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宗皇帝挽词五首。宋代。司马光。至德成无象,徽名避不居。期门弋猎绝,步辇宴游疏。钱列金釭暗,兵严武帐虚。蓬莱日晏仗,犹望驾宫车。
《神宗皇帝挽词五首》是宋代司马光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至德成无象,徽名避不居。
在至德年间,皇帝的德行已经达到了无法形容的境地,他的美名避而不居。
期门弋猎绝,步辇宴游疏。
期待门前的弋猎已经绝迹,步行和乘坐辇车的宴游也变得稀少。
钱列金釭暗,兵严武帐虚。
金钱排列如山,金釭照明的灯火黯淡无光,军队严阵以待,但战争的帐幕却空虚无人。
蓬莱日晏仗,犹望驾宫车。
蓬莱山是神话中仙境的象征,日落时分,仍然期待着皇帝驾临宫车。
诗词的诗意表达了对神宗皇帝的挽歌之情。诗中描绘了神宗时代的景象,以及皇帝的德行和名声。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景象逐渐消失,皇帝的权力和威严也逐渐减弱。整首诗透露出一种对逝去时代的怀念和对皇帝权威的思考。
这首诗词通过对景物的描绘和对皇帝权力的反思,展现了作者对时代变迁和权力衰落的感慨之情。同时,诗中运用了寓意深远的象征手法,如蓬莱山和宫车,增加了诗词的艺术性和意境。整体而言,这首诗词既是对神宗皇帝的赞美,也是对时代变迁的思考和感慨。
司马光(1019年11月17日-1086年),字君实,号迂叟,陕州夏县(今山西夏县)涑水乡人,《宋史》,《辞海》等明确记载,世称涑水先生。生于河南省信阳市光山县。北宋史学家、文学家。历仕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朝,卒赠太师、温国公,谥文正,主持编纂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为人温良谦恭、刚正不阿,其人格堪称儒学教化下的典范,历来受人景仰。生平著作甚多,主要有史学巨著《资治通鉴》、《温国文正司马公文集》、《稽古录》、《涑水记闻》、《潜虚》等。...
司马光。司马光(1019年11月17日-1086年),字君实,号迂叟,陕州夏县(今山西夏县)涑水乡人,《宋史》,《辞海》等明确记载,世称涑水先生。生于河南省信阳市光山县。北宋史学家、文学家。历仕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朝,卒赠太师、温国公,谥文正,主持编纂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为人温良谦恭、刚正不阿,其人格堪称儒学教化下的典范,历来受人景仰。生平著作甚多,主要有史学巨著《资治通鉴》、《温国文正司马公文集》、《稽古录》、《涑水记闻》、《潜虚》等。
老病乡心重,艰危世契疏。少年知自立,近日定何如。
渭上千丛玉,陂头半尺鲈。往来元不恶,容我坐篮舆。
陶君秀晋人尝为司竹监使因祖渊明尝游五柳庄为立五柳祠在县东西原方见有祠堂诗碑 其四。金朝。杨奂。老病乡心重,艰危世契疏。少年知自立,近日定何如。渭上千丛玉,陂头半尺鲈。往来元不恶,容我坐篮舆。
次韵郑佥判。宋代。方岳。诗穷不易办亭材,只恁荒寒处处苔。种秫便当终老去,爱花能有几人来。生前尺足竹三迳,身外无穷水一杯。未必诸贤知此意,柴门虽设不曾开。
卜宅。宋代。章甫。卜宅定何好,庐山泉石奇。夜梦五老人,问我归何时。山中有蕨薇,可以疗子饥。束书早归来,长歌歌紫芝。
乱后归山。唐代。杜荀鹤。乱世归山谷,征鼙喜不闻。诗书犹满架,弟侄未为军。山犬眠红叶,樵童唱白云。此心非此志,终拟致明君。
霜天杂兴。宋代。陆游。少学愚公一味愚,暮年仍似病相如。闲吟寄友惟生纸,草具留僧只野蔬。雨涩溪流殊未足,霜高木叶已无余。潭州丞相怜衰疾,细字时收尺素书。
闺怨一百首次孙西庵原韵 其八十二。明代。郭辅畿。虎丘山下客郎当,浪迹摇摇似绿杨。抛却闺中红粉妇,漫题诗句吊真娘。
咏史 其四 庞德公。元代。张养浩。鹿门佳处恣游遨,谁识沈冥一世豪。莫把功名论出处,卧龙终让德公高。
三和二首。宋代。刘克庄。世吏宽严若夏冬,欲安欲富此情同。楮先生贱难扶起,桑大夫生计亦穷。渐喜青规舍化日,更烦绛气导晴虹。若教子骏星常照,荒札从今可阜丰。