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大祫歌 昭夏

周大祫歌 昭夏朗读

这首诗词是《周大祫歌 昭夏》,作者是南北朝时期的庾信。以下是对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译文:
律在夹钟。
服居苍衮。
杳杳清思。
绵绵长远。
就祭于合。
班神于本。
来庭有序。
助祭有章。
乐舞六代。
宾歌二王。
和铃以节。
鞗革斯锵。
齐宫馔玉。
鍌斝浮金。
洞庭钟鼓。
龙门瑟琴。
其乐已变。
惟神是临。

诗意:
这首诗词描述了一个祭祀活动的场景,表达了对古代礼乐文化的赞美和敬意。诗中描绘了庄严肃穆的仪式,以及仪式中使用的各种乐器和器物。通过这些描写,诗人表达了对祭祀活动的敬重和对古代文化传统的传承之美的思考。

赏析:
《周大祫歌 昭夏》是庾信创作的一首古风诗词,以简洁有力的语言描绘了祭祀活动的氛围和庄严的场景。诗词运用了大量的象征手法,通过对乐器、祭祀用具和音乐的描绘,展示了古代祭祀文化的繁荣和庄重。

诗词中的“律在夹钟”意指乐声在夹钟中奏响,象征着祭祀仪式的开始。接着描述了仪式中穿着苍衮(古代礼服)的人们,以及祭祀的庄严和神秘感。诗中还出现了一些古代乐器的名字,如鞗、革、铃、鍌等,通过这些描写,增添了诗词的音乐感。

诗词最后一句“其乐已变,惟神是临”,表达了对古代祭祀乐曲的变迁和消逝的思考。虽然时光流转,但只有神祇永远存在。这句话也可以理解为对古代文化的传承的思考,尽管乐曲已经改变,但对神祇的敬仰和祭祀的精神依然存在。

总的来说,这首诗词通过简练的语言和象征手法,描绘了古代祭祀活动的庄严场景,表达了对古代文化传统的敬重和思考。它展示了庾信对古代礼乐文化的热爱和对传统价值的思考,具有一定的历史文化意义。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庾信

庾信(513—581)字子山,小字兰成,北周时期人。南阳新野(今属河南)人。他以聪颖的资质,在梁这个南朝文学的全盛时代积累了很高的文学素养,又来到北方,以其沉痛的生活经历丰富了创作的内容,并多少接受了北方文化的某些因素,从而形成自己的独特面貌。...

庾信朗读
()

猜你喜欢

离娄公论明且巧,亦恃规矩成方圆。世间神妙不胜用,造车合辙真知言。

旧传八法增为九,疑子偶得如有天。乃知秘錀本至浅,日行不觉谁使然。

()
甲子周天事好还,关河响动剑光寒。
秦川草木多如荠,时倚楼阑直北看。
()

秋水清涵白玉盘,露华净洗镜光寒。几回欲载吹箫侣,共向瑶池月下看。

()

地僻秋堂静,琴书此盍簪。
短檠禅榻暗,微雨梵钟沉。
络纬鸣莎径,松杉绕石林。

()

悟来顿觉从前错。怎敢起心生恶。斡运蓬莱银廓。个内如抬掇。无中婴姹凭媒妁。须用黄婆为谑。和会出离琼椁。天上长安乐。

()
群儿彩胜竞芳菲,我向新年补旧衣。
五十九的蘧伯玉,不知谁是更谁非。
()

西窗萱草丛,昔是何人种。移向北堂前,诸孙时绕弄。

()
未读书中语,忧怀已觉宽。
灯前看封箧,题字有平安。
()

海内寥寥几弟兄,东山何日慰苍生。避人自诧衡门乐,清世宁容谷口耕。

副墨总堪藏玉茗,徵书众拟待金茎。已闻次第询幽侧,莫说江湖少宦情。

()

疏眉秀目。看来依旧是,宣和妆束。飞步盈盈姿媚巧,举世知非凡俗。

宋室宗姬,秦王幼女,曾嫁钦慈族。干戈浩荡,事随天地翻覆。

()

彭城千里遥,云阳相接连。客旅互往来,车轮声骈阗。

一唱都护歌,悲风起回旋。死者无复生,含哀归九泉。

()

宸极沾仙籍,双凫别尚方。何如魏宾客,不减汉循良。

大府宜方器,牙门足荐章。材高岂伏枥,万里见乘黄。

()
北山应见太清年,兴废由来亦偶然。
自我得之还自失,老禅刀尺尚相连。
()

万里晨昏奉百龄,迷津舸舰亦趋庭。淇园绿竹今青笋,邺水朱华旧紫荆。

临别赠言惭短引,遥吟逸兴盻长亭。襜帷暂驻龙光射,日下长安驰彩星。

()
沙河塘上旧游嬉。
卢郎年少时。
一声长笛月中吹。
和云和雁飞。
()
半去还来绕书丛,半随胡蝶便西东。
从交满地无人扫,快意甘心薄幸风。
()
志士不恋家,安能坐{左口右父}咀。
儒冠难徒行,马骨瘦可数。
後仆隔山陂,前林遇风雨。
寒村夜宿时,寂默谁对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