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君贶任少师园赏梅。宋代。司马光。寒压春头草未牙,喜闻置酒赏新葩。官仪赫奕三种守,野意萧疏四皓家。不用管絃妨淡泞,肯容桃李竞繁华。昏鸦散乱传呼出,归路林间烛影斜。
《和君贶任少师园赏梅》是宋代司马光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寒压春头草未牙,
喜闻置酒赏新葩。
官仪赫奕三种守,
野意萧疏四皓家。
不用管弦妨淡泞,
肯容桃李竞繁华。
昏鸦散乱传呼出,
归路林间烛影斜。
诗意:
这首诗词描绘了一个春天的景象,作者与朋友一起赏梅。诗中表达了对春天的喜悦和对自然的赞美,同时也反映了官场和田园的对比。
赏析:
这首诗词以描绘春天的景色为主题,通过对梅花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春天的喜爱和对自然的赞美之情。诗中的“寒压春头草未牙”描绘了春天初到时,寒意仍然存在,但新生的草木已经开始抽芽。接着,作者提到了与朋友一起置酒赏梅的场景,表达了对春天的欢乐和享受。
诗中还涉及到了官场和田园的对比。作者提到了“官仪赫奕三种守”,指的是官场中的繁文缛节和庄重的礼仪。而“野意萧疏四皓家”则表达了田园生活的自由和宁静。通过这种对比,作者表达了对官场繁琐的厌倦,以及对田园生活的向往。
诗中还有一些意象的运用。作者提到“不用管弦妨淡泞”,表达了对于宴会上繁琐的音乐和娱乐的不感兴趣,更喜欢淡泊的生活。而“肯容桃李竞繁华”则表达了对于桃李花果的繁盛景象的欣赏和赞美。
最后两句“昏鸦散乱传呼出,归路林间烛影斜”则描绘了夜晚归途中的景象,昏暗的乌鸦四处飞散,林间的烛光投下斜影,给整首诗词增添了一丝离别的忧伤和凄凉之感。
总的来说,这首诗词通过对春天景色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春天的喜爱和对自然的赞美,同时也通过对官场和田园的对比,表达了对官场繁琐的厌倦和对田园生活的向往。整首诗词以简洁明快的语言,展现了作者对自然和人生的独特感悟。
司马光(1019年11月17日-1086年),字君实,号迂叟,陕州夏县(今山西夏县)涑水乡人,《宋史》,《辞海》等明确记载,世称涑水先生。生于河南省信阳市光山县。北宋史学家、文学家。历仕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朝,卒赠太师、温国公,谥文正,主持编纂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为人温良谦恭、刚正不阿,其人格堪称儒学教化下的典范,历来受人景仰。生平著作甚多,主要有史学巨著《资治通鉴》、《温国文正司马公文集》、《稽古录》、《涑水记闻》、《潜虚》等。...
司马光。司马光(1019年11月17日-1086年),字君实,号迂叟,陕州夏县(今山西夏县)涑水乡人,《宋史》,《辞海》等明确记载,世称涑水先生。生于河南省信阳市光山县。北宋史学家、文学家。历仕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朝,卒赠太师、温国公,谥文正,主持编纂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为人温良谦恭、刚正不阿,其人格堪称儒学教化下的典范,历来受人景仰。生平著作甚多,主要有史学巨著《资治通鉴》、《温国文正司马公文集》、《稽古录》、《涑水记闻》、《潜虚》等。
题郑双峰先生乡贤卷册。明代。于慎行。谷口有逸民,秉耒在岩穴。儒宗遁北海,牧伯钦高节。二公世所师,岂伊青紫列。谁者嗣流光,华胄栖东越。握椠谢公车,服陇耽邮畷。独行州里孚,笃谊神明彻。生不采芹游,没从舍菜醊。典礼旷无前,清芬耿不灭。神报一何延,永锡钟遗厥。亦有公衮褒,金书貤象阙。种木百年阴,种德百年烈。末俗徒皇皇,芳规胡不晰。
奉陪天使金陵王侯游山十首 其七 石溪先陇。明代。吴与弼。石溪桥畔蔚松楸,叠鼓清笳导胜游。好是丹青难状处,百年心事共春秋。
华阳吟 其七。宋代。白玉蟾。得诀归来试炼看,龙争虎斗片时间。九华天上人知得,一夜风雷撼万山。
次韵谢胡子游学二首。元代。方回。泮宫分席佐邦侯,免使诗人讽不求。九转定应能点铁,一泓何可着吞舟。稍知今是山林晚,独奈吾衰岁月流。径欲为君赋招隐,朝簪窃恐未容抽。
挽徐子固。宋代。吴芾。相逢一笑记临安,倒指今逾二十年。别后每思论旧事,朝来忽报启新阡。莅官凛凛风犹在,居里恂恂誉更传。遥想武陵溪上路,送车千两一潸然。
南歌子(再用前韵)。宋代。苏轼。带酒冲山雨,和衣睡晚睛。不知钟鼓报天明。梦里栩然蝴蝶、一身轻。老去才都尽,归来计未成。求田问舍笑豪英。自爱湖边沙路、免泥行。
潇湘逢故人慢 送王亦世归汉阳兼寄怀人。清代。陈维崧。西风湘楚,正湘竹如啼,湘禽如舞。湘岸飞湘雨。更渌水微波,青山可数。几幅烟帆,采不尽、白蘋红杜。想此际,仙令归舻,一派江山今古。女娥祠,巴子国,看历历晴川,萋萋芳树。风外催津鼓。恰人在洞庭,秋盈橘浦。官舫瑶琴,总弹破、沙清月苦。倩楚塞、白雁同归,并寄阿戎此语。
山东兰若遇静公夜归。唐代。唐求。松门一径微,苔滑往来稀。半夜闻钟后,浑身带雪归。问寒僧接杖,辨语犬衔衣。又是安禅去,呼童闭竹扉。
潇湘神。唐代。黄公绍。月明中。月明中。满湖春水望难穷。欲学楚歌歌不得,一场离恨两眉峰。
广府胡尚书频寄诗,因答绝句。唐代。白居易。尚书清白临南海,虽饮贪泉心不回。唯向诗中得珠玉,时时寄到帝乡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