)涑水乡人,《宋史》,《辞海》等明确记载,世称涑水先生。生于河南省信阳市光山县。北宋史学家、文学家。历仕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朝,卒赠太师、温国公,谥文正,主持编纂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为人温良谦恭、刚正不阿,其人格堪称儒学教化下的典范,历来受人景仰。生平著作甚多,主要有史学巨著《资治通鉴》、《温国文正司马公文集》、《稽古录》、《涑水记闻》、《潜虚》等。...

司马光朗读
()

猜你喜欢

当日曾同鵷鹭群,清漳风月又平分。
轮囷肝胆忧时事,袖绎诸书洗吏氛。
悔不佩韦成造次,幸犹挂剑答殷勤。

()

,古人有观灯之乐,故形之咏歌,今何所见而为之乎。

羲曰,姑写即景可也。

()

涵秋寒渚。染霜丹树。尚依稀,是来时、梦中行路。时节正思家,远道仍怀古。更对著、满城风雨。黄花无数。碧云欲暮。美人兮,美人兮、未知何处。独自卷帘栊,谁为开尊俎。恨不得、御风归去。

()
其来何从,云起孤峰。
其去何诣,月落寒水。
而今处处相随处,的的浑身是眼睛。
万像森罗互为用,不许蝇泥黏鼻孔。
()
腊近梅争白,冬温柳渐黄。
强吟诗思涩,幽步野情步。
别去嗟何阔,归来肯遽忘。
开缄得佳句,和气溢寒乡。
()

贤哉昔鲁山,心地出芝兰。不负义方教,相传本色官。

三年脚根正,万里路头宽。须信功名事,要教人耐看。

()

沙头酒尽我当还,又载茶炉送几湾。剑气旧曾看北斗,樗材何敢忘青山。

生来本带渔樵相,老至才分梦觉关。青眼故人天上客,依依犹共惜黎斑。

()

弱柳系游骢,丛花映娇面。郎佩紫纹囊,侬从扇底见。

()

书生身世短歌行,贯日襟期答圣明。众苦小鲜游沸鼎,独怜饥鼠搅寒更。

风云惨淡千年会,天地盈虚万古情。无象太平元有象,翠微深处管弦声。

()
今日良宴会,嘉宾满高堂。
绮肴溢雕俎,美酒盈金觞。
左右燕赵姬,眉目婉清扬。
朱弦映皓腕,列坐弹宫商。
()
钟声鼓声朝夕鸣,茶烟炊烟先后生。
云衣霞佩栖山客,兀兀穷年无一营。
()
曦色云庵半堵红,霜林初暖鸟啼风。
下知人在萝窗里,瞑目炉薰百虑空。
()
乃公振旅来,河湟新奏捷。
诗礼壮斋坛,荆州初妥帖。
王郎赋缁衣,旦暮剧燕越。
从容挽六钧,邂逅记三箧。
()

负墙一病叟,吞声几欲哭。居此三四世,手执茅衣屋。

作犬不守门,作猱不升木。坐令田荒芜,万事付手束。

()

癯然鹤骨若为支,又向秋风话远离。遥请梵书来藏阁,便从匡岳卧茅茨。

吴讴越榜添吟韵,瀑雨松涛助寂思。梦里溪山成独送,暮天愁拟碧云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